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日战争史

八年。

抗日战争史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

1、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2、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有关在各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要求,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是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文件,意味着中共关门主义的结束,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3、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1936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发出了 《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由反蒋抗日政策向逼蒋抗日的历史性转变。4、凇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上海南火车站的日军首先遭到国军轰炸,虽然日本方面派出上海派遣军(三个月后增加到50万人),开始向上海进攻。中华民国则派出中央军精锐和大批内地省份部队(包括川军、滇军、桂军、粤军、湘军等)合计70万人,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华”之战略,此即为淞沪会战。指挥凇沪会战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先是冯玉祥,后蒋介石亲自兼任。8月14日,《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正式发表,这是中国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转变的重要标志。5、豫湘桂战役1944年4月,日本动用12个师团、41万人的庞大兵力,在中国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即“一号作战”,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通过中国大陆将日本和东南亚、西南太平洋战线连接起来,以挽救太平洋战场的危局。豫湘桂战役历时8个月,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虽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国持久战,反而影响了在太平洋战场的对美作战,宣告了日本“长期战”战略的破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

3,中国的抗战历史

现在热播的【正者无敌】基本就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抗战的历史。

中国的抗战历史

4,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展资料:抗日战争的战役:1、桂南会战桂南会战是广州失陷后,中国守军抵抗日军为打击中国国际交通线并威胁西南大后方而在广西南宁等地区展开的作战。日军侵占南宁和昆仑关之后,国民党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1939年11月日军将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第5舰队等部隐蔽集结于海南岛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动。闪电般出现在钦州湾,疾速登陆,攻陷防城。24日,日军占领南宁、龙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调第5、第99、第36军向广西增援。军长杜聿明受命向昆仑关反击,以步、炮、坦、空诸军兵种协同攻坚,击溃来援的第21旅团。打死旅团长中村正雄,取得昆仑关大捷。1940年1月,日军又调来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进行反扑,至2月3日,再次占领昆仑关。中国军队苦战多日,伤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结束会战。2、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指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也称为“长沙保卫战”。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长沙三次会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华军队,粉碎了日本消灭中国军队主力、“以战迫降”的战略目标,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地位。有力地保卫了湖南广大地区和我国西南大后方的安全,稳定了湖南局势。并使之成为支持全国长期抗战的重要基地。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3、缅北滇西战役缅北滇西战役发生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缅北滇西战役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在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的进攻战役。战役历时一年半,中国军队以阵亡31443人、负伤35948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4、湘西会战湘西会战,也称“雪峰山会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次会战。侵华日军此战目的是争夺芷江空军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战”(日方称“芷江攻略战”,我方称“芷江保卫战”)。战争起于1945年4月9日,止于6月7日。在双方参战总兵力28万余人,战线长达200余公里。在王耀武指挥下,湘西会战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歼敌3万余人。湘西会战最后一仗主战场为怀化溆浦县的龙潭镇、温水乡和邵阳市洞口县的高沙、江口、青岩、铁山一带。战役以日本军队战败而结束。湘西会战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由防御转入反攻阶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5,抗日战争是从哪年到哪年

