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石安镇是否有快递站

EMS应该是有的,其他快递就不清楚了。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石安镇是否有快递站

2,石安是中江还是三台

石安镇,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下辖镇。

石安是中江还是三台

3,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石安镇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楼主您好、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石安镇邮编为:621108 、您可以直接搜索您想知道的地址邮编就有更多信息、邮编可以精确到村或街道、
写621100就可以收到的。
你好!621108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石安镇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4,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石安镇的邮政编码是多少

楼主您好、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石安镇邮编为:621108、您可以直接搜索您想知道的地址邮编就有更多信息、邮编可以精确到村或街道、

5,四川三台县石安镇高堰乡邮编

【邮编】621108【地址】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石安镇 【邮编】621108【地址】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高堰乡
三台石安镇全镇幅员面积64.83平方公里,场镇面积0.73平方公里。辖石安、双石、先锋3个办事处,22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

6,梁平县有多少人口

梁平县总人口93万人。
梁平县辖25个镇、8个乡:梁山镇、仁贤镇、礼让镇、云龙镇、屏锦镇、袁驿镇、新盛镇、福禄镇、金带镇、聚奎镇、明达镇、荫平镇、和林镇、回龙镇、碧山镇、虎城镇、七星镇、龙门镇、文化镇、合兴镇、石安镇、柏家镇、大观镇、竹山镇、 蟠龙镇 蟠龙镇位于赣州市区西南郊,辖1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区域面积43.4平方公里,耕地2.03万亩,林地1万亩,水面5.26万亩,总人口3.1万人。 蟠龙镇历史渊蕴深厚,客家民风纯朴,自然风光优美。22更多>>、安胜乡、铁门乡、龙胜乡、复平乡、城东乡、紫照乡、城北乡、曲水乡。

7,三台县的行政区划

2012年末,三台县辖潼川镇、芦溪镇、景福镇、富顺镇、刘营镇、西平镇、安居镇、塔山镇、乐安镇、金石镇、观桥镇、新生镇、古井镇、中太镇、中新镇、石安镇、秋林镇、建设镇、三元镇、万安镇、郪江镇、龙树镇、鲁班镇、紫河镇、建平镇、新鲁镇、立新镇、灵兴镇、八洞镇、凯河镇、花园镇、东塔镇、光辉镇、百顷镇、前锋镇、柳池镇、永明镇、新德镇、北坝镇、永新镇、黎曙镇等41个镇和乐加乡、幸福乡、老马乡、金鼓乡、里程乡、菊河乡、建中乡、断石乡、下新乡、争胜乡、双胜乡、双乐乡、忠孝乡、高堰乡、进都乡、宝泉乡、曙光乡、云同乡、上新乡、广利乡、协和乡、玉林乡等22个乡,共63个乡级政区;有109个居民委员会,932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01个居民小组、8198个村民小组。

