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文言文 翻译

【原文节选】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译文】 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齐闵王果然听到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金,驾着两辆四匹马拉的绘有文采的车子,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谢罪说:“由于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所以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但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国事吧。”冯谖又告诫孟尝君道:“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齐王果然照办。)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文言文 翻译

2,精卫填海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精卫填海》节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女儿精卫溺水身亡,魂化为精卫鸟,精卫常衔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立志填平东海的故事。展现出了人生命的脆弱和大海的强大,同时也歌颂了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原文如下:精卫填海汉代 · 佚名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xián)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zhāng)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位今山西长子县西  3、柘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指它发出「精卫」之鸣叫声而得名。詨,呼叫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古今异义词: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作品赏析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精卫填海神话中表现出了人类最本质最永恒的东西:对生存的恐慌,以及在这之上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永恒的独有的精神气质。这些原型主题表现的都是先民缘于最基本的生存而产生的文化意识。这里的生存仅仅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珍惜。缘于这种保存生命的初始本能,后世这种危机意识逐渐推延到更深更广的程度。创作背景《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保存了包括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精卫填海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3,文言文的翻译

赵简子死后还没落葬,中牟的守将就叛变投靠齐国了。赵襄子将父亲简子下葬料理停当后,第五天发兵征伐中牟城,但包围还没完全合拢,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行倒塌十来丈,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军吏们劝谏说:“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赵襄子解释道:“我听叔向说过: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君子也不该在别人处险境时去逼迫他。所以让他们将城墙修好后我们方开战进攻吧!”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后,便请求投降。所以《老子》说“正因为不与别人争,所以天下也没有人能争得过他”。
孔子观于周庙 原文 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释:①欹:倾斜。②宥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译文: 孔子参观周庙,看到欹器。孔子问守庙的人说:“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右坐之器。”孔子说:“我听说右坐之器盛满水就会倾覆,空了就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是这样的吗?”守庙人回答说:“是这样的。”孔子让子路取水来试,果然水满便倾覆,空了就斜着,装到一半时就垂直而立。孔子长叹道:“呜呼!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 品悟感想: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两点启示: 1.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 2. 我们要学习孔子的实践精神,不能一味听信传言,要亲自动手验证。 逆向反思: 1.不正的容器,水满了就会颠覆,所以我们首先要使自己成为正直之士,才能成为饱学之士。 2.世间的知识有许多,我们不必事事躬亲,要学会提高效率,利用现成的经验成果。

文言文的翻译

4,当其为师则弗臣也是什么意思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的意思是此臣是老师,就不把他看作臣下。这句文言文出自于战国乐正克的《学记》。它所在的原文节选是这样的: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这段文言文的翻译是这样的:君子只有懂得最高境界的难与易、美与丑,然后才能广喻博晓;能广喻博晓,然后才能做老师;能做老师,然后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然后才能做君王。所以,学为人师就是学为人君。为此,选择老师不可不慎重。古《记》说:“虞夏商周三王四代所以至治就在于重视师道。”说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教育最根本的道理,难在尊敬老师。因为,只有敬重老师,才能确信老师所传之道;只有确信老师所传之道,才能使庶民百姓都重视教育。为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君王不把臣下看作臣下的有两种人:一是当此臣担任祭祀之代受祭者的时候,就不把他看作臣下;二是此臣是老师,就不把他看作臣下。大学的礼法是:即使对天子讲学,老师不居北面臣位,而居面西之主位,而天子居宾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敬重。为了帮助理解,我整理出一些比较重要的字词:(1)至学之难易:最高境界的难与易。(2)美恶:资质才能的差异。(3)博喻:针对学生个性实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4)三王:夏、商、周三朝的开国君主禹、汤、文、武王。(5)四代:虞、夏、商、周。(6)严:尊敬,严肃。(7)道尊:师所传之道才能受人尊重和相信。(8)不臣:不把他当作臣看待。(9)尸:古时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祭主。(11)大学之礼:太学里面的礼法。(12)无北面:古时天子上朝面南而坐,臣子北面而朝。若天子到学校向老师请教,则面东,教师面西,不以臣子相待,以表示尊师重道。《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视教师问题的传统,认为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有了好的教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明确突出。关于教师的作用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记》均有论述。《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于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教师,所以《学记》提出了尊师的思想主张。《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总结。它的语言多用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论述,得出简明的结论,而没有采取滔滔论辩的方法,但其论辩性仍旧可以觉察得着的。比如“大学之法……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一段,开头用对比说明问题,先正后反,最后一句总结,条理井井,使人一目了然。《学记》在论述中,多采用排比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得出结论,简洁鲜明,不枝不蔓。比如“虽有嘉肴……教学相长也”一段,先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强调学与教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的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学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学记》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后人认真地研究、借鉴。

