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张睦书法价格大概多少钱一平尺

最少也要1000以上吧,他的好几个学生都是全国重量级的比赛中荣获5000大奖了!其他的500-2000的现金奖更是不计其数。

张睦书法价格大概多少钱一平尺

2,张睦的介绍

张睦是入闽始祖,原籍河南省光州固始县魏陵乡祥符里,唐朝僖宗乾符三年(876)任光禄大夫。入闽后,卜居侯官县孝悌乡惠化里(今闽侯县上街镇榕桥村),卒葬侯官县修仁乡兴和里赤塘山,1996年迁葬闽侯县上街镇厚美村过排山。

张睦的介绍

3,张睦的介绍

张睦(1914-1938),又名张沐,字季友,福建省建瓯县城关人。小学毕业后因家贫辍学进印刷店当学徒,因不堪老板欺压愤而回家。1929年2月考入建瓯乡村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互济会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年10月因“异党嫌疑”被捕,押解福州高等法院审理,因年幼且无证据,被关押11个月后于1930年9月无罪释放。返回建瓯后与中共地下党组织组织取得联系,继续参加革命活动。

张睦的介绍

4,张睦的人物成就

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闽王王延钧(王璘)绝朝贡,建国称帝,改国号为龙启元年,追尊王审知为太祖,赠睦公为太师,进尚书右仆射。宋建隆元年(960)追封睦公为英烈武护国公、镇闽大王。开宝间(968-975),吴越王钱氏请于朝,谥王审知为忠懿王,建祠祀奉;以睦公和建州刺史孟威二人配享庙庭,承祀香火。时论者云:「昭武帝崛兴闽徼,攀龙附翼,济济多人,然尚论功臣,佥以睦、威为首焉,侑食庙庭非诬也。睦公富国裕民、忠贞良佐之丰功伟绩和高尚品格被载入《十国春秋》、《福州府志》、《八闽通志》、《福建史稿》和《中国名人大辞典》,永垂青史,百世流芳。

5,凤池张和清河张的区别

闽东闽北张姓多为“凤池张”, 属于“清河张” 支系。 源流应上溯至张岩公, 田垱张氏源出于凤池张,凤池张始祖张睦属于“清河张”支系。唐末,张睦自河南光州固始县追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跟随其陆续平定八闽之地。唐乾宁四年(897年),为了表彰张睦的功绩,王审知奏请朝廷授予张睦为三品官,领榷货务。这之后,张睦辅佐王审知二十九年,史载张睦开辟甘棠港、招徕海内外商贾、发展贸易,使得“国以富饶,公私充实,朝野称颂”。张氏属地与来历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以东。张姓之源,可追溯至黄帝。《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的第五子青阳,生子名挥,挥聪颖异常,他通过观看天上的弧星,而仿照其形状制造出弓矢,因此被赐姓张。“张”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即必须用力将弓拉开才能使用弓矢,“张”就是根据此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史书也有提到张姓的其他来源,但数来源于黄帝的这一支最古老。

6,张睦的人物经历

1933年10月在溪塝村后门山田坪厂开会时,遭敌五十六师和地主民团包围袭击,突围战斗中左腿负重伤从悬岩滚下山谷,被农民救护送去福州医治,因伤口感染而截肢致残。此后在福州隐蔽开展革命工作,并在友人帮助下安装假腿,勉强可以行走。1936年受命返回建瓯开展秘密工作,与友人袁子明创办《晨报》,以编辑身份为掩护,联系国民党上层人士。《晨报》并入《闽北日报》后继续担任《闽北日报》编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闽北日报》总编辑。以报纸为阵地,大力宣传抗日救亡思想。1937年9月任中共建瓯县委县委组织委员,领导建瓯县城的抗日救亡运动和城市工作。期间组建建瓯县抗敌后援会,联系和组织京沪等地疏散回乡的学生一带组织抗日宣传队、“七七”剧团和歌咏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因此成为国民党特务重点“照顾”的对象。1938年3月,闽北红军主力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顽固派就撕毁合作抗日协议,袭击新四军驻建阳办事处。在险恶的环境下,张沐不顾自身安危,依然坚持工作岗位。是年5月在家中遭受国民党特务暗杀,身中数弹,幸未伤要害,被国民党当局送进医院治疗。1938年6月伤愈出院时,在青云路口再次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中伏击,壮烈牺牲。

7,张睦的轶事典故

张姓得姓之源有四:一曰张姓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始祖挥,系黄帝妃彤鱼氏所生之长子,排行第五(另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挥为黄帝之孙),本姓姬。黄帝与蚩尤鏖战难以取胜时,挥观天象中发现列状似弓的弧星,制造出弓矢,得以运兵克敌,助帝灭蚩尤而“一统天下”,帝赐其姓长弓(张),官封中下弓正;后封地青阳建国,自此子孙相沿。林宝《元和姓纂》亦载:“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二曰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裔,以张为姓。此见《通志氏族略》载“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也有张氏,则因张侯之字以命氏,可无疑也”。三曰三国时,南蛮酋长龙右那被诸葛亮赐姓张,其子便认张为氏。四曰魏国名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自史前至西周,张氏先民生活在清河一带古冀州,聚族而居,故以清河为堂号。至春秋战国,张氏则世居韩国(今河南中部和山西南部),历任晋、韩,三代四人为相;汉代以后开始南迁。在迁徙过程中形成名门望族。唐贞观时期,张姓郡望有清河郁、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县)、南阳郡、梁国郡、沛国郡、吴郡等七个。  张姓入闽,先后迁入福州地区。在闽侯的张氏多为“凤池张”,属于“清河张”支系。始祖张睦为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末随闽王王审知入闽。唐乾宁四年(897年),王审知奏请朝廷授张睦为三品官,领榷货务。官邸建在福城凤池坊(今鼓楼区仙塔街城守前路24号),自此张睦子孙后裔以“凤池”为堂号。后唐天成二年(927年),王延钧继承闽王位,王族内讧,国事日非,张睦之子张廊、张庑、张膺、张赓,遂谢事隐居。其中张庑生四子:宗昭、宗屑、宗询、宗景,为守先人庐墓,其携子定居侯官县孝悌乡惠化里,四子中张宗屑移居水南城西(今闽侯南屿一带),张宗询移居徐浔(今闽侯县上街余盛);张宗景迁古田四十三都梅洋召南里,其后裔衍分屏南甘堂楼下里、闽清下祝、溪源、闽侯洋里、廷坪等地。张膺生三子:鲁苗、鲁薰、鲁芸,次子张鲁薰迁广州,其后裔回迁闽侯绅见。张赓生五子:可义、可雍、可迁、可严、可勋,五世张仕僖迁闽侯水南(今南通镇泽苗);八世张宗元迁闽侯洪州(今厚美);九世张汝翼迁罗源,其子岩寿、岩老回迁闽侯古灵;十四世张麒、张麟迁闽侯上街厚美,张居瑞迁闽侯璜溪 今闽侯南通 ,衍分闽侯青口,张居巽迁闽侯瓜山;二十五世张文扬,明嘉靖二十年 1541年 迁闽侯峡南。张氏先人迁居闽侯一地后,成有序有规律地向周边地区迁移发展,繁衍生息。

文章TAG:张睦书法  价格  大概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