8,绵阳涪城区各乡镇赶集是什么时间

7~8点开始吧,热闹点就是10点左右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安州区单日集:界牌镇,塔水镇,河清镇,睢水镇,黄土镇双日集:花荄镇,清泉镇,安昌镇,永河镇,桑枣镇,秀水镇1/4/7:沸水镇,晓坝镇,兴仁镇1/4/8:宝林镇2/5/8:茶坪镇,高川镇4/7/10:乐兴镇培城区百日集:绵阳城区单日集:吴家镇,河边镇,龙门镇,塘汛镇双日集:丰谷镇,青义镇,金峰镇,杨家镇1/4/7:石洞镇游仙区百日集:仙海镇单日集:石马镇,观太镇,忠兴镇,徐家镇,太平镇,建华镇,街子镇,玉河镇,石板镇,锌棉镇双日集:东林镇,七曲村镇,小见镇,白蝉镇,新桥镇,刘家镇,魏城镇,凤凰镇,柏林镇,云凤镇江油市百日集:含增镇,中坝镇,太平镇,三合镇单日集:青莲镇,贯山镇,东兴乡,武都镇,战旗镇,敬元乡,彰明镇,新安镇,厚坝镇,小溪坝镇,二郎庙镇,永胜镇双日集:龙凤镇,文胜镇,大康镇,大堰镇,双河镇,西屏镇,河口镇,方水镇,重华镇,八一镇,马角镇,九岭镇,雁门镇,东安乡,义新乡,新兴乡1/4/7:石元乡2/5/8:枫顺乡,新春乡2/5/8/10:重兴乡3/6/9:六合乡,铜星乡,云集乡,香水镇三台县百日集:永明老街单日集:长乐镇,塔山镇,建设镇,柳池镇,灵兴镇,石安镇,老马镇,富顺镇,拦河镇,景福镇,芦溪镇,安居镇,龙桥镇,菊河镇,云同镇,万安镇,金石镇,幸福镇,前锋镇,西平镇,红星镇,群益镇,跃进镇双日集:光辉镇,龙树镇,中太镇,柴河镇,方垭镇,刘营镇,花园镇,观桥镇,四平镇,妻江镇,立桥镇,黎曙镇,古井镇,同德镇,八洞镇,三秀镇,上新镇。建林镇,新鲁镇,响石板镇,建平镇,乐安镇1/4/7:新德镇,争胜镇,金鼓镇,光明镇,辉坪镇,广利镇,文台镇,宝泉镇,金光镇,断石镇,方井镇,白店镇,白顷镇,太林镇,乐加镇,石桥镇,红梁村镇,心妙镇,曙光镇,朱君镇1/5/9:里程镇2/5/8:双胜镇,永新镇,高山镇,白庙镇,三元镇,高堰镇,玉林镇,鲁班镇,协平镇,金星镇,新生镇,西丰镇2/5/8/10:峨山镇3/6/9:忠孝镇,白雀镇,中新镇,进都镇,茂隆镇,秋林镇,下新镇,星火镇,石亭镇,建中镇,德光镇,三柏镇3/6/10:主坝镇梓潼县单日集:宝石镇,大新镇,仙鹤镇,石台镇,文兴镇,白云镇,建兴镇,金龙场镇,小垭镇,卧龙镇,观义镇,双板镇,交泰镇双日集:仁和镇,定远镇,马迎镇,黎雅镇,自强镇,玛瑙镇,仙峰镇,石牛镇,许州镇盐亭县单日集:金孔镇,富驿镇,提问有没有什么软件一下都能看见回答没有的提问这些赶集都准确不,赶集号的时间从哪里看起走?回答准确的提问你给我发那个赶集号的时间从前看,还是从后面看起走回答从前看的提问我要南充赶集大全回答您好 您这问题不属于当前提前当中了 如需了解请重新发起提问提问盐亭县为什么没得回答当前资料库中所有地区都在这了更多15条

