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无路的人,年轻力壮的人,携家嘴口闯关东。人们都见过电视剧《创关东》,一般都会认为山东人创关东,是因为清朝时,由于东北是清庭的发祥地,大量的满人入关,为保持龙脉,又禁止汉人去开发,造成大量土地荒芜闲置,后山东河北一带的人为逃饥荒,,由于东北有大量的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一部分人开始创关东。

1、历史上从陕西逃荒到河南的难民,有没有在河南扎根的?能否分享下祖辈的经历?

历史上从陕西逃荒到河南的难民,有没有在河南扎根的能否分享下祖辈的经历

屡次接收河南难民的陕西与河南休戚与共基本都是河南逃到陕西,以抗战时期最多,是各省收留河南人最多,除部分回去外,相当部分留着当地,后代都变成了陕西人,个别河南人聚居村子例外,但这样的村子很少,关中村子密密麻麻的,难民大多不愿意去陕北陕南,自然条件以前很差。河南是四战之地,基本大的战乱,对河南破坏窦很大,也直接造成了河南一度很贫穷的局面,战乱无疑是最大灾荒,

最近的浩劫是抗战,基本被占领了全境,花园口的决堤,死伤几百万,直到解放战争事情,还能处处看到,焦裕禄的故事里面,兰考的荒凉,也直接与那个混蛋举措有关。第二次就是明末农民起义,两大城市洛阳开封都被攻破,河南是多年拉锯的主战场,地表建筑破坏触目惊心,造成陕西关中嘴大破坏的实际是清末的回民起义,陕西有关河之险,但建都在关中的大朝代,最终都城都被外来军事力量攻破,任何朝代末世军力都很孱弱,与地理关系不大。

陕西的地理优势,更多依托国家的实力,潼关与函谷关不易攻破,但陕北很容易突破,河套的都是总能威胁到长安,河南陕西唇齿相依,患难与共,多次接收河南难民,与之相应的是,豫西大片地区说陕西话,主要是清楚由陕西划出,主要是三门峡哪。除安康和商洛个别地方,语言受河南很小影响,这个很能说明问题,这个文化的影响与向心力不是无缘无故的,

陕西收留河南人的方式特别,最终都把那些人变成陕西人,现在网络确实有些人挑拨两个省关系,大多数人比较理智。个别杂音很刺耳,真不该谩骂陕西人,受人之恩不能忘,而且这个是世世代代的事情,陕西人脾气不好,但心软,见不得人受苦受难,一般不会驱赶与过分欺负难民,再就是,我呼吁严格打击历史争抢行为,应该形成全民族共识。

华夏文化发源肯定在如今河南,夏商地盘虽然很小,但其实相距不远,核心区域都在河南腹地,可惜除了东周王城外,连魏国都城都深埋黄土深处,黄帝究竟到过新郑没有故里,还真可能是,希望河南老乡保持良好心态,你们情况和韩国不一样,本来确实可能出现过的,就不要着急证明,先发展地区都有这样的遗憾。看看山西的古建筑和大院何其多,我们的被破坏了,但肯定有过,也事实可查,有理由心平气和,

2、以前河南、河北逃荒为啥不往北京逃,都往关中地区逃?

以前河南、河北逃荒为啥不往北京逃,都往关中地区逃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为阻止日军西进,6月9日,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下令扒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当时的北京已经被日本占领,谁愿意去北京当亡国奴,除非是想当汉奸的。

3、山东、河南都是产粮大省,为何还会出现“河南人逃饥荒”、“山东人闯关东”这类事情?

山东、河南都是产粮大省,为何还会出现“河南人逃饥荒”、“山东人闯关东”这类事情

谢谢邀请回答,山东河南是产糧大省那是经过解放以后半个世纪的努力才成为产粮大省的。以前,从江苏的徐州,到山东的荷泽都是黄河故道,全是沙土,不长庄稼,当时的百姓在种庄稼的时候撒上种子,然后携家帶口到河南讨饭。讨来的残汤剩饭吃个半饱,讨来的各种各样的馍块,晒干了侍奉老人,儿童等出不来讨饭的人。走投无路的人,年轻力壮的人,携家嘴口闯关东,

河南到山东江苏讨饭主要是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连年自然灾害,蒋介石扎开黄河花园口。当时是水,旱,蝗,汤四大灾害,当时,共产党到博爱县开展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饿死的死尸,道路上,屋内外,到处都是死体,许多人到江苏山东逃荒,江苏徐州,山东荷泽,河南的兰攷,原延封不来河南讨饭是在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国家提昌科学种田,大力改造盐碱地,科学施肥之后的事。


文章TAG:河南  扎根  饥荒  逃到  河北  河南大饥荒逃到河北的有多少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