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县2004年特大爆炸案,请问2004年1月25日有什么重大事件吗
来源:整理 编辑:重庆生活 2022-12-31 05:40:30
1,请问2004年1月25日有什么重大事件吗
2,2004年4月16日凌晨重庆天原化工厂一冷凝器中的三氯化氮液体
(1)三氯化氮分解生成了氮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Cl 3 =N 2 ↑+3Cl 2 ↑;(2)氯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H) 2 +Cl 2 =CaCl 2 ↓+Ca(ClO) 2 +H 2 O;(3)由于氯气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为了防止氯气吸入肺部引起中毒,可用浸有石灰水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事故现场.故答为:(1)2NCl 3 =N 2 ↑+3Cl 2 ↑;(2)2Ca(OH) 2 +Cl 2 =CaCl 2 ↓+Ca(ClO) 2 +H 2 O;(3)石灰水
3,据报道2004年4月16日凌晨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1)氯气的气味、颜色、状态、水溶性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能溶于水.(2)氯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次氯酸显酸性,能和石灰水反应,可有效地处理氯气的物质是石灰水.故填:②.(3)用湿毛巾捂口、鼻,迅速撤离现场等措施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故填:用湿毛巾捂口、鼻,迅速撤离现场.(1)颜色、密度、状态等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2)因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人们在撤离事故地点时应尽量走高处.故答案为:高处.(3)氯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答案为:单质.
4,2004年4月16日重庆发生氯气泄漏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30000名
(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温同压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这些描述的都是氯气的物理性质.故填: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温同压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液氯挥发,由液体变成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在有限度的空间内发生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5)因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氯气能和水反应,所以应该采取的自救措施是:逆风向高处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故填:逆风向高处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氯气是毒气的一种,人体大量吸入后会中毒死亡!!氯气泄漏后其中一个最有效的应急方法就是大量洒水!氯气能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有漂白作用..是漂白水的主要成分
5,2004年4月16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及爆炸特大事故喷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同是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做到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尽最大程度的保护群众,故①正确;②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浓氢氧化钠处理过的口罩,则会受到浓氢氧化钠的腐蚀,做法不合理,故②错误;③因氯气能溶于碱性物质的溶液,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有碱性物质的水溶液可减少空中氯气的含量,故③正确;④因氯气能溶于碱性物质的溶液,且Na 2 CO 3 溶液显弱碱性,则被转移人群应带上用Na 2 CO 3 溶液处理过的口罩可减少氯气中毒,故④正确;⑤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地势较低的地方氯气含量大,中毒的可能性大,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是不合理的,故⑤错误;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及食物等是否被污染,减少污染源,做法合理,故⑥正确;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但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则只向空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的做法不合理,故⑦错误;故选B.(1)构成氯气的氯气分子不断运动,而使周围空气中含有氯气分子;这就是氯气向四周扩散的微观解释,此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答案为:不断运动;(2)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气体,所以,防毒面具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咐有毒气体;故答案为:吸咐有毒气体;(3)化学变化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反应前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为:mn:1,o:2,h:4,cl:4;反应前已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为:mn:0,o:2,h:4,cl:2;则反应后生成物x的分子中含有1个mn原子和2个cl原子,x的化学式为mncl2;故答案为:mncl2.
6,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发生氯气泄露事故继而发生氯气
(1)由物理性质的定义及题中给出的信息可知,氯气的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2)因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氯气与水的反应生成了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氯气+水→盐酸+次氯酸;(4)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个数不会改变可知:反应前氯、钙、氧和氢的原子个数分别是4、2、4和4,而反应后氯、钙和氧的原子个数分别是4、2和2,所以x的化学式应为h 2 o;(5)因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氯气能和水反应,所以应该采取的自救措施是:逆风向高处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故答为:(1)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物理(3)氯气+水→盐酸+次氯酸;(4)h 2 o;(5)逆风向高处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温同压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这些描述的都是氯气的物理性质.故填: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温同压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液氯挥发,由液体变成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在有限度的空间内发生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O+HCl(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H2O(5)因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氯气能和水反应,所以应该采取的自救措施是:逆风向高处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故填:逆风向高处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7,谁有关于潜水泵爆炸的资料
你好: 龙某、韦某、樊某、朱某涉嫌犯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案http://www.sldls.com/show.asp?id=1053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上则勒村非法煤井"2.15"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2005年2月15日14时30分,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松林村一无证非法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7人(其中女工10人)、受伤15人。 该矿于2003年12月由当地村民张老佩非法开挖,系无证开采小井,2004年2月被竹园镇执法队责令封停。2004年12月初,张老佩与当地村民赵图强合伙又组织人员启封开挖,至2005年2月15日事故发生时,共非法开采原煤约1500吨。 该井为独眼井开采,采用一台1.5千瓦的非煤矿专用鼓风机和直径约100毫米的编织袋作为风筒向作业地点供风;明刀闸、明接头、明插座及煤矿井下禁止使用的照明线向鼓风机和井下非矿用潜水泵供电;不进行瓦斯检测。据调查,事故当天早班井下掘通老窑,大量瓦斯涌出造成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井下电工操作潜水泵产生电火花引爆瓦斯。我就是做潜水泵的,不过关于潜水泵会爆炸的事件, 我还是没听说过,因为潜水泵都是密封的, 电缆线接头都在密封腔内, 不会产生电火花, 即使有可燃气体,也引爆不了。有些矿用潜水泵必须采用防爆潜水泵,那是未雨绸缪,毕竟安全重要, 所以必须采用防爆的。管道泵用在矿上,工作环境有可燃气体,那是它的电机和空气是直接接触的, 一旦产生电火花或者温度偏高, 就会产生自燃、爆炸。而潜水泵是在水里工作的,一般不会产生爆炸。以上只属个人看法,因入水泵行业时间短, 如有误导,敬请谅解,也希望指正!油浸泵有可能爆炸,如果电机部份在淤泥里,不能降温就会爆我还是没听说过,因为潜水泵都是密封的、爆炸。而潜水泵是在水里工作的,一般不会产生爆炸,也希望指正。
以上只属个人看法,因入水泵行业时间短, 如有误导,敬请谅解, 即使有可燃气体,也引爆不了
文章TAG:
重庆市铜梁县2004年特大爆炸案重庆 重庆市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