9,三台的历史

三台 三台 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三台的总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唐代,尚书省又称中台、中书省又称西台、门下省又称东台。
三台县以县西三台山得名。  三台历史悠久。三台古为郪县、涪城县地,以县西三台山得名。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有郪县,南朝萧梁时置涪城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 年)涪城县并入郪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县入潼川州直辖,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三台县,迄今共历2198年。  一、郪县  唐《元和郡县志》载:“郪县,本汉旧县,属广汉郡,以郪江水为名也”。宋《太平寰宇记》:“以郪江为县名。”旧府、县志亦如其说。因此,郪县是以郪江水命名的。  西汉时有郪县,无争议。但晋代是否有郪县,过去曾有三说:一说省并,宋《舆地广记》:“郪县,二汉属广汉郡,晋省之置伍城县。”此说无省并时间和依据。二说复立,《四川政区沿节与治地今释》:“郪县,李雄时,复置。”亦未说明复立年月及原因。两说均难于置信。三说存在,《宋书 州郡志》广汉太守条:“郪县令,汉旧县。”又据志首例言称:“自汉至宋,郡未改移者,则注云汉旧。”由此可见,自汉至宋,郪县未曾有所省、立、变动。《华阳国志校注》刘琳注:“郪县,两汉旧县,蜀晋因(《晋志》脱此县)。”同书《李特雄期寿势志》载:李雄、李骧“既克成都,众皆饥饿,骧乃将民入郪、(王)(五)城食谷芋。”而《晋书 载记》和《资治通鉴》卷八十五所载均与此同。  清《潼川府志》和《四川通志》载:“汉置郪县,属广汉郡,后汉至晋因之。”《中国历史地图集》亦载:晋代郪县,五城县并存。特别是《华阳国志》为东晋人常璩所著,《宋书》为南朝梁沈约撰,比《舆地广记》要早600至700年,较接近实际。《大清一统志》记得更为明确:“按《晋志》无郪县,而王长文传曰:广汉郪人,又《华阳国志》、沈约《宋志》皆记有郪县,其未尝废可知!”清代著名校书家顾广圻,在嘉庆十九年(1814)校勘《华阳国志》时即注云:“郪县,两汉旧县,蜀晋因之(今本《晋志》脱郪县)。”据以上所考。西汉已有郪县,晋代仍有郪县,属广汉郡,县城在今县南?江乡,至南朝梁才撤并入北伍城县。  二、北伍城县  《大清一统志》载:“中江至绵州流入,经中江县南又经府(潼川)城南入涪江,即古伍城水也。”《水经》涪水注:“涪水又南,枝出焉,西迳广汉五城,为五城水。” 刘宋元嘉九年(432)分广汉郡地置新城郡,置北伍城县为郡治,因县城(今潼川镇)位于伍城水口之北,故名北伍城县。  北伍城,旧志多载南朝刘 宋元嘉中建,但亦有两说:民国《三台县志》载:“晋武帝咸宁四年(278)改?县为北伍城县,分属广汉郡。”并注明源于《宋书》,但查《宋书。州郡志》,广汉郡条载:“郪县令,汉旧县。”“伍城令,晋武帝咸宁四年立。”新城太守条又载:“新城太守,《何志》新分广汉立”,“北伍城令,《何志》新分五城立”,而无“晋武帝改郪县为北伍城县”之文,民国《三台县志》晋立北伍城县之说,显系因《晋志》脱郪县,作者将原属一郪县地的五城县(今中江县)与北伍城县(今三台县)混同了。二是《大清一统志》潼川府表新城郡栏宋置齐废;《四川通志》三台县条载:“齐废北伍城后,郪县亦省。”今据《南齐书。州郡志》载: “郪,旧曰伍城,西魏改曰昌城,仍置昌城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新城郡,改县名焉。”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一潼川州条载:“宋置新城郡,齐因之,梁末置新州。”又据《陈伯玉文集 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记“八代祖祗,自汝南仕蜀为尚书令。其后,蜀为晋所灭,子孙避晋不仕,居涪南武东山,与唐、胡、白、赵五姓置立新城郡,剖制二县(按:指北伍城与怀归县),而四姓宗之,世为郡长。