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大班数学找一找同类物品怎么

教学目标:  1. 感知序数的方向性,能用“第几”准确地用语言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具体位置。  2. 在游戏情景中,能运用所学序数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喜欢数学活动,能在游戏活动中积极参与、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1-5数字一套,人手一张位置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国庆节快到了,我们准备了一个联欢会,第一个节目是小动物们的,我们去看看他们排练的怎么样了吧。  二.找动物——认识序数  1.巩固“排”的概念  找一找:小兔在第几个?你怎么知道的?  (1) 小结:不同的方向数,结果是不一样的。  (2) 运用:熊猫在第几个?……  2.新授:出示15个动物排成三横排的图片  (1)找一找:熊猫、小兔在哪里?  (2)认识“1排3个”等。  3.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他们的。  三.找座位——巩固序数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一找同类物品怎么做

2,大班数一数连一连教案

活动目标:1、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理解5以内各数的实际意义,掌握1—5的数量和数序。2、练习按物计数,按范例画圆,按数画物。活动准备:数字卡片、小棒。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一、弹静息曲,让幼儿安静入座。二、检查幼儿书本摆放情况,作好上课的准备。 基本部分:一、复习。复习从1数到5,从5倒数到1。同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幼儿一起数。2、请个别幼儿数。二、观察桃子图(教师出示教具)1、教师提问:“盘子里装着什么?数一数有几盘?每盘有几个?(要求幼儿自己独立数)。2、让幼儿读一读果盘下面这一排数字:每个数字各表示哪盘桃子的数量,找出来给他们画上连接线。3、抽幼儿上前重新排列盘子的位置,和下面一排数字相对应。⑴、幼儿讨论:这5盘桃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⑵、齐度:1个、2个、3个、4个、5个;1、2、3、4、5。三、数一数:画上与图中数目同样多的圆。1、教师示范一图:出示2个文具盒(让幼儿准确的说出数量词),同时贴上两个圆片。2、让幼儿依次说出剩下各图的数量:4个卷笔机,5只铅笔,3把剪刀。3、让幼儿独立为物体画上相应的圆圈。结束部分:一、教师小结。二、教师检查幼儿作业。 板书设计:数一数,连一连。

大班数一数连一连教案

3,幼儿园大班数学躲着的有几个教案比较立方体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搜

数学《躲着的有几个》  目标:  1、 认识正方体、长方体,能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  2、比较立方体与平面图形的区别,能数出隐藏的正方体。  《躲着的有几个》是大班的一个科学活动,这个活动中设置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幼儿区分平面和立体的关系。第二环节让幼儿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第三环节比较立方体与平面图形的区别,能数出隐藏的正方体。  整个活动中,我的语言可能比较啰嗦,不简练,特别是在提要求的时候,会出现要求讲不清楚的现象。所以以后在开展科学活动前,教师都应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的语言是否简练?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是否能听明白?相信考虑了这几方面,活动的环节会更加的紧凑,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对于幼儿的回应,应该是每个教师在开展活动时都会有的一种师幼之间的语言互动。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会怎样来回答?教师的回应不能只是:“好的,是的”或者重复幼儿的语言,这些回应都是无效的。教师的回应对幼儿来说应该是有提升或提炼,尽量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回应。教师在设计每个问题时都要思考,幼儿会怎么回答?要进行一些预设(教师用怎样的语言来回应幼儿)。  整个活动下来相对比较顺利,在和幼儿的互动上还需努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躲着的有几个教案比较立方体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搜

4,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比较多少在多的一组划勾

活动目标:  1.感知10以内数的多少,体验相邻两数的数量关系。  2.愿意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与结果。  3.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幼儿操作卡第3页1-10的数字卡片,60块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积木。  2.学具:幼儿用书第19页《数数有几个》,第20页《果盘里缺几个水果》,笔。  活动过程:  1. 解决问题。  (1)教师:“六一儿童节时候,为了让小朋友清楚地看到演出,幼儿园搭一个看台,一层比一层高,一共10层,这个看台可以怎么搭呢?”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761386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出看台的图样。  (2)幼儿观察图样并发表意见后,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2. 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积木搭成的看台。  教师:“这个看台看起来怎么样?是不是一层比一层高?一共有几层?”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点数,并且用数字表示看台的层数。  (3)教师:“这个看台是怎样搭出来的?第一层有几块积木?第二层有几块积木?第三层有几块积木?怎样会一层比一层高?每一层比前面一层多几块积木?”教师与幼儿边观察搭成的看台边提问分析边在看台图样上逐层画出所用的积木块数。  (4)教师:“如果从10层往1层看,积木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每层比前面一层各(少)多几块?从1层往10层看又是怎样的感觉呢?”  (5)学习记录看台的层数及每层的积木数。  教师:“你会怎样记录看台的层数及每层的积木数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多少呢?”  3. 幼儿操作。  (1)数数有几个。  教师:“叔叔下面两幅图中每种图有几个,请在图形标记旁用竖线将答案记录下来。”  (2)果盘里却几个水果。  教师:“每个果盘可以盛10个水果,数数现在果盘里已经有几个水果?还可以再放几个水果?请你用线圈上合适数量的水果与盘子连线。”

