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快乐是什么

活动目标:1.在阅读画面语言的基础上欣赏故事,感受故事表达的温情。2.理解故事角色对快乐的认识,能寻找并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快乐。3.学习用"××的快乐是……"的句式完整地说出自己或他人的快乐。活动准备:1.将绘本《快乐是什么》制作成PPT (插入与画面相匹配的音乐数段),微笑表情图,大字卡:"××的快乐就是……"、"快乐是什么?"。2.事先向幼儿发放"快乐调查表"。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出示快乐的表情)看,这是什么表情?人的心情怎样就会微笑?师:当我们心情高兴、快乐时,就自然会在脸上流露出微笑。老师今天很开心,很快乐,因为我能和小朋友在一起。老师知道你们一定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你愿意大声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谁来说说,你什么时候很快乐?幼:我在做游戏的时候很快乐。幼:画画时我很快乐。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快乐,快乐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可是有一只小老鼠, (点击封面)它经常问妈妈:快乐是什么?(出示字卡)想知道鼠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书吧。

幼儿园中班绘本教案快乐是什么

2,幼儿园中班一只聪明的笨狼故事教学活动教案

本期活动邀请了义工胡梅丽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只“聪明”的笨狼。胡老师十分重视绘本教育,经常跟孩子一起读绘本,因此在绘本讲解上颇有经验。本次她特意选择了这本色彩亮丽、有趣又深奥的绘本。故事开始前,胡老师打印了其他狼的图片,让小朋友们讲讲图片上的狼和封面上狼的区别,引导孩子用简单的词语描述自己的感觉。接着又简单地介绍了作者的背景,鼓励小朋友们向作者学习,对于喜欢的东西要勇敢地追求。故事分享过程中,胡老师又引导孩子们模仿狼被骗后说的话;如果你被狼抓了,你的心愿是什么等巧妙的提问,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绘本。  绘本分享结束后,胡老师还跟在场的妈妈们分享了自己在绘本方面的经验:“一本好的绘本值得读N遍。第一遍可以先给孩子读文字,第二遍带着孩子看图,第三遍开始关注细节。有时候孩子会发现你没注意到的问题,这时你要肯定孩子,孩子会因你的表扬而高兴,进而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读绘本时,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绘本传达的深刻道理,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拿绘本里的主人公,教育孩子。”

幼儿园中班一只聪明的笨狼故事教学活动教案

3,小班绘本教案 谁的脚印

目标  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节的有趣和神秘。  体会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惊喜”的情感变化。  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知各种脚印的特点,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过程  一、观察扉页,引出话题  播放PPT画面2。  师:你看到了谁?(小姑娘。)她在干什么?她发现了什么?(地上有脚印。)  师:地上真的有脚印。仔细看看这脚印是怎么样的?(长长的。)  师:咦?这是谁的脚印呢?(幼儿自由猜测。)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1.播放PPT画面3,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什么地方?(房间。)你从哪儿看出来是房间?(引导幼儿观察床、床头柜、玩具柜等画面细节。)  师:看看小姑娘的表情,猜猜小姑娘发现脚印后有什么感觉?(请幼儿模仿小姑娘用疑惑的语气说一说:“这是谁的脚印呢?”)  师:小姑娘于是准备去寻找,看看究竟是谁的脚印。  2.播放PPT画面4,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姑娘到哪儿去寻找脚印了?(引导幼儿感受画面背景的变化。)  师:她遇到谁了?(小猫。)  师:小姑娘遇到小猫就问:“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你们猜猜看那是不是小猫的脚印,说说为什么。  师:小猫是怎么说的呢?小猫说:“没有,我的脚印是圆圆的。”

