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元年(即1403年),朱棣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五年,朱棣下令开始营建北京宫殿;永乐十四年,朱棣君臣商议迁都北京之事;永乐十八年,北京郊庙宫殿建成,朱棣宣布以北京为京师;永乐十九年(即1421年),朱棣下令正式迁都北京,北京成为京师,原京师南京被改为陪都(保留一套中央官职)。
1、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的皇宫还有人住吗?
明成祖朱棣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之后,南京便成为整个明朝的留都、陪都,设置有和北京一样的完整中央级别行政系统,可以说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不过,由于作为统治者的皇帝不再驻跸于此,地处其间的明故宫虽然有少量留守人员,但却无可奈何地受到朝廷的冷落荒废,甚至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早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攻进南京之时,明故宫内就燃起大火,这场大火在掩盖了建文帝的踪迹,使其下落成为历史悬案的同时,也让明故宫的奉先殿等建筑被烧毁。
而到了明成祖朱棣营建北京紫禁城时,有记载表示其曾“移宫殿巨材北上,以备营建”,将明故宫内的部分建材运往北京修建紫禁城,在此之后,被冷落的明故宫又遭受多次自然灾害。例如明正统十四年夏六月,“南京风雨雷电,谨身、奉天、华盖三殿灾”;明英宗天顺七年春正月,“南京西安门木厂火,延烧皇墙”;宪宗成化二年秋九月癸未“南京御用监火”,三年夏六月戊申“雷震南京午门楼”,二十一年五月,“南京大风拔太庙树,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门兽吻”;孝宗宏治元年春三月庚寅,“南京内花园火,夏五月丙子南京震雷坏洪武门兽吻”,“三年秋七月壬子骤雨雷坏午门西城墙”;世宗嘉靖元年,“秋七月,暴风雨,江溢,郊社陵寝宫阙城垣皆坏”;熹宗天启三年“秋七月辛卯,南京大内左傍宫火”此外,令人今天人们感到奇怪的是,明代还曾有过禁止修缮南京明故宫的规定,由于朝廷本身的故意任其遭受破坏,再加上如此频繁的灾害侵袭,南京明故宫在明代时就已经破败不堪,
2、据我所知朱棣在南京称帝十八年后才迁都北京,南京城内外应该都是朱棣的反对派吧?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上位之后迅速将所有反对势力一网打尽,也就是一两年的事情。反对迁都的人并非反对朱棣,永乐十九年才正式迁都主要有两个原因:01稳定统治朱棣是通过非法的手段上台的,上位为了标榜自己的合法性,自然会打着朱元璋的旗号行事,朱元璋定下来的规矩是不能更改的。南京是朱元璋亲自定下来的都城,朱棣如果一上位就迁都就是大逆不道,
而且,刚夺取政权,首要的事情是排除异己,发展经济,收买民心,不宜立马迁都。02准备时间迁都是一件大事,关乎明朝几百年的基业,自然不能马虎,实际上,迁都的准备工作在永乐之初就开始了。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提高北京的政治地位,永乐五年,修建北京宫殿。九年,修会通河,为南北物质运输做准备,十三年五月,疏通淮安附近废弃的运河;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
长期准备,稳扎稳打,让群臣看到了迁都的决心,慢慢消磨了反对迁都的声音,高明!朱棣执意要迁都,除了北京是他的大本营之外,还有两点:01平衡南北政治经济南方成为经济中心,北方经济衰退,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若是经济、政治中心皆在南方,北方的衰退更加明显,地方的衰退,会造成局部社会的动荡,进而影响全局。又能发挥都城政治中心的作用,对周边起辐射作用,带动周围的发展,以实现全国的安定,
02重建统治秩序朱棣非法上位,反对的声音很多,利用迁都一事,可按照自身的意志将旧有的政治集团彻底拆散、分解,招纳符合自身统治意愿的人才,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同时,实现朱棣“控四夷以制天下”的伟大抱负,彻底击垮蒙古,威慑周边政权,实现天下归心、万邦来朝的伟愿,历史证明,迁都是一个伟大的壮举,的北京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历史的积淀。
3、靖难之役后,朱棣攻下南京,为何又迁都北平?
很多人会自然而然说出那句“天子守国门”,当然,从朱棣的主观角度出发,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确实是原因之一,但最多只能排在第三条。比之更加重要的则是两点,第一,在南京过得真的很不顺心;第二,防范诸侯王仿效自己作乱,先说第一点,朱棣在南京很难过,他依靠武力兵变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自己入主南京称帝,虽然他也姓朱,是朱元璋的儿子,但无论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篡位的事实。
文章TAG:迁都 北京 南京 朱棣在南京多少年后迁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