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少数民族婚俗

答案为:摩梭人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们的母亲及舅舅人也了解和默认后才举行,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向锅桩行礼,再向长辈及妈妈、舅舅、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们及姐妹们的祝福。送去的礼品按尊长、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精心打扮。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她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当证人向“阿夏”的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又俭朴、又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中国少数民族婚俗

2,关于少数民族的婚俗

经查阅资料,介绍是这样的: 在部分普米族的婚姻习俗中,还留存着“不落夫家”的习俗。从新婚之夜开始,新郎新娘可同居一室,但三年内不能发生性关系。婚后第三天,新娘便返娘家“回拜”,并长住于此,过起不落夫家的生活。隔一年后,男方要第二次去迎娶。可新娘在婆家住不上几天,又偷偷地跑回娘家。一年后,男方再次派人接回新娘,此时,新郎新娘方开始真正的夫妻生活。新郎总是希望新娘早日受孕,而新娘却仍要设法返回娘家。当她怀孕后,娘家便通知男方举行坐家仪式,从此新娘才定居男家。按照旧的习俗,姑娘婚后起码要三回三转,甚至七回八转。男家每迎娶一次,她就逃回一次。民间认为,如果一迎二娶后就坐夫家,那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这种婚俗,当地人称之为“三回九转婚”。在这种传统习俗的影响下,即使女方愿意坐夫家,通常也要按四次迎娶的老规矩办,否则,就会遭众人耻笑。在翻译方面,这一成语取一次又一次之意,三回九转译成 :time and time again 如果你是搞学术研究的建议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社会价值方面: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理的反映,是一个民族久远历史中的文化积淀. 普米族婚俗,有着极其深厚的本民族思想内涵和地域性文化特色,是普米族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得要手段和载体。在婚俗中,普米族三回九转方式,最具民族风味。没有民族性,发展旅游文化就失去支撑点,民族地区应予以开发包装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关于少数民族的婚俗

3,少数民族婚俗

办婚事的头一天,男女双方的家里都要各搭起一个"青棚"。青棚由新郎新娘平时要好的小伙伴上山砍来木料、竹子,采来松毛、柏枝搭成,青棚上披红挂彩,装饰得喜气洋洋。搭"青棚"的当天,女方家要备办几桌酒席,请新娘的姑娘伴吃上一顿"喜饭",向要出嫁的女友表示祝贺,勉励她成家后要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过好日子,也赠送礼物留做纪念。娶亲这天,新郎要请最好的伙伴陪同。陪同的人数一定要为双数,意思是成双成对。陪去的人要穿上最好的衣裳,带上阳伞、雨帽(竹笠)、簇拥着新郎。当娶亲的人到达女方家时,早已等候在"青棚"里的一群卡多姑娘便一哄而出,手执橄榄,嘻嘻哈哈笑着向新郎打来。这时,伴随新郎而来的伙子急忙拿出携带的阳伞和雨帽把新郎掩护起来,不让橄榄打中。并要有一两个比较得力的伙子,冒着雨点般的橄榄袭击,冲入"青棚"内将装在竹箩里的橄榄全倒在地上。与此同时,陪同新郎来的其他伙子,以最快速度跑进"青棚"里坐下来。至此姑娘们的袭击便告终止。 女方用"橄榄战"迎接新郎的意思是要让新郎先尝点苦头,考验一下新郎的心地是否真诚夫妻双方日子就甜蜜了。还有层意思是,橄榄回味鲜甜,果实累累,象征男女双方结合后家业昌盛,子孙不断,牛屎迎亲是哈尼族僾尼人奇特的习俗。当迎亲的人快要到达男方家时,等候在路上的伙子们便不断地用牛屎抛打新娘,新娘则由新郎和迎亲的人护卫着用事先准备好的竹笆扇把牛屎挡掉。据说这样做可以把新娘从娘家带来的祸殃隔在家外。新娘用牛屎追打过后种庄稼会丰收,养家禽家畜会兴旺

少数民族婚俗

4,哪一个少数民族有走婚的风俗

走婚是云南当地少数民族纳西族的摩梭人的婚姻形式。这种婚姻也叫“阿夏”婚,因为他们管“走婚”的另一方叫“阿夏”。不举行婚礼也不办证 。他们确实是女子的地位较高,在家里老祖母的地位是最高的!女(男)子长到13 岁就由她的老祖母为她举行“成人仪式”之后就可以“走婚”了。他们的“走婚”是男子到与他相爱女子的房间过夜,但是一大早就要离开了。摩梭人一生可以走好几次婚,但必须都是与现在的结束了才可以开始下一个。如果女方有孩子了,生下后男方没有抚养的义务,是养在女方家里.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那种婚俗都得举行一个古老的仪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灶神菩萨和拜祖宗。在女方家举行这个仪式,时间一般在半晚,不请客、不送礼,朋友们也不参加。这个礼仪是由男方家请一证人把求婚者领到女方家,当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们的母亲及舅舅们也了解和默认后才举行,男方家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把带来的礼品按规矩放在火塘上方锅桩的平台上及经堂里的神台上,向祖宗行礼,向锅桩行礼,再向长辈及妈妈、舅舅、姐姐行礼,然后接受长辈们及姐妹们的祝福。送去的礼品按尊长、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须按摩梭人装饰,从头到脚精心打扮。男方会得到女方精心用摩梭麻布亲手织成有摩梭特色的花腰带。女方家决不会向男方家摊派钱物。他们认为男女相爱是平等的,比什么都重要,感情是摩梭人“走婚”的重要因素。当证人向“阿夏”有母亲、舅舅们交待完后,从此男女双方就公开化了,“阿夏走婚”不请客,不操办,这种古老的风俗又可俭朴、又省事,整个仪式一个小时即可完成。 现在来讲“阿注”定居婚。摩梭男女青年通过“走婚”仪式后或从男女双方家搬出居住在一起,或男方到女方家居住,也有女方到男方家居住的,但后两者并不多见,他们长年相守、生活在一起,抚养着下一代。这种定居婚为“阿注”定居婚。

文章TAG:少数  少数民族  民族  婚俗  少数民族婚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