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公认襄阳西界万山,万山以西是东汉南郡中庐县。现实中黄家湾却在万山西南隆中山下,按“襄阳无西”、襄阳西界万山的理论,万山以西的襄阳黄家湾和汉水南岸的“邓县古隆中”一样,又是一个奇葩的存在,三、襄阳版诸葛亮的“亲友团”里,有家住襄阳黄家湾的黄承彦父女。
1、襄阳万山陶瓷厂家属区今年会拆吗?
我可以负责的说,万山陶瓷集团2017年就纳入棚改计划了,也申报了国开行贷款,并于2017年11月发布了征收公告,至今没有拆迁的原因一是安置房的问题,安置房没有开工;二是襄阳房价上涨过快、房源短缺,补偿款无法在市场买到相同面积的房子;三是陶瓷集团破产后,职工居住的大部分破旧不堪的房子移交给房管局,属于直管公房,按照征收政策,拆除直管公房要与管理单位协商是货币补偿还是产权调换,但目前没有明确意见。
2、襄阳无西至万山,隆中山下黄家湾,为什么襄阳黄家湾也在万山西?
诸葛亮《岀师表》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东晋襄阳人习凿齿既说“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自汉以南为南郡”,又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前一句话与东晋之前众多史料互相印证,可视为信史;后一句对隆中的定位则与今襄阳”古隆中”对不上码。襄阳人坚称”古隆中”即为习凿齿”号曰”那处”亮家隆中”,但”古隆中”明明是在汉水南岸,怎么可以是”南阳之邓县”属地?是习凿齿说谎,还是后世”襄阳说”群体指鹿为马?假定习凿齿没有说谎,这个”号曰隆中”当时一定在汉水之北(汉水之襄阳牛首—万山河段主河道在历史上曾经偏移有记录,假定习凿齿”号曰隆中”时,汉水主河道紧贴隆中山北侧山脚,此时包括隆中的今泥嘴镇一带在汉水北岸),属”南阳之邓县”才合乎逻辑,
显然,今天位于汉水南岸隆中山南坡的”古隆中”,并不在汉水泥嘴万山段河床上,故不在汉水主河道偏移范围内,无论如何都不会成为南阳郡地盘,与”躬耕于南阳”没有关系。而”襄阳说”朋友坚持认为今天的”古隆中”即是习凿齿所说的”南阳之邓县”隆中;显然,是现代”襄阳说”群体在瞎掰,(邓县隆中的正确打开方式)诸葛亮《黄牛庙记》、《出师表》仅提到”躬耕南阳”,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仅提到诸葛玄“往依”荆州刘表,并无襄阳、邓县、隆中这些地名出现,直到诸葛亮去世一百多年后的东晋时代,”隆中”二字先后出现于王隐《蜀记》和习凿齿《汉晋春秋》中。
摘录一段《蜀记》文字: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天子命我,于沔之阳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即孙兴《祭诸葛丞相文》)这是”隆中”二字在历史文献首次出现。”隆中”相伴”隆山”出现,而隆山又在”沔之阳”,结合上下文理解,王隐所说”至隆中,观亮故宅”,应是对下文引用李兴祭文所描述刘弘遥祭诸葛亮——天子命我,于沔之阳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这一过程的概述。
由此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王隐《蜀记》的”隆中”无亮宅,仅为刘弘遥祭诸葛亮之地,从李兴《祭》文的文字描述中,可以提练出如下信息:一、“沔之阳”隆山(隆中)在汉水北岸;二、“轼(诸葛之故乡)”:隆山坡势平缓,古人可驱车登顶遥祭(轼:古代兵车前方扶手,引申为一种行车礼仪:扶轼俯首)。那么,“沔之阳”隆山/隆中位置在哪里?王隐、李兴语焉不详,
”襄阳说”认为《蜀记》的隆山/隆中对应今天位于汉水南岸的隆中山/古隆中,显然大谬:首先“沔之阳”越不过去;其次,“隆中山”无法让刘弘驱车登顶;第三,“古隆中”就在隆中山脚下,刘弘到山顶上“轼”什么?逻辑不通。故李兴《祭诸葛丞相文》中的沔之阳隆山(王隐谓之“隆中”)必然另有其地,郦道元《水经注•比水》记述了一处位于古南阳郡地盘上的隆山:比水于冈南,西南流,戍在冈上,比水又西南,与南长、坂门二水合。
文章TAG:万山 襄阳 无西至 银行 襄阳万山银行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