小班绘本教案 谁的脚印

4,中班绘本教案为什么我不能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画面的细微之处,大胆猜测、想象,理解画面内容。  2. 通过提问、交流,感受绘本循环往复的故事结构。  3. 体验绘本阅读和想象、提问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图书内容PPT,绘本幼儿人手一本;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 和绘本内容相关的小动物卡片各一个;环形图箭头;  3.声音文件:为什么我不能;  4. 《为什么我不能》配套DVD;  5. 磁性黑板。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儿的关注,请幼儿观看绘本的封面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本书,这是封面。  1. 看看这上面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小鱼吐了一个大泡泡,看看泡泡里有什么?这是什么符号?你在哪儿看见过?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总结:当我们心中有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问号来表示。  2. 现在谁有问题啊?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的尖尖角指向谁,就表示谁有问题。  二、观察小鱼看到小牛踩泥巴的画面,初步了解句式"为什么我不能……,像……那样?"。  1. 小鱼有什么问题?  出示PPT2。  2. 小牛正在泥地里干什么?你们踩过泥巴吗?踩泥巴时心情怎样?  3. 小牛在踩泥巴也很开心呢! 小鱼看见了,就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踩泥巴,像小牛那样?"  4. 小鱼问了什么? (贴教具:小鱼、小牛)  5. 小鱼能不能踩泥巴呀?  三、带领幼儿一起观察画面,大胆想象、猜测,熟悉句式。  1.小牛的疑问(PPT3)  ①下面谁有问题了?  ②小牛看到了谁?小鸟在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③那小牛会问什么呢?(请2-3个幼儿回答)  (播放录音)请幼儿学一学后贴教具小鸟卡片。  2.小鸟的疑问。(PPT4)  ①现在又是谁有问题?  ②猜猜小鸟会问什么?(引导幼儿把问题表述完整)贴小鸭卡片。  四、幼儿自由翻看绘本,猜测、讨论小动物的疑问。  1. 幼儿自由看书  接下来谁会有问题呢? 小鸭又会有什么问题呢?小朋友们到这本书里来看一看、找一找。  2.请幼儿介绍  你看到谁有疑问了?它有什么问题?  3.看完后把书合上看封面,介绍故事的题目。

5,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的绘本早期阅读的教案

小班绘本教案:《是谁嗯嗯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37623537在我头上》 活动目标: 1、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获取鸽子、老马、野兔等动物“便便”的知识,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2、了解动物和人不一样的嗯嗯习性,探讨自己应该养成怎样的嗯嗯习惯。 活动准备: 故事插图课件、有关不良嗯嗯习惯图片若干张、歌曲《快乐嗯嗯》改编自《欢乐颂》(歌词附后)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绘本一次,感受故事的诙谐、幽默。 提问: 1、故事里的小鼹鼠在干什么? 2、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哪里有趣?(如果幼儿回答不出,教师要示范引导,如对话很有趣。)他是怎么问其它小动物的?(请你们来学一学),其它动物又是怎么回答的?(请你们也来学一学) 二、欣赏绘本第二次,了解故事中等各种动物“便便”的不同形状。 教师边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各种动物的“便便”形状,并尝试学习用语言描述。 1、掉在小鼹鼠头上的嗯嗯是怎么样的?(长长的,土黄色的嗯嗯)刚才从故事的最后知道是谁的嗯嗯? 2、鸽子的嗯嗯是怎么样的呢?(又湿又黏的白色) 3、马先生的嗯嗯又是怎样的?(又大又圆像马铃薯一样的嗯嗯) 4、野兔的呢?(像豆子一样的嗯嗯)(后面依次类推)小鼹鼠的呢?(小小的、黑黑的嗯嗯) 教师总结:原来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嗯嗯,那我们小朋友的嗯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嗯嗯正常的时候是干的,如果吃坏了肚子嗯嗯就变成湿的了) 三、探讨我们自己应该养成怎样的嗯嗯好习惯。 1、提出问题,思考:动物和我们人类不一样,他们把嗯嗯随时随地解在地上,我们应该解在哪里呢?(可以提出有时候在外面玩,附近没有厕所时有什么办法供幼儿讨论) 2、观看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请你来看看这样做好吗?(图片内容:把嗯嗯解在裤子上、边看电视边嗯嗯、好几天解一次嗯嗯等) 3、根据幼儿答案可制定相关规则。 四、同唱《快乐嗯嗯》歌曲结束活动。 附歌词:快乐嗯嗯,一天一次,健健康康肚子爽;你嗯我嗯,大家嗯嗯,快快乐乐身体棒。

