1,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通电直导体周围存在环形磁场,这是由奥斯特先发现磁场存在,然后毕奥和萨伐尔研究磁场的特点推论过来的,和安培没有关系。这个结论是毕萨定律的推广。作为定律,是发现它是这样的,而不是推导出它是这样的。
他的分子电流假说是理论推理,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环形磁场,不是推导出来的,是用小磁针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呀。让小磁针在通电指导线周围,静止时小磁针N级所指的方向为该处磁场方向,这样多次实验就可以得出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了。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能不能解释磁铁断开的同极现象。若是按照分子电流假说所说,那么磁铁断开的2个断开面应该是磁性相反,而实际确是相排斥!也不能解释磁铁磁性两端强中间弱的现象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2,分子电流假说

安培认为构成磁体的分子内部存在一种环形电流——分子电流。由于分子电流的存在,每个磁分子成为小磁体,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通常情况下磁体分子的分子电流取向是杂乱无章的,它们产生的磁场互相抵消,对外不显磁性。当外界磁场作用后,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两端显示较强的磁体作用,形成磁极,就被磁化了。当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失去磁性,是因为激烈的热运动或震动使分子电流的取向又变的的杂乱无章了。
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是在人们还没有真正认识磁现象的电本质的情况下提出的,当时有两种观点:分子电流观点和磁荷观点。因为当时还不能肯定哪个观点是正确的,因此称其为假说,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这个假说已经成为被人们接受的理论思想,故现在看来就不是假说,而是已经被大量事实证明的正确的理论,说明一切磁现象都可以归结为运动电荷(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这就是磁现象的电本质。 磁场强度h=bm/μ0,其中m为磁化强度矢量,μ0=4π*10^-7n/a^2为常量

分子电流假说

3,能讲解一下分子电流假说

为了解释永磁和磁化现象,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安培认为,任何物质的分子中都存在着环形电流,称为分子电流,而分子电流相当一个基元磁体。当物质在宏观上不存在磁性时,这些分子电流做的取向是无规则的,它们对外界所产生的磁效应互相抵消,故使整个物体不显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等效于基元磁体的各个分子电流将倾向于沿外磁场方向取向,而使物体显示磁性。 磁现象和电现象有本质的联系。物质的磁性和电子的运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乌伦贝克与哥德斯密特最先提出的电子自旋概念,是把电子看成一个带电的小球,他们认为,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相似,电子一方面绕原子核运转,相应有轨道角动量和轨道磁矩,另一方面又绕本身轴线自转,具有自旋角动量和相应的自旋磁矩。施特恩-盖拉赫从银原子射线实验中所测得的磁矩正是这自旋磁矩。(现在人们认为把电子自旋看成是小球绕本身轴线的转动是不正确的。) 电子绕原子核作圆轨道运转和绕本身的自旋运动都会产生电磁以太的涡旋而形成磁性,人们常用磁矩来描述磁性。因此电子具有磁矩,电子磁矩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组成。在晶体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受晶格的作用,其方向是变化的,不能形成一个联合磁矩,对外没有磁性作用。因此,物质的磁性不是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引起,而是主要由自旋磁矩引起。每个电子自旋磁矩的近似值等于一个波尔磁子 。 是原子磁矩的单位, 。因为原子核比电子重2000倍左右,其运动速度仅为电子速度的几千分之一,故原子核的磁矩仅为电子的千分之几,可以忽略不计。 孤立原子的磁矩决定于原子的结构。原子中如果有未被填满的电子壳层,其电子的自旋磁矩未被抵消,原子就具有“永久磁矩”。例如,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6,共有26个电子,在5个轨道中除了有一条轨道必须填入2个电子(自旋反平行)外,其余4个轨道均只有一个电子,且这些电子的自旋方向平行,由此总的电子自旋磁矩为4 。

能讲解一下分子电流假说


文章TAG:分子  分子电流  电流  假说  分子电流假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