萧齐之末,有太平者,弟兄三人,为郡豪杰。梁武帝受禅,网罗英豪,拜太平为新城郡守。”又《陈孜墓志铭》:“五代祖太乐,梁大同中为本郡大司马,生高祖方庆,属梁乱,始居新城郡武东山,生大父汤,为郡主簿。”此记结合前段引文说明“立郡、制县”始于刘宋,一直沿至梁末,是比较可信的。再考唐《元和郡县志》梓州条载:“宋于此置新城郡,州(郡)城宋元嘉中筑,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之冲要。”宋《皇朝郡县志表》:“宋元嘉九年(432)割广汉郡于此置新城郡。”据此,刘宋置新城郡,北伍城县的时间也基本解决。而《四川郡县志》、《中国历史地图集》均载:刘宋置北伍城县为新城郡治。历经齐、梁、魏、周,至隋才改名?县。因此,南朝刘宋元嘉九年(432)置北伍城县,属新城郡,并以县城(今潼川镇)为郡治,直至隋改名?县。明初并?县入州,清雍正时于此置三台县迄今。  三、涪城县  宋《太平寰宇记》涪城县条载:“涪城水在县北,从绵州巴西郡界流入县界,却入郴县。”可见县因城临涪水以得名。  涪城县建置曾有两说:一是民国《三台县志》:“晋惠旁分涪县地置涪城县。”《绵州地志表》:“晋惠帝元康六年分涪县地置涪城县,属梓潼郡。”查《晋书》、《宋书》等正史,皆无晋惠帝置涪城县记载,此说难于置信。二是《旧唐书 地理志》绵州涪城县条:“东晋置始平郡,后魏改为涪城及潼县,隋改潼为涪城。”查《晋书》、《宋书》、《隋书》以及唐《元和郡》均无东晋在四川境内置始平郡之文,(《晋书 地理志》雍州条,载有东晋先后在武当、襄阳侨置始平郡)五代时《旧唐书》始提出东晋置台平郡之说。似亦未可据信。《四川郡县志》在晋代涪城县条下引《元和志》:“晋孝武帝徙梓潼郡于此。”并称“《宋志》,《齐志》,梓潼郡皆治城县”,可见它将涪县与涪城的时间地点相混淆了。因为晋代并未在今三台境内置过涪城县,此说亦不合史实。今考《南齐书 州郡志》载有“始平僚郡”,《直隶绵州志》载:“《州旧志》涪城县,在今州东四十里入潼川界,距潼川府西北六十里,俗呼涪城坝,《元和志》涪城本涪县地。萧齐时侨置始平郡,西魏改涪城郡,周改安城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安城县,十六年,改涪城县属金山郡,唐初属绵州,大历十三年割属梓州。”《大清一统志》、《潼川府志》、《四川通志》、《四川郡县志》均载,萧齐置始平僚郡,梁改为始平郡,置始平县为郡治,而《中国历史地图集》、《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古今地名辞典》均同此说,因此,根据上述考证,南齐置始平僚郡,无属县,萧梁改始平僚郡为始平郡,并分涪县地县始平县为郡治,西魏改郡为涪城,治地在今县北花园乡。涪城县,直至元朝初年并入郪县是符合史实的。
 三台县以县西三台山得名。   三台历史悠久。三台古为郪县、涪城县地,以县西三台山得名。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有郪县,南朝萧梁时置涪城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涪城县并入郪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县入潼川州直辖,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三台县,迄今共历2198年。   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以县西三台山得名而一直沿用至今。   凤凰花   1997年,三台县面积2660.6平方千米,人口143万,辖38?镇15?乡:潼川镇、郪江镇、中新镇、塔山镇、石安镇、富顺镇、三元镇、秋林镇、安居镇、观桥镇、新生镇、景福镇、古井镇、万安镇、西平镇、乐安镇、金石镇、芦溪镇、中太镇、刘营镇、建设镇、龙树镇、鲁班镇、紫河镇、建平镇、新鲁镇、立新镇、灵兴镇、八洞镇、凯河镇、花园镇、东塔镇、光辉镇、百顷镇、柳池镇、前锋镇、永明镇、永新镇、新德镇、乐加乡、幸福乡、黎曙乡、老马乡、建中乡、断石乡、下新乡、争胜乡、双胜乡、金鼓乡、双乐乡、里程乡、忠孝乡、菊河乡。县政府驻潼川镇。   