6,幼儿故事想看学的小熊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早阅读能力;  2、能通过故事归纳故事的教育意义;  3、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精神;  4、能以仿编的形式进行大胆的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故事相关图片黑板画;  2、小熊、小猴、小狗、小兔、小猪、小羊等头饰若干;  3、表情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识表情图片,找出快乐的表情。并讨论:我们在什么时候感到快乐?  二、主体部分:  1、幼儿逐幅看图讲述。教师适时提问。  ①、第一幅画:小熊不快乐,思考小熊要怎样才快乐呢?  ②、第二幅画:看到这样的情景,小熊怎样想,又会怎样做呢?  ③、第三幅画:想想他们有什么样的对话?  ④、第四幅画:小狗表情怎样?小熊应该如何安慰他呢?  ⑤、第五幅画:猜猜小狗和小熊的对话会是什么?  ⑥、第六幅画:小熊他认为什么是快乐?  2、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3、游戏:《早睡早起做早操》,舒缓幼儿的紧张疲劳,起到再度引起幼儿注意力的作用。  4、角色表演:  ①、请一组小朋友示范,教师做指点。  ②、请两组幼儿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③、仿编故事情节表演。(将动物和事件替换,幼儿仿编),请两组幼儿进行表演。  三、结束  1、向家长致感谢词;  2、介绍班级特色墙(幼儿作品)。  活动延伸:  1、这次角色表演大多数幼儿因时间关系都未能参加,下次准备一节角色表演课;  2、用美术形式制作快乐连环画,即角色表演内容,教师配字将其装订成图书《寻找快乐》。
目标:  1.利用敲、拍、打、划等动作使纸盒发出不同的音响,模仿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音响节奏,并运用于故事配音中。  2.幼儿能较准确地利用纸盒为动画片配上音响效果。  3.幼儿在创作中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  准备:1.故事磁带《十个好朋友》《冬冬和亮亮》  2.日常生活声音磁带  3.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4.纸盒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  一、感知纸盒能发出不同音响的特点  1.出示纸盒:提问:这是什么?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是怎样让它发出声音的?它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并演示  (动词:拍、敲、打、划像声词:咚、哗、嗒、彭等)  二、模仿故事中及日常生活中的音响  1.这个纸盒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2.听故事磁带,教师现场配音  3.提问:①老师,用纸盒在故事里模仿了哪些声音?②蹦蹦跳跳的声音节奏怎样?老师怎么模仿的?我们学一学。扫地呢?走路呢?抹桌子呢?  4.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  ①小朋友真能干,一下都学会了,你们会模仿别的声音吗?听,这是什么声音?  ②模仿各种声音  提问:a.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节奏呢?  b.我们怎么模仿呢?试试看  (依次模仿:敲门、闹钟、马蹄、关门、跑步、走路、炒菜、拍球、拍灰)  5.学习给故事配音
目标:  1.利用敲、拍、打、划等动作使纸盒发出不同的音响,模仿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音响节奏,并运用于故事配音中。  2.幼儿能较准确地利用纸盒为动画片配上音响效果。  3.幼儿在创作中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满足。  准备:1.故事磁带《十个好朋友》《冬冬和亮亮》  2.日常生活声音磁带  3.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4.纸盒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  一、感知纸盒能发出不同音响的特点  1.出示纸盒:提问:这是什么?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问:你是怎样让它发出声音的?它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个别幼儿回答并演示  (动词:拍、敲、打、划像声词:咚、哗、嗒、彭等)  二、模仿故事中及日常生活中的音响  1.这个纸盒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  2.听故事磁带,教师现场配音  3.提问:①老师,用纸盒在故事里模仿了哪些声音?②蹦蹦跳跳的声音节奏怎样?老师怎么模仿的?我们学一学。扫地呢?走路呢?抹桌子呢?  4.模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声音  ①小朋友真能干,一下都学会了,你们会模仿别的声音吗?听,这是什么声音?  ②模仿各种声音  提问:a.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节奏呢?  b.我们怎么模仿呢?试试看  (依次模仿:敲门、闹钟、马蹄、关门、跑步、走路、炒菜、拍球、拍灰)  5.学习给故事配音

文章TAG:幼儿  幼儿园  绘本  教案  幼儿园绘本教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