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法规,政策和法规有什么区别哪些属于政策哪些属于法规如何区分政策和法规
来源:整理 编辑:合肥本地百 2022-10-04 02:10:58
本文目录一览
1,政策和法规有什么区别哪些属于政策哪些属于法规如何区分政策和法规
法规则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效力仅次于法律。“法规”是法律效力相对低于宪法和法律的规范性文件。“法规”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①由国务院及其所属政府部门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而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也称行政规章;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和颁布的地方性法规;③较大的市(省会、首府)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法规”一般用“条例”、“规定”、“规则”、“办法”称谓,如《征兵工作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2,法律和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法律以政策为指导,首先表现在立法方面,政策是法律制定的依据;其次在法律的实施方面,政策对法律具有指导作用。反过来,政策依靠法律实施。依法治国下政策的空间相应的就要缩小,但并不意味着依法治国的状态下政策就没有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法不能因时而变,只是法的任何变动都须遵循严格、固定且专业性很强的程序,程序性是法的重要特征。政策可应形势变化作出较为迅速的反应和调整,其程序性约束也不及法那样严格和专门化。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政策可朝令夕改或无最基本的程序要求。扩展资料:法的实施与国家强制相关,且是有组织、专门化和程序化的。政党政策以党的纪律保障实施,其实施不与国家强制相关,除非它已转化为法律。法倾向于只调整可能且必须以法定权利义务来界定的,具有交涉性和可诉性的社会关系和行为领域。一般而言,政党政策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领域比法律为广,对党的组织和党的成员的要求也比法的要求为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党政策可涵盖法的调整范围,法也有其相对独立的调整空间。
3,2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三者之间有联系如下:1、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仅次于宪法;2、法规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效力低于法律;3、政策是由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效力不如法律和法规,且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否则无效;4、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法规的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是将教育政策具体化。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的区别:一、制定主体不同1、教育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的;2、教育政策教育政策的制定既可以是政党组织,也可以是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二、执行方式不同1、教育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2、教育政策的执行方式主要是倚靠党政力量或党的纪律,运用号召、宣传、教育、解释、动员等方法贯彻落实,其强制力是有限的。三、规范效力不同1、教育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有关社会成员和行政人员都必须遵守执行,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2、教育政策是指政党机关制定的教育政策规范效力则只对政党组织及其党员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四条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第六条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4,政策法规包括哪些
政策法规就是党政机关制定的关于处理党内和政府事务工作的文件。具体包括:1、民族政策是指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是对境内各民族所采取的政策。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2、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它是客观存在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国家意志上的反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又是国家干预经济,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3、财务管理制度为了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的财务管理法规、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财务管理制度。4、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从各国农业保护政策发展历史来看,都是在其农业受到国外竞争威胁或在本国农业比较优势明显下降、受到非农产业比较优势挤压时实施的。5、“四免一关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艾滋病防治最有力的政策措施。6、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九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第三十九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三)索取、收受贿赂的;(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5,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区别是什么
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如下:1、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2、法规:法令、条例、规则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3、政策: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规:立法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政策: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或者政治局制定。2、制定程序不同法规:法规的制定程序由法律规定,比较严格。政策:没有严格的制定程序。3、稳定性不同法律、法规:一经制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废止,有较强的稳定性。政策: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4、调整对象不同。法律:通常是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策:的实质是阶级利益的观念化、主体化、实践化反映。5、约束力不同。法律:全国人大颁布或批准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规:国务院颁布或批准的,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政策: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只是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扩展资料法的最终作用:1、法律的最终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群众的人身安全与利益。2、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指引功能(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它涉及的对象主要是指本人的行为。3、法的评价功能(作用)是指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评价作用涉及的是法的律他作用,即对他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是区别指引作用(涉本人的行为)和评价作用(涉他人的行为)的关键所在。4、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也就是说,预测作用的对象是人们相互之间的行为,这里的人们应作广义的理解,即包括国家机关的行为。5、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的作用,也就是说,法的强制作用只能针对违法犯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那么法的强制作用就不能显现。6、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的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也就是说,法的教育作用针对的是一般人的行为,例如,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法律制裁不仅对违法者本人起到警示、警戒的作用,而且也对一般人产生了教育性影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律百度百科-法规百度百科-政策
文章TAG:
政策与法规政策 法规 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