2000年,三台县辖41个镇、2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95841人,其中: 北坝镇 34638、 潼川镇 109779 、东塔镇 21494 、百顷镇 16147 、塔山镇 31692 、柳池镇 9251、 龙树镇 19552 、石安镇 23366、 富顺镇 23446 、三元镇 22382、 秋林镇 19474 、永新镇 10676 、新德镇 19282 、新生镇 35226 、鲁班镇 33912、 景福镇 46445 、紫河镇 17595 、安居镇 11431 、观桥镇 46713 、郭江镇 11311 、中新镇 22031 、古井镇 39789 、万安镇 8545 、西平镇 49739 、八洞镇 23586 、凯河镇 18463 、乐安镇 39121 、建平镇 27456 、前锋镇 10948 、建设镇 12849 、光辉镇 15049 、中太镇 27751 、金石镇 36624、 新鲁镇 31318 、黎曙镇 11445 、刘营镇 43991 、灵兴镇 16709 、芦溪镇 53988 、立新镇 28208 、花园镇 25987 、永明镇 25486、 高堰乡 9922、 忠孝乡 9841 、双胜乡 11272 、金鼓乡 11398 、断石乡 11666 、玉林乡 12167 、乐加乡 14904 、曙光乡 10859 、建中乡 26228 、宝泉乡 9752、 广利乡 10472 、协和乡 12313 、双乐乡 12214 、菊河乡 12469 、幸福乡 15268 、下新乡 10520 、进都乡 6420 、上新乡 12841 、老马乡 13278、 里程乡 10036 、争胜乡 9214、 云同乡 9892。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三台县辖41个镇(潼川、芦溪、景福、富顺、刘营、西平、安居、塔山、乐安、金石、观桥、新生、古井、中太、中新、石安、秋林、建设、三元、万安、妻阝江、龙树、鲁班、紫河、建平、新鲁、立新、灵兴、八洞、凯河、花园、东塔、光辉、百顷、前锋、柳池、永明、新德、北坝、永新、黎曙)、22个乡(乐加、幸福、老马、金鼓、里程、菊河、建中、断石、下新、争胜、双胜、双乐、忠孝、高堰、进都、宝泉、曙光、云同、上新、广利、协和、玉林)。一、郪县   唐《元和郡县志》载:“郪县,本汉旧县,属广汉郡,以郪江水为名也”。宋《太平寰宇记》:“以郪江为县名。”旧府、县志亦如其说。因此,郪县是以郪江水命名的。   西汉时有郪县,无争议。但晋代是否有郪县,过去曾有三说:一说省并,宋《舆地广记》:“郪县,二汉属广汉郡,晋省之置伍城县。”此说无省并时间和依据。二说复立,《四川政区沿节与治地今释》:“郪县,李雄时,复置。”亦未说明复立年月及原因。两说均难于置信。三说存在,《宋书 州郡志》广汉太守条:“郪县令,汉旧县。”又据志首例言称:“自汉至宋,郡未改移者,则注云汉旧。”由此可见,自汉至宋,郪县未曾有所省、立、变动。《华阳国志校注》刘琳注:“郪县,两汉旧县,蜀晋因(《晋志》脱此县)。”同书《李特雄期寿势志》载:李雄、李骧“既克成都,众皆饥饿,骧乃将民入郪、(王)(五)城食谷芋。”而《晋书 载记》和《资治通鉴》卷八十五所载均与此同。   清《潼川府志》和《四川通志》载:“汉置郪县,属广汉郡,后汉至晋因之。”《中国历史地图集》亦载:晋代郪县,五城县并存。特别是《华阳国志》为东晋人常璩所著,《宋书》为南朝梁沈约撰,比《舆地广记》要早600至700年,较接近实际。《大清一统志》记得更为明确:“按《晋志》无郪县,而王长文传曰:广汉郪人,又《华阳国志》、沈约《宋志》皆记有郪县,其未尝废可知!”清代著名校书家顾广圻,在嘉庆十九年(1814)校勘《华阳国志》时即注云:“郪县,两汉旧县,蜀晋因之(今本《晋志》脱郪县)。”据以上所考。西汉已有郪县,晋代仍有郪县,属广汉郡,县城在今县南?江乡,至南朝梁才撤并入北伍城县。 二、北伍城县   《大清一统志》载:“中江至绵州流入,经中江县南又经府(潼川)城南入涪江,即古伍城水也。”《水经》涪水注:“涪水又南,枝出焉,西迳广汉五城,为五城水。”刘宋元嘉九年(432)分广汉郡地置新城郡,置北伍城县为郡治,因县城(今潼川镇)位于伍城水口之北,故名北伍城县。   北伍城,旧志多载南朝刘 宋元嘉中建,但亦有两说:民国《三台县志》载:“晋武帝咸宁四年(278)改?