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南宋陈文龙的祖籍在那里

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福建省莆田市阔口人(南宋时该地属兴化军治下)。

南宋陈文龙的祖籍在那里

2,有谁能告诉我有关陈文龙的详细资料

陈文龙(公元1232 - 1277年)原名子龙,字君贲、德刚,福州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宋咸淳五年 (1269)戊辰科状元,宋度宗赐名文龙。因丞相贾似道爱其文,对其极为赏识器重,但陈文龙并不以为然 。后由于陈文龙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处处以社稷为重、正直敢言。(1260年)忽心烈被拥立为大汗 ,此后元军开始攻宋,从(1267年)元军主帅阿术开始进攻襄阳直至(1273年)襄阳失守后,陈文龙上书 痛责贾似道用人不当,并请罢黄五石、范文虎、赵潜等人。贾似道大怒,将陈文龙贬官抚州,又指使台臣 季可上书弹劾陈文龙。但不久,范文虎投降元军,贾似道率兵13万开抵芜湖,结果兵败鲁港,赵潜却最先 逃跑,导致其余守将弃城而逃。贾似道后悔未听陈文龙所言,再次起用陈文龙为左司谏,迁侍御史,再迁 为参知政事。 由于朝内议和,陈文龙乞请回乡养老,获准。(1276年),益王称帝福州,陈文龙再次出任参知政事 ,上任后就平定了漳浦、兴化叛乱。(1277年)元军占领广州后,泉州、福州守将纷纷投降。招降使者两 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严辞拒绝、焚书斩杀,并倾尽家财募兵,打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旗帜, 坚守兴化城。但终因寡不敌众,叛将开城投降,城破自刎不遂和家人被俘。被俘后即押往杭州,在离开莆 田时他开始绝食,途中,他赋诗明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 最后经杭州拜谒岳飞庙时, 在庙内吞香灰自尽,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后人将陈文龙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忠肃",誉为福建 的“岳飞”。其母则被监禁尼寺,病重无药,旁人无不落泪,其母言道:“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 亦病逝。 陈文龙的英雄事迹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历代史传、诗文、戏曲等都有记述,对其备加褒扬,现在福 州市地处偏僻的台江区坞尾街的始建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万寿尚书庙,仍供奉着这位南宋民族英 雄陈文龙,福州市政府则拨款200余万元重修此庙,并将尚书庙面积1100多平方米辟为陈文龙纪念馆。陈 文龙又被后人称为镇海王,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国家。将陈文龙比作"海上保护神",因为明永乐六年,朝 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乾隆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更由于明清时期,每三年科举 后,历朝皇帝都委派新科状元率册封团赴琉球岛(冲绳)、台湾岛册封当地地方官员。册封团在海上行船 为祈求平安,将陈文龙塑像立于船中祭拜。由此,就有了海上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之说。因此仅在 台湾和马祖,保留完好的文龙庙就有16座之多。

