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人口南迁的特点是时间长,阶层广,人口多。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记载,学校南迁原定在河南南阳,后改为安徽安庆,江南地区能形成今天富甲天下的局面,离不开北人南迁带来的人口,技术,文化等众多红利,北人南迁的规模有多大呢,首先是带来了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
1、中科大当年南迁为什么没有成功落户河南南阳,而是到了安徽合肥?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国内外局势紧张。根据形势需要,中央决定进行“战备疏散”,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决定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北京电力学院、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北京铁道学院等十三所农林地矿油水电等工科院校迁出北京,外迁至河北、陕西等地,称之“京校外迁”。
改革开放后,这13所高校,一部分在北京复校,如中国农业大学;一部分两地办学,原址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另一个办学实体,如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还有一部分在地方扎根,原北京研究生部并入或组建其他高校(中科大除外),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外迁意向目的地为河南。
九月下旬,中科大分两组去湖北沙市和河南寻找疏散地址,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组带有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领导的亲笔信。因为带有刘西尧同志的亲笔信,他们受到了省生产指挥组组长的接待,组长建议他们去南阳地区看看,从谈话中他们就感觉到了,河南省的领导对中科大落户河南不大积极,选址组在南阳周边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南阳地区的同志说:土地有的是,三千亩五千亩没问题,但南阳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
湖北组的工作也不顺利,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记载,学校南迁原定在河南南阳,后改为安徽安庆。从刘西尧专函河南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大学是想建在河南的,河南之所以拒绝中科大,最权威的说法是怕大学师生挤占河南的副食口粮。最终,中科大被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要去了安徽,后来,中科大多次想迁回北京,毕竟它要依托中科院办学,但安徽省一直极力挽留,就没有走成。
2、有多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南北迁移有多少河南人呢?
说不少江苏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是有历史根据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北方人口迁入南方的高潮。分别是晋朝后期的永嘉南渡,安史之乱后的北人南迁和宋朝的衣冠南渡,北人南迁的规模有多大呢?以晋朝的永嘉南渡为例,八王之乱,叠加北方少数民族内迁,造成了黄河流域常年的战乱厮杀,老百姓生为了规避战乱,被迫南迁,它的数量要占到黄河流域和附近地区原有人口数的6/10到7/10,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规模。
永嘉南渡之后,在建兴五年,就是公元317年,难逃的皇族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政权,大家知道建康就是现在江苏的南京,所以说江苏流入了大量的河南人口,这是没有疑义的,根据历史的记载,永嘉南渡的移民来源遍及北方的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甘肃,陕西和安徽的一些北部。这次人口南迁的特点是时间长,阶层广,人口多,
首先时间长,移民的高潮经历了一百多年,整个一个波长,达到300年。第二个就是规模非常的大,大约要占到南方总人口的1/6以上,第三是阶层广泛,从皇室贵族到普通的士农工商,几乎囊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那么移民的路线是什么呢?整体来说,可以把移民的路线共分为东西两个地区,东区包括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以接受黄河流域下游以及山东河北和河南东部的移民为主,
其中特别是江苏地区接纳的流民为数最多达到了26万,最为集中的就是在今天的镇江,常州一带,当时叫做南徐州,当时的统计就是有22万人口,几乎占了全省外来流入人口的70%,这是移民最集中的地方。所以后来有学者考,江苏的苏南吴方言区,后来基本上就是以镇江为一个分界线,这就和北方人口大规模的迁入有直接的关系。
文章TAG:安徽 南迁 合肥 人口 安徽人口南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