5,文言文在线翻译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原文】 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1) 嗜学: 酷爱学习(2)名:命名,题名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借鉴学习,不过对自己也不要太狠,要劳逸结合。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定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过一遍,立刻将纸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张溥作诗写文章思路敏捷,各地有人向他索取诗文,他不用写草稿,当着客人面挥笔写作,马上就写成了。因此,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1.钞:通“抄”。 2.嗜:好,喜欢。 3.已:毕,完。 4.始:才。 5.管:笔管。 6.皲(jūn):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7.沃汤:用热水浸。汤,古代指热水。 8.斋:书房。 9.索:索取。 10.立就:马上完成。 11.名高一时:名声在当时最响。 12.即:立刻 13.汤:热水 14.名:命名 15.俄顷:时间词,一会儿全文翻译: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定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过一遍,立刻将纸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管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用热水浸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命名为“七录”……张溥作诗写文章思路敏捷,各地有人向他索取诗文,他不用写草稿,当着客人面挥笔写作,马上就写成了。因此,他的名声在当时最响。
孩子(你)如果有读书的志愿,我愿意授教,不收学费。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这句话应译为:  “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各人打算不同。”

6,文言文及翻译大全

1. 10篇文言文和翻译 5.掩耳盗铃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6.请君入瓮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 文】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8.唇亡齿寒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3.望梅止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 2. 初中文言文翻译大全.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0336430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3.古代诗歌五首一、《观沧海》(东临碣石)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赞同0| 评论。

7,文言文翻译

这应该是刘备临死前对阿斗说的话“朕初疾但下痢耳(我当初得的病不过就是拉肚子罢了),后转杂他病(后来转而感染上了别的病症),殆不自济(终于知道自己不中用了)。人五十不称夭(人嘛,只要到了五十,即使死了也不叫夭折),年已六十有馀(而我已经六十好几了),何所复恨(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不复自伤(我不是为自己悲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只是挂念你们两兄弟罢了)。射君到(射君来时),【这个射君不知是谁?】说丞相叹卿智量(曾经对我说过,丞相都对你的智识和气量表示赞叹欣赏),甚大增修(说你气量甚大,学习也抓得很紧),过於所望(比我所期望的做的还好),审能如此(如果真是这样),吾复何忧(我还有什么需要忧虑的呢)!勉之,勉之(记紧了,不要忘了)!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坏事不大就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也不要因为好事太微小而不去做)。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只有贤明和厚德,能够使人信服)。汝父德薄,勿效之(你的父亲-我品德不是很好,你就不要学我了)。可读汉书、礼记(平时可以攻读《汉书》和《礼记》之类的书籍),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有空的时候,诸子百家以及兵法、法律类的书都是可以阅览细看的。这些书对人的思维智识都是很有好处的)。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听说丞相正在为你译写《申》、《韩非子》、《管子》和《六韬》等书,已经修改完一遍了,不过书还没送来),道亡,可自更求闻达(学好了,即使世道变幻,国都没有了,你还可以靠自己的本事去做一番大事)。
我刚刚得病,只是一点小病,后来因为这又得了更重的病,我自己知道自己时候不长了.人们说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有六十多所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不想自己再为此伤怀,但是却很惦念兄弟.射君来的时候,说丞相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修行,远远比我们所想的要好的多,你能这样的要求自己,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勉励你,勉励你!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要遵行贤能贤德,才能够使别人信服.你的父亲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向他学习).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闲空有时间的时候看一下那些有学识的人和他们的著作《六韬》、《商君书》,对你的智慧会有很好的帮助.听说丞相已经抄写完了《申》、《韩》、《管子》、《六韬》这些文章,还没有给你,在路途之中去世,你可以自己去乞求学习这些东西.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译文】 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就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路上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8,文言文翻译

