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南阳管辖邓县,邓县管辖隆中,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所以自称躬耕南阳。从襄阳郡、义阳郡的设立以及南阳郡管辖范围逐步缩小的变化来看,诸葛亮上《出师表》时隆中根本不可能属于南阳郡,诸葛亮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把不属于南阳郡的隆中说成是“南阳”,现在的南阳仅仅假借以前南阳郡之名,争抢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阳人喜欢混淆视听。
1、227年诸葛亮做出师表时的“南阳”能否包含今隆中?
从襄阳郡、义阳郡的设立以及南阳郡管辖范围逐步缩小的变化来看,诸葛亮上《出师表》时隆中根本不可能属于南阳郡,诸葛亮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把不属于南阳郡的隆中说成是“南阳”。诸葛亮《出师表》里第一句话就是“今天下三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天下大势已经与二十年前的东汉末年完全不同了,所以,诸葛亮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必定是“天下三分”时的“南阳”。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也就是刘备三顾茅庐后的第二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挥师南下,《晋书·地理志》记载:“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襄阳郡,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宜城、中庐、临沮、邔、襄阳、山都、邓城、鄾,”此次行政区划变动,除原南郡编县以北的5县划归襄阳郡外,原属南阳郡的山都、邓城、鄾县也划归了襄阳郡。
山都为两汉旧县,而邓城和鄾县两汉史书无载,是新置的县,其地望就是和襄阳隔汉水相望的北岸两汉邓县旧地,自此之后,汉水北岸的邓城、鄾一带,也就是现在的襄阳市汉水以北直至豫、鄂省界的地方划归了襄阳(郡、州、府)管辖,再也没有归属过南阳(郡、邓州、府)管辖。这一点在《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有明确记载:正始二年春(241)“夏五月,吴将朱然等围襄阳之樊城,太傅司马宣王率众拒之,
”很清楚,在三国魏的时候,樊城已是“襄阳之樊城”,而不是南阳之樊城了。随后,三国魏文帝(220-226在位)年间又析南阳郡东南部置义阳郡,最初治所在安昌(今湖北枣阳东南),不久后废,西晋时期复置义阳国,治所在新野(今河南新野县南),其后屡有迁移,后再移治复阳(今河南桐柏县),这个“义阳郡”的辖县里有邓县和穰县。
可以看出,在襄阳郡下辖邓城、鄾县的同时,新设的义阳郡仍然有一个“邓县”,可见,在三国及西晋时期,也就是诸葛亮上《出师表》以及陈寿著《三国志》的时候,邓县不是邓城,由北向南的宛襄大道上原春秋邓国地依次有穰县、邓县、邓城县、鄾县4个县,很明显,这4个县是不能混淆的。此时的襄阳郡邓城、鄾县就是割两汉邓县南境新设的县,位于原春秋邓国的“南鄙”,不是原春秋邓国的中心区域,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南阳诸葛庐”,可以证明诸葛亮是南阳人吗?
河南电视台《人物会客厅》栏目主持人朱叶采访著名作家二月河关于南阳躬耕地之争的文字实录,供大家借鉴:朱叶:近两年,全国各地不乏有对诸葛亮的躬耕地,有所争议那么您对这个躬耕地之争,有什么看法?二月河:诸葛亮确实是曾经在襄樊住过,但是他的躬耕地不在襄樊,就是他自己曾经讲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那么就说是这一条是铁证,不管我们今天的学者,如何去论证,你毕竟是论证或者是旁证,我想更多的是癔症,
就是从魏晋时期争到现在都没有争清楚的事情,突然地到了我们今天,我们没有任何新的论证证实。没有任何出土文物,没有任何新发现的的资料,做佐证就能断言襄樊是诸葛亮的躬耕地,我们的学者,不是拿了人家的红包,就是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李白曾经有一首诗,我今天不讲我自己看待这个问题,“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你不要和二月河吵证,你去找李白去辩这个理。
3、三国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和现在的河南南阳市是同一个地方吗?
当然不是,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当时的南阳郡是一个省的概念,管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河南部分区域和湖北部分区域,现在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隋以后才称南阳县(简称南阳),诸葛亮时期的史书上也出现过南阳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书,都写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当时宛城算是比较出名所以直接称宛城。
文章TAG:诸葛亮 南阳 隐居 三国 诸葛亮在南阳有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