有谁能告诉我有关陈文龙的详细资料

3,南宋抗元名臣宁死不屈死后被封神这人是谁

1276年12月21日,兴化(今福建莆田)城头竖起了两面大旗,上书"生为宋臣"、"死为宋鬼"。尽管这座城池里仅仅有民兵千余人,尽管兴化城附近的所有城池尽数投降,但这座城市却表现出了莫大的抵抗勇气。兴化城中坐镇着一位大宋状元,当他的亲族作为元军使节来劝降的时候,他大义灭亲,杀了使节焚毁书信,把副使放回并回信一封,书中称:"文龙为理宗太学生、度宗状元……国事如此,不如无生,惟当决一死守!"这名抗元状元和文天祥拥有一样的地位,他死后,福建百姓将他当做神一样膜拜,香火不断数百年。1276年12月份的兴化城, 已经从一个前线城防要地,变成了敌后根据地。在此前的数个月里,临安投降,大宋朝最后的忠臣良将来到了闽地,但元军的攻势太猛,福州、泉州二地望风而降,兴化和端宗所在地已无陆路可通。陈文龙临危受命,散尽家财招募了万余民壮来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豪绅百姓劝他投降,因为兴化城城墙低矮,根本无险可守。陈文龙明白百姓们的苦衷,他说:"百姓要降自降,吾自死耳!"事已至此,陈文龙难道真的不知道大宋已经回天乏术吗?他自己都说"吾岂不知大厦之倾,非一木能支!",但他如此坚持,是因为他"世荷国恩,官至三府",还说"设我贪生畏死,已屈辱于杭州矣!"这个执拗的状元尽管受到贾似道的提拔,却从未和贾似道同流合污,还一直上书直言贾似道的误国,最终连遭贬谪,郁郁不得志。在国难当头之际,他重新回到临安,和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一起意图抵抗到底,但陈宜中的议和建议得到了太皇太后谢道清的认可,陈文龙悲愤不已,辞官回家。当文天祥等人来到福州拥立端宗之后,陈文龙被复起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平定了数起叛乱。这个执拗的状元最终打算在兴化耗尽他生命所有的能量,去捍卫大宋朝最后的尊严。兴化城的抵抗,最终仍没掀起什么波澜,像一颗小火星一样在那个时代散发了一些光芒。在数万元兵的重重围困之下城内军民爆发了激烈的抵抗,陈文龙常常夜不能寐,走上城头鼓舞士气,同时还在城外设伏,打赢了一场胜仗。当"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旗帜飘扬在城头的时候,城下的元朝汉军部队是否会感到一丝丝的羞愧呢?但在仅仅一个月后,被陈文龙派遣去调查敌情的将领林华和元将串通,率兵一万人假称援兵攻城,通判曹澄孙开门献降,陈文龙无奈被俘,他的弟弟通判陈用虎上吊自尽。城破后城内火光冲天,陈文龙见状怒喊:"速杀我,无害百姓!"但兴化城百姓的最终情况,史书并没有交代。陈文龙求死不得,在元军内备受敌人的凌辱和折磨,他指着自己的腹部怒吼:"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元朝将领索多希望能通过"母老子幼"来规劝陈文龙投降,陈文龙大义凌然,称"我家世受国恩,万万无降理。"元将索多为之动容,只能作罢,将陈文龙押解北上。陈文龙和他的两子三女、妻母一起被押送到了杭州,囚禁在了当年他所学习的太学。从20岁入太学到37岁中状元,他在这里曾经度过了17年的时光,当年在太学念书的同学和后辈们,有的已经战死疆场,有的却投降元朝遗臭万年。陈文龙想起杭州有一个死前必须去的地方,那就是岳庙。岳王庙成了南宋无数忠臣良将心中的圣地,这位北伐有功的千古良将,最终也难逃历史的厄运。陈文龙也是如此,他抓一把香灰吞下,在极度的痛苦下,当天夜晚他便逝世,享年47岁。宋朝在广东一隅残存的小朝廷听闻陈文龙的噩耗,便追赠他为太师,谥号"忠肃"。就连忽必烈也对他的事迹感动不已,下令放了他的所有家人。忠肃这个谥号,在后来的历史上给了另外两个明朝人:于谦、张煌言。蒲寿庚率泉州投降,尽杀宋朝宗室后,还对百姓说:"陈文龙那么忠义,对百姓有什么好处呢?"百姓深明大义,都对他嗤之以鼻。陈文龙的故事仍然没有结束,他的精神仍然在他的亲族中延续。他的从叔父陈瓒散尽家财救济贫寒,还将300万缗钱送给了张世杰充作军饷。小朝廷本想给他封爵,被陈瓒一口否决,他说:"某激忠义而来,岂买爵耶?"他再次召集民兵攻陷兴化,在陈氏宗庙前杀了那个投降敌人的叛将林华,朝廷命他为通判权守兴化。闽地元军听后惊恐万分,再次发动数万元军包围了兴化,久功不可克。在调来了回回炮后,兴化低矮的城墙难以抵挡,在坚持了1个月后兴化再次沦陷。陈瓒率领500壮士和元军巷战,毙敌千余人后终寡不敌众被俘。索多劝降陈瓒,陈瓒大骂:"你知前次守城不降者吾侄耶?吾家世代忠义,岂向你胡狗求活!"兴化城全城此时竟无一人投降,索多怒不可遏下令屠城,并将陈瓒车裂。而陈文龙的两个儿子也隐居山林,绝不出仕。兴化(莆田)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出现了1700位进士,光在宋朝就有"每39名进士就有一个莆田(兴化)人"的说法,两宋时期更是出了五名状元。在国难当头之际,这座书香气十足的地方爆发了闽地最为坚决的抵抗,的确不负国恩!仅仅100多年后,一群来自淮西的农民继承祖先的遗志起兵反元。"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明朝开国元勋们将蒙古铁骑一路撵出了元大都,赶回了草原。当一切尘埃落定,大宋朝最后抵抗的忠臣良将,就成了百姓们膜拜的对象。而蒲寿庚和他的后人从此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朱元璋下令将蒲寿庚鞭尸三百, 后代永世为奴,不得读书入仕。明太祖朱元璋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后来被加封为"镇海王"。明清时期的人们在民间修筑了陈庙十余座,香火绵延数百年不断。此后,陈文龙逐渐被人们捧为神仙,凡官船出海皆祭拜陈文龙,使得民间有了"海上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的说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尽管陈文龙和他亲族的努力并没有能够成功捍卫宋朝的江山,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的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了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陈文龙直到如今,陈文龙仍然在人们心中地位颇深。如果你是福建人,你可知道福州和莆田各有一座陈文龙纪念馆?如果你是杭州人,你可知道在西湖边上,还有一座陈文龙墓?无数陈氏宗亲纷纷前来祭拜这位护国守土的状元,让他的精神不断的延续下去。参考资料:《宋史·陈文龙传》《弘治兴化府志·陈文龙传》黄启权《满门忠烈陈文龙》肖群英《祖先·神明·民族英雄——陈文龙崇拜与莆田玉湖陈氏家族的文化实践》

南宋抗元名臣宁死不屈死后被封神这人是谁


文章TAG:陈文龙陈文龙  南宋  龙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