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听,刚刚弹到伯牙心中所想的高山的时候,钟子期就说了:“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又过了一会儿,刚刚弹到伯牙心中所想的流水的时候,钟子期又说了:“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摔了,把琴弦给弄断了,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弹过琴,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听得懂他弹的琴了.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翻译: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原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翻译: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整体都翻译了,括号内的就不会自己看?等着!方:刚刚.若:有如,象,好象.少:指少倾,是一会儿的意思.绝:断的意思,用来当尽头讲.复:重复,在这里指再的意思,就是不再。以为:认为。讴:唱歌,唱诵。未穷:没有到尽头。文中指还没有学尽。谓:说,也有称赞的意思。弗:不,没有,不曾的意思。遏:停止。反:通返,返回的意思。会:聚会,召集。使:使唤,差,命令。其:它,指那头驴,指代。笔:书写工具,通笔,书写。乃:于是。就。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听,刚刚弹到伯牙心中所想的高山的时候,钟子期就说了:“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又过了一会儿,刚刚弹到伯牙心中所想的流水的时候,钟子期又说了:“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摔了,把琴弦给弄断了,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弹过琴,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听得懂他弹的琴了.
翻译《吕蒙传》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难以让人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功名。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无奈地认同了吕蒙。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邓当去陆口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中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平(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9,求文言文翻译

贤愚寿要,死生祸福之理,固兼乎气数而言,圣贤未尝不论也。【翻译】贤者愚者长寿早夭,死生祸福的道理,原本就有命运气数的说法,古代圣贤也曾有所论及。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翻译】我其实也是人间之鬼呀!倘使我能让已死和未死之鬼,成为人间不死之鬼得以流传长远,我又是何等幸运啊!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间,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见,与语甚悦,令直门下省。【翻译】唐太宗即刻召见马周,没到达的期间,曾四次派遣属下去催促.到了晋见后,唐太宗与马周谈得很高兴.授予他监察御史一职,并连官中书舍人.朕比任使之,多称朕意。【翻译】比之我所派遣之人,还是他比较合乎我的意思.
回国后,将即廉颇,相即蔺相如。两人失和。相如路上遇见谦颇,即退让。在那个时候,谁能做到这点?相如门客问原因,相如说: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看古今英雄豪杰所做所为,大概都是这样吧。所以我认为:你们一定不要随便听别人的话就相信,接受类似的教训。况且我觉得。相如的才能,没有能比的上的。古今英杰只有一二个人可比。他们是对还是不对?如果对,就是看见雪纷纷无边无际也没有什么遗憾。我也不会有“后悔他跟着我,而不能尽游玩的乐趣了”。 看来,可能是写的一篇评论《将相和》的文章,因后面提到《游褒禅山记》作者可能是王安石 附:题中多次提到其字,现译如下,并附常用虚词用法。 5、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6、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 7、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 代词,可译为其中 9、 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要是 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12、代词,可译为他 常见文言虚词对译 而:你,你的; 并且,而且,来,可是,地,如果; 就,才。 何:多么;哪里,什么,为什么,怎么。 乎:于,在;吗,呢,吧。 乃:才,却,竟,甚至;你,你的。 其:大概,或许,难道,还是,应该;是……还是……;他(他们),他(他们)的,我(的)其中的,这(个),那(个)。 且:暂且,姑且;将要;况且,尚且,而且,并且。 然:然而;这样;……的样子;地。 若:如果;你,你的。 所:……的人,……的事,……的地方,处所。 为:被,替,因为;呢。 焉:它,哪里;不译,呢,……的样子,……的声音;于此,于之。 也:用于句末、句中,不译。 以:通“已”;因为,而且,来,着;因为,在……时候,凭,把,用。 矣:了。 因: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于是,便。 于:从,比,对,和,与,向,在。 与:和,跟,同;呢,啊。 则:就,却;那么,如果。 者:句中不译;的人、的东西、的事情,个,样,项;……时候。 之:的,主谓之间,提宾标志,词尾均不译;他,我,这(些、个、样)。 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诚……则……,如果……那么(就)……。 得以:能够。 俄而:不久,一会儿。 而况:何况,况且。 而已:罢了。 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 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唯……是……:只。 为……所……:被。 未尝:从来没有。 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无虑:大约,大致。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无以……为:用不着。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 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为……所以……。 以是:因此。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之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 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何所……?所……的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孰与……?与……相比,哪个……? 安……乎?怎么……呢? 独……耶?难道……吗? 何为……?为什么……? 何……哉?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独……哉?难道……吗?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直……耳!只不过……罢了! ……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该不是……吧? ……庶几……欤?或许……吧?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其……其……也……?是……还是……呢? 常见文言倒装句对译公式 ⊿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定语+之+中心词。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通报秦国的人。 ⊿宾语前置句:主语+宾语(疑问代词)+谓语(介词)=主语+谓语+宾语。子何恃而往?=子恃何而往?=您凭什么而前往? ⊿主语+否定词+宾语+谓语=主语+否定词+谓语+宾语。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当时人没有谁赞同他这种说法。

文章TAG: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翻译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