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师范大学邹后曦人品怎么

挺好的。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2019年,重庆市博物馆、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从事考古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任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重庆师范大学邹后曦人品怎么样

2,重庆沉睡千年古寺有多少尊佛像

重庆沉睡千年古寺有470多尊像佛像。石佛寺遗址位于江津区长江北岸的一处山坳内,是一座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寺庙遗址。寺庙巧借巨石布局,曾号称“西蜀第一禅林”。2016年至2019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石佛寺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4600平方米。经过4年多挖掘,江津石佛寺沉睡千年后再次面世,470多尊像开凿在一块巨石上。专家介绍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已发掘46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900多件,将打造遗址公园,不少市民来看遗址觉得非常震撼。扩展资料江律石佛寺遗址佛像雕刻技法:江律石佛寺遗址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由建筑基址区、石上建筑遗迹区、摩崖造像区、墓葬区及放生园区所组成。江律石佛寺遗址发现的石造像、石构件及碑刻题记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它巧妙利用巨石营造造像和碑刻,并出土了大量的圆雕造像、石构件等,采用高浮雕、镂空、圆雕、线刻等多种技法,技艺精湛、艺术水平高超。特别是水月观音造像,线条流畅、细腻传神,是我国十世纪保存最好、雕刻最精美的水月观音造像之一。参考资料来源:重庆晨报-重庆江津沉睡千年石佛寺再露真容!470余尊佛像凿在1块巨石上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江津石佛寺遗址亮相"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线上终评会

重庆沉睡千年古寺有多少尊佛像

3,朱沱镇的历史文化

有正史记载,朱沱的历史已有近1400年。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分江津县,置万春县,县衙所在地即今汉东城遗址。武德五年,更名万寿县。随唐而兴的万寿县,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撤万寿县,并回江津县,原县衙及周边地区成为江津县的一个乡——汉东乡。明代,汉东乡更名“思善乡”(清初,更名为思善里)。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外迁移民入籍思善。因迁来移民中朱姓众多,仅场镇附近就有五个朱氏祠堂,又因居住地(今朱沱镇老街至汉东村地段)江流回漩,有一深泓长江回水沱,此地开始被叫做朱家沱,后简称朱沱。 汉东城遗址,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汉东村,地处长江西岸二级阶地。遗址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存保存较好区域面积为6.45万平方米,核心区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1981年开始的第二次中国文物普查时,在镇上的汉东村发现了汉东城遗址。原重庆市永川县人民政府将朱沱汉东古邑遗址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2015年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汉东城遗址进行了(第一阶段)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城墙、房址、墓葬、灰坑、水沟、道路、陶窑等各类遗迹101处,仅试发掘了不足1000平方米的遗址面积,就已出土器物小件800余件,器物标本4500余件,包含生活用器的方方面面。遗址内出士的文物涵盖了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代、唐宋元及明清等各个时期,专家认定其为“通史式古城遗址”。 汉东城遗址类型丰富、保存较好、时代延续性较好,进一步凸显了其历史区域核心地位。汉东城遗址是重庆考古的重大发现,对研究渝西地区和长江上游人类生产生活和城市建设史具有重大价值。未来规划——调整现有的朱沱港桥新城规划,将建全国首例区县级遗址公园。按照规划设想,在汉东城遗址2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将建成遗址公园,公园内将恢复部分唐宋时期的建筑、城市格局,并展示出土的器物。 朱沱烈士陵园(烈士墓)位于朱沱汉东村(原汉东村天河5社)的王坪(地名),建筑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是重庆永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50年土匪暴乱,从上午9时到夜里12时,土匪到处作恶,人民军队为了保卫朱沱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经过奋战最后将土匪铲除。这次土匪暴乱战斗,共牺牲8名同志。烈士陵园内矗立着六边形高碑,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 永垂不朽”。碑后长眠着解放初期历次剿匪战斗中牺牲的19位烈士。

朱沱镇的历史文化


文章TAG:重庆市文化遗传研究院重庆  重庆市  文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