5,请选择大班年龄阶段设计一则以立体几何为内容的正式数学教育活动

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的内容是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高级中学课本高三年级(试用本)》第十四、十五章立体几何知识的引言部分,属于策略性知识为主的数学分支起始课.认识空间图形,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集合)语言进行交流,掌握画空间图形直观图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节课教学内容的上位知识为初中平面几何的相关知识、高中阶段集合符号语言知识,学生具有推理论证的能力.为实现新课程目标,本节课将“Why、 What、 How”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主要通过直观感知、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明确立体几何即将学习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从平面几何向立体几何类比、初步体验“化曲为直”、“图形割补拼”的思想方法.在后续的课程中,会采用思维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建构立体几何体系.本课为立体几何的后续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鉴于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初步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作图与识图;空间中基本元素(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空间中基本元素(点、线、面)间的度量关系(距离、角、面积、体积等).主要思想方法体现在:命题和方法上的类比思想、空间问题到平面问题的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结合本节课内容,教学需要反映立体几何体系发展历史及其应用.在介绍历史上关于立体几何知识的各种数学思想发展和起源过程中,开阔学生自身眼界与视野,启迪学生创造的灵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学中沟通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联系,建构立体几何的研究框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空间图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设置新“课标”指出,学生能体验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空间形式的过程,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掌握研究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空间几何打下基础.根据本章内容学习的特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要求,这节立体几何序言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直观感受空间图形中的点、线、面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了解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体验平面到空间、空间到平面的类比和转化思想,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由平面到空间的想象能力.3.了解我国古代立体几何的研究成果,产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习立体几何的热情,树立学习立体几何的自信心.

6,哪个班的教室大 大班数学活动方案

大班数学活动:比较面积教学目标:1、清楚面积的几种比较方式。2、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式测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3、明白面积一样的图案,外形不见得一样,初步了解守恒。教学预备:种种图案、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理顺已经具备的经验,使用种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导出“面积”观念。1、用眼睛观测法比面积大小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比较大的图案(绿、蓝)师:“2个图案哪张大?”(孩子:“……”)教师:“噢,双眼一瞬间就发现啦。”2、叠加法比面积大小,(幼儿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小的纸)师:此刻哪一个大?有不赞同见吗?(孩子:“桔黄的大,白的大……),教师:“望着相当,怎样比大小?”(孩子:“叠加起来”)请孩子上来尝试。师:我看他是一边的边角都一一对齐的,你是用了啥方法?这一个叫叠加法。师:哪一个大?大了如此一点用叠加法一瞬间就明白啦。汇总:当2个图案望着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时,叠加法实在是个好方法。(幼儿教师:对,当两样物品看不出面积谁大时,叠加法实在是个挺好的方法)3、导出“面积”观念师:通过刚刚2组的比较,我们明白图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图案的大小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图案的面积。通过比较,可讲绿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幼儿教师指着另1组问:这组可怎样讲哩?(孩子讲:“黄色纸的面积比白色纸的面积大)。4、数格子法比面积幼儿教师展示两张无序图案,(面积一样)师:这儿又有2个图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个面积大?有(啥)方法比出来吗?叠加法能用吗?幼儿教师:“别担忧,我今日带来了一样工具,是啥?它能协助2个图案测面积、较大小。怎样量哩?(幼儿教师将图案贴于小黑板上)将正方形角与1号图案边角都一一对齐。画下外型线,再把边去与刚刚的外型线边角叠加,画出外型线,从左到右按次序一个接一个,一行画好啦,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案都量好、画满。以后用这一个小正方形用一样方法,将②号图案量好画满。师:量好后,你明白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了吧吗?(孩子:一样大)怎样明白?量1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量②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同的。幼儿教师:那我们点数1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幼儿教师边数边记下),点数2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因此他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幼儿教师汇总:看起来尽管图案不同,可是面积亦会有一样大时。)刚刚比面积大小时用了何种方式?(孩子:画正形方式),对,我们是用正方形画格子,每一格格地数出来,因此可叫它数格子法。(幼儿教师总结:给2个外形不同的图案比不出面积大小时,数格子法实在是个好方法。)二、孩子动手操作:师:数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试一试?A、(1组4个图案、4个方块、勾线笔)①、我在后方的桌子上的篮内面给你们人人预备了个图案,一个小正方形,用画格子数格子法明白图案的面积并记录下来,请你们不拿小凳子,4个人用一张桌子。(记录下来后将小正方形放回原处,拿图案回到位置上,看谁1、个坐下来。②、去找你的好伙伴比比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跟此外一边比比。请孩子上来:“你刚刚跟谁比,那××上来吧,你俩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为何(面积占几格)哪有没同你好伙伴的图案面积是一样大的啊?为何?外形一样吗?看起来面积一样大的图案,外形可不同啊。谁同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抬起你的图案吧。②、此刻这一些图案要回家啦,面积一样大的图案他们均是一家里的亲人。(幼儿教师展示图案的家。这这就是哪个的家?这一个家的图案面积均是几啊?请三个人验证。B、幼儿教师展示图示已作好。请你比比这3个图案几号面积最大,,几号小,我们一块儿从1号开始数吧?(边说教师做记录)。依照面积大小,它们三个怎样排队?(幼儿教师指着记录表)排好后,教师:“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还有其它的排法吗?两种方式你会了么?排好后,将每一个图案面积用了几格记录下来。②、我的记录表完成啦,我给你们每一组也预备了张记录表,请你四个人1组,人人拿一个图案,一个小正方形工具,将图案量好画满以后,4个人将面积大小按次序摆放起来。(幼儿教师字有孩子工具),并记录每一个图案面积,再请小组负责人上来说说。验证:你们最大图案面积数了几格,最小图案数了几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完结:我们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数格子给图案面积比大小,我们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着用这一个方法来比面积大小。

文章TAG:大班数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数学找一找同类物品怎么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