在1937年——1945年
1937到1945

6,抗日战争历史资料

我国的问题是因为分裂内战等原因造成国家处于大而弱的状态,敌人的力量是小而强,力量只能占领城市,只要我们组织起来,就可以朝大而强的方向发展,就可以打败敌人,组织起来是需要时间的,分散发动群众,建立起各级政权,各级军区,主力部队地方部队结合,建立县区武装,在游击战中组织起来,通过机动灵活战术打败敌人进攻,不断向敌人进攻,发展自己,恢复扩大农业生产,发展商业,建立工业,有大量学生工人等来到农村地区参加抗日战争,如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自此掌握火炸药技术,建立起武器生产体系,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武器弹药炸药包补充,为进行大规模运动战攻坚战创造了条件,支援战争,随着力量的不断增强游击战必然向运动战转变,在抗日战争后期中国人民军队已经进入运动战,普遍出现跨军分区的作战,敌人已经被中国人民军队压缩到大中城市附近,日本不投降就灭亡,中国人民军队有信心有力量将敌人基本全部歼灭,之后渡过鸭绿江解放朝鲜人民,造大船,造飞机,攻占日本,消灭侵略战争产生的根源,为适应更大规模战争的需要,组建跨军分区的二级军区纵队,接着组建跨二级军区的野战大兵团,敌人虽有许多重武器,如果我们军区部队县区武装等将敌人的铁路公路破坏,则敌军行动困难,前进比较慢,有其他野战纵队和军区部队坚决打援,有千万人民大力支援,可以充分发挥步行力强的优点,实行远程奔袭,分进合击,聚歼敌人,打大中歼灭战是完全可以的,调动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最后进行战略决战。抗日战争,随着战争发展,中国有两大理论突破,平原建立根据地,缸塔法,工业生产硫酸,掌握火炸药技术,自己可以建立完整武器生产体系,中国人民军队重视科研工作,成立了晋察冀技术研究室等科研机构,还取得了窑炉闷火法韧化炮弹弹体坩埚炼铜锌制造黄铜等技术成就,中国人民军队能生产各种型号步枪,轻机枪,各种型号迫击炮,平射迫击炮,生产子弹迫击炮弹山野炮弹烈性炸药,能根据需要制造些山炮平射炮,能修理陆军常用各种武器,源源不断支援战争,敌人的海军只能执行海岸封锁任务在大江航行,是开不到陆地上的,敌人拥有的空军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作用有限,中国人民军队长于运动战,运动量大,机动灵活,作战勇猛,中国人民军队是主力部队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的军事制度,敌人处于被分割包围的态势,其机场只能设立在城市附近,可以选择派出营级部队突袭,在攻城时可以采用炮火封锁,随着战争发展,中国人民军队占领区域扩大,敌人飞机会增加起飞距离,滞空时间相应会减少,在运动战中将敌人基本全部消灭在中国大陆,将敌人赶出中国,解放朝鲜人民,可以生产水雷,如果需要可以在大江或部分港口进行布设,快速生产高射炮雷达,取得一定对空防御,同时研制战斗机,发展空军,先取得制空权,有制空权就可以获得一定制海权,逐步发展海军,建立一支强大海军。海军是陆军的延续,这就是海军的由来,后来为了更好作战,成立单独的海军军种,没有陆地的支撑,所谓海军只能像海盗一样,所谓的胜利不能长久,经不住消耗,而广阔的陆地则能源源不断补充,经过发展建立起强大的海军,最终打败敌人,在海军力量薄弱时如果陆军强大可以采用严防,乃至禁海,制定好的海岸防御作战方案,海军陆战队是海军为了更好执行海军作战任务而设立,使海军更多的作为一个独立军种,理论上讲应该归属海军,如果特别重视,对国家有重要意义,具有相当规模,为更好独立执行任务,进行相关训练,则可上升为军种。在进行大规模运动战时,可以派出大量小部队向东北等进行渗透,打击敌伪政权,开辟游击区,建立根据地,配合主力兵团在解放关内各城市后向东北等地的进攻。持续长久的战斗,我们需要在游击战中组织起来,恢复生产,建立工业,发展自己的力量,当力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开始与敌人进行广泛的运动战,并进而消灭敌人,也就是战争快不得,不然容易因力量不继而失败的,分兵才能发动群众,也就是在力量小时要以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为主要目的,打击敌人则需要集中兵力,两者不能同时进行时,选择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方案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正确的。敌人占领城市后,就需要在城市附近同中国人民军队作战,敌人占领的城市越多,越需要分兵防守,这样可以用于进攻的兵力慢慢就没有了,敌人的力量在不断消耗,而中国人民军队的力量则在不断增强,敌人最终会失败。中国的问题是因为分裂内战等原因造成的大而弱的无组织状态,为什么会分裂内战,1912年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仍待,没有好好进行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日本是个岛国,国土小,人口少,资源匮乏,美国卖给日本的钢铁石油机器技术等战争物资对日本能进行战争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当美国断绝贸易,对日本的影响立马就显现出来了,日本在中国战场看着没有结束的时间,与接受美国的条件相比,日本决定一搏来获取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资源来维持力量继续进行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的常备师团绝大部分都在中国,经过之前的数年战争,日本的可用兵力遭到消耗,国内经济出现困难,如果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前真能先集中力量一次打败中国,他在太平洋战争前他早就做了,如果能先打败中国再进行太平洋战争对他不是更好,他做不到,同中国人民军队在中国个城市附近陷入不断的战斗,日本所谓抽调常备师团南下,就是将常备师团若干联队调出和新编联队组成新的师团留驻,然后原师团和新编入联队一起继续南下,用以扩军,在太平洋战争时日本师团有大量的当地土著被编入日本师团,这在中国战场是没有的,在菲律宾战役美军消灭的日本军队就有大量的当地土著,海战对工业科技人口资源等要求更大,海战一旦失败,日本将会在太平洋战场失去继续进攻的能力,就会在各个岛屿陷入分散防御,美军只需要选择需要的岛屿进攻,对其他岛屿进行封锁。打仗靠的是领导人能力将领能力政权组织能力军事制度,民族的文化人口国土资源等对战争具有重要影响,中国的战争潜力是高于日本的,只要中国制定好的方案,不断组织起来,力量就能不断的发展,就能打败日本。

7,抗日是哪年到那年

抗日战争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
1937到1945

8,抗日战争初期 是 哪个时期 从哪年到哪年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1931~~1937【初期】  1937~~1942【中期】  1942~~1945【后期】  希望帮到你!!

9,抗日战争70年前的历史内容80字

1945年各国都与日本为敌,日本的广岛、长崎、冲绳、东京等一些地方已经守不住了,日本的裕仁天皇想投降,于是在8月14号录制了投降的录音,于8月15的12点整在东京播放(字数有815个字),之后9月3号日本在东京湾的船上跟时间投降,与此同时在中国的芷江这个地方,日本的冈村令次与中国签投降协议,并交出来了自己的佩刀(所谓的缴械投降),中国胜利了!近代侵略战争第一次胜利。 纯手打,不懂可以追问,懂了可以采纳

文章TAG:抗日历史抗日  历史  抗日战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