县为北伍城县,分属广汉郡。”并注明源于《宋书》,但查《宋书。州郡志》,广汉郡条载:“郪县令,汉旧县。”“伍城令,晋武帝咸宁四年立。”新城太守条又载:“新城太守,《何志》新分广汉立”,“北伍城令,《何志》新分五城立”,而无“晋武帝改郪县为北伍城县”之文,民国《三台县志》晋立北伍城县之说,显系因《晋志》脱郪县,作者将原属一郪县地的五城县(今中江县)与北伍城县(今三台县)混同了。二是《大清一统志》潼川府表新城郡栏宋置齐废;《四川通志》三台县条载:“齐废北伍城后,郪县亦省。”今据《南齐书。州郡志》载:“郪,旧曰伍城,西魏改曰昌城,仍置昌城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新城郡,改县名焉。”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一潼川州条载:“宋置新城郡,齐因之,梁末置新州。”又据《陈伯玉文集 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记“八代祖祗,自汝南仕蜀为尚书令。其后,蜀为晋所灭,子孙避晋不仕,居涪南武东山,与唐、胡、白、赵五姓置立新城郡,剖制二县(按:指北伍城与怀归县),而四姓宗之,世为郡长。萧齐之末,有太平者,弟兄三人,为郡豪杰。梁武帝受禅,网罗英豪,拜太平为新城郡守。”又《陈孜墓志铭》:“五代祖太乐,梁大同中为本郡大司马,生高祖方庆,属梁乱,始居新城郡武东山,生大父汤,为郡主簿。”此记结合前段引文说明“立郡、制县”始于刘宋,一直沿至梁末,是比较可信的。再考唐《元和郡县志》梓州条载:“宋于此置新城郡,州(郡)城宋元嘉中筑,左带涪水,右挟中江,居水陆之冲要。”宋《皇朝郡县志表》:“宋元嘉九年(432)割广汉郡于此置新城郡。”据此,刘宋置新城郡,北伍城县的时间也基本解决。而《四川郡县志》、《中国历史地图集》均载:刘宋置北伍城县为新城郡治。历经齐、梁、魏、周,至隋才改名?县。因此,南朝刘宋元嘉九年(432)置北伍城县,属新城郡,并以县城(今潼川镇)为郡治,直至隋改名?县。明初并?县入州,清雍正时于此置三台县迄今。 三、涪城县   宋《太平寰宇记》涪城县条载:“涪城水在县北,从绵州巴西郡界流入县界,却入郴县。”可见县因城临涪水以得名。   涪城县建置曾有两说:一是民国《三台县志》:“晋惠旁分涪县地置涪城县。”《绵州地志表》:“晋惠帝元康六年分涪县地置涪城县,属梓潼郡。”查《晋书》、《宋书》等正史,皆无晋惠帝置涪城县记载,此说难于置信。二是《旧唐书 地理志》绵州涪城县条:“东晋置始平郡,后魏改为涪城及潼县,隋改潼为涪城。”查《晋书》、《宋书》、《隋书》以及唐《元和郡》均无东晋在四川境内置始平郡之文,(《晋书 地理志》雍州条,载有东晋先后在武当、襄阳侨置始平郡)五代时《旧唐书》始提出东晋置台平郡之说。似亦未可据信。《四川郡县志》在晋代涪城县条下引《元和志》:“晋孝武帝徙梓潼郡于此。”并称“《宋志》,《齐志》,梓潼郡皆治城县”,可见它将涪县与涪城的时间地点相混淆了。因为晋代并未在今三台境内置过涪城县,此说亦不合史实。今考《南齐书 州郡志》载有“始平僚郡”,《直隶绵州志》载:“《州旧志》涪城县,在今州东四十里入潼川界,距潼川府西北六十里,俗呼涪城坝,《元和志》涪城本涪县地。萧齐时侨置始平郡,西魏改涪城郡,周改安城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安城县,十六年,改涪城县属金山郡,唐初属绵州,大历十三年割属梓州。”《大清一统志》、《潼川府志》、《四川通志》、《四川郡县志》均载,萧齐置始平僚郡,梁改为始平郡,置始平县为郡治,而《中国历史地图集》、《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古今地名辞典》均同此说,因此,根据上述考证,南齐置始平僚郡,无属县,萧梁改始平僚郡为始平郡,并分涪县地县始平县为郡治,西魏改郡为涪城,治地在今县北花园乡。涪城县,直至元朝初年并入郪县是符合史实的。
三台历史很出名的。现在的三台更有特色。比如悟空易购的发源地就在三台。全新购物模式。

文章TAG:石安镇石安镇  四川  四川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