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元朝南阳府隶属河南江北行省,襄阳路隶属湖广行省,初步形成了河南湖北省界的轮廓,当时的南阳郡是一个省的概念,管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河南部分区域和湖北部分区域,今天南阳城北的达士营村就是蒙元军队在南阳屯田的遗迹。
1、三国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和现在的河南南阳市是同一个地方吗?
当然不是。诸葛亮说的躬耕于南阳是指当时的南阳郡,而非宛城(今南阳市),当时的南阳郡是一个省的概念,管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河南部分区域和湖北部分区域。现在的南阳市,当时叫宛城,隋以后才称南阳县(简称南阳),诸葛亮时期的史书上也出现过南阳二字,但大家可以看看史书,都写的是除去宛城以外的地方。当时宛城算是比较出名所以直接称宛城,
当时南阳管辖邓县,邓县管辖隆中,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所以自称躬耕南阳。诸葛亮躬耕苦读期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去过宛城,更何况是去躬耕了,现在的南阳仅仅假借以前南阳郡之名,争抢诸葛亮躬耕地,稍微有常识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南阳人喜欢混淆视听。建议大家看正版史书,别看南阳人更改之后发到网上的东西,也不要看已被南阳更改的部分百科,
以前中国宋代开封被称为东京,现在日本有个东京,是不是以前开封发生的事都可以说发生在现在的日本?显然不是。部分南阳人却始终不肯正视这一点,实在可笑,南阳自我麻醉自欺欺人。南阳人已经完成可以做到“自欺”,但休想侮辱大众智商,不可能完成“欺人”,部分南阳人评论说诸葛亮自己说的躬耕南阳,难道诸葛亮自己连躬耕地都不知道?这完全是侮辱诸葛亮的诡辩之道。
现在河南湖北在南阳市一段的省界,其实就是1142年宋金绍兴和议后的国界,南宋与金国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但金国为了取得一定的战略优势,专门要求赵构割让唐邓二州(今南阳市一带,唐州治所在唐河县,邓州治所在今邓州市,今天的南阳市区则是邓州治下的南阳县,1226~1271年间为申州)。1226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时去世,留下遗嘱要蒙古大军联合南宋,绕过金国重兵防守的凤翔,潼关,渡汉水,穿过唐邓二州,直捣金国南京开封,
1232年成吉思汗第四子元睿宗拖雷率四万蒙古军,按照成吉思汗规划的路线,借道南宋攻打邓州。守卫邓州的金将完颜合达听闻元太宗窝阔台的蒙古军主力渡过黄河威胁开封,紧急撤兵回防,十五万金军与拖雷四万蒙军在钧州(今许昌禹州市)三峰山大战,金军遭受极寒天气,军心动摇,全军覆没,金国丧失了最后一只主力军,不久就亡国了,
在此过程中,曾降蒙又叛蒙的金国汉人军阀武仙逃到南阳留山(今南召县留山镇),开仓放粮,招募军民十几万,割据一方,后被蒙古南宋夹击而败死。武仙属下金国南阳军民投奔南宋名将孟珙,剩下的百姓要么死于战火,要么被蒙古政权强制迁徙到洛阳一带,唐邓二州(今南阳市一带)成为蒙古与南宋的缓冲区,古人所谓瓯脱之地,千里无人烟。
后来蒙古将领口温不花,史天泽在唐邓地区大兴屯田,预备进攻南宋襄阳,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设立南阳府,统辖原金国唐邓汝裕嵩申六州之地,相当于今地级南阳市,平顶山市全部,三门峡洛阳漯河驻马店各一部。1267~1273年元宋襄阳大战期间,南阳府成为15万蒙军的后勤基地,据明修《元史》记载,直到元朝统一全国后很久的1312年,整个南阳府仅有百姓692户4893人,而蒙古色目屯田军人有46142人。
今天南阳城北的达士营村就是蒙元军队在南阳屯田的遗迹,元朝南阳府隶属河南江北行省,襄阳路隶属湖广行省,初步形成了河南湖北省界的轮廓。元朝末年,南阳府又爆发了王权,孟海马等人的农民起义,南阳府蒙古屯田军大量被元顺帝调走用于平叛,一百多年的惨烈战祸导致宋金时期的南阳土著居民几乎灭绝,明朝初年,开国功臣邓愈平定南阳。
文章TAG:南阳 往南 隐居 诸葛亮 三国 河南南阳往南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