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怎么样

简介:林则徐纪念馆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位于在鼓楼区澳门路,就在三坊七巷附近,过去很方便。 进入林则徐纪念馆,屏墙左右两边的石拱门上,横额分别为“中兴宗衮”及“左海伟人”。祠门外围屏墙内壁有浮雕虎门销烟图,大门上额刻着“林文忠公祠”,仪门两侧回廊陈列了20多面执事牌。 仪门厅后有石道可以直达御碑亭,内有光绪三十一年立的道光三十年“圣旨”、“御赐祭”、“御制碑文”等3块青石碑。御碑亭的北边为树德堂,里面有林则徐坐像。树德堂的西面为南北花厅,厅的西面有两层的曲尺楼,原为林家子弟读书的地方,楼前有草坪、鱼池、假山、花木等。 全馆为古典式园林建筑,现如今,堂、厅、楼均辟为林则徐生平展室,分林则徐生平事略、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林则徐与救灾、水利,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手迹等部分。注册资本:627万人民币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怎么样

2,林则徐博物馆在哪

鸦片战争博物馆位于广东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前身为1957年建立的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同时增设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是收集、陈列、研究林则徐及鸦片战争文物史料的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负责保护和管理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馆区分为本馆部、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三个部分。林则徐销烟池和虎门炮台旧址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林则徐销烟池、虎门炮台和虎门等旧址等鸦片战争在虎门的历史遗迹。 鸦片战争博物馆除搞好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外,还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教、收藏和研究功能通过陈列展览、讲解宣传、录像放映等形式广泛地对观众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其基本陈列为《林则徐销烟和鸦片战争史实陈列》,其中《林则徐销烟》分三部分鸦片战争前的形势;罪恶的鸦片输入;林则徐与广东禁烟。《鸦片战争史实陈列》分五个部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广东军民的抗英斗争;沿海各省军民的抗英汁争;鸦片战争的结局;扑不灭的反侵略烈火。基本陈列通过林则徐禁烟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文物史料,揭露当年殖民主义者利用鸦片和武力侵略中国的罪行,反映中国人民在禁烟和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肯定林则徐等爱国官员的历史功绩,歌颂中国人民在禁烟和鸦片战争中所表现的崇高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鸦片战争博物馆注重文物收藏与研究,馆藏销烟池木桩、木板、鸦片烟具、林则徐手迹等文物,还有大炮、炮于、火药缸、火药埕、大刀、长矛等抗击英军时用过的武器和缴获英军的洋枪、洋炮等,数量达3O00多件(套)。其中功劳炮”等13件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反映鸦片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有代表性的物证。该馆着力对鸦片战争时期虎门炮台的设置、沿革、布防、结构、兵力设备、火力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林则徐筹办虎门防务的战略思想、战术措施等进行研讨。l990年创办《鸦片战争博物馆馆刊》。 鸦片战争博物馆环境优美。古城堡式门楼、威武的抗英群雕、碑像结合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具有虎门炮台神韵的陈列大楼以及一排排的抗英古炮、两个销烟池与绿树成荫的园林组成本馆部,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沙角、威远炮目的炮台、古炮、暗室、战巷、兵房体现了鸦片战争的海战气氛,把观众带进了一百多年前虎门军民抗强敌。御外侮、扬国威的历史长廊中去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1990年至今观众络绎不绝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林则徐博物馆在哪里

3,虎门林则徐纪念馆的简介

1839年 6月3~25日,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1785~1850)把收缴英美鸦片贩子的200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镇口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虎门销烟这一壮举,有力地伸张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严禁鸦片的决心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在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禁毒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纪念虎门销烟,纪念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1957年人民政府在销烟池旧址建立了林则徐公园,并设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将林则徐公园和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恢复虎门林则徐纪念馆。馆区面积近 4万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党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197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将“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把“林则徐纪念碑”改成“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碑”。这无疑是不合建馆的原意。于是,在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了更好地收集、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文物资料,保护鸦片战争遗址,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再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现在两个馆名,一套班子,一个馆址)。1987年,东莞市人民政府先后从海军部队接管了沙角炮台和威远炮台,并分别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交由该馆管理。随后,1989年把原有的纪念碑拆除,树起了由林则徐铜像与花岗石卧碑像结合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目前,该馆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的面积达50万平方米。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1839年林则徐为销毁英美鸦片而挖的,池有两个,据记载:每个池纵横十五丈余尺,池底平铺石板,池边栏桩钉板,前设一涵洞,后通一水沟,池岸周围广树栅栏。现在馆区的两个销烟池是1972年在考古挖掘基础上初步复原的,它是当年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历史见证。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一座专门收集、陈列、研究林则徐、鸦片战争文物史料和保护有关文物遗址的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 虎门炮台旧址、沙角炮台、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南山炮台、蛇头湾炮台、鹅夷炮台都是十分重要的战争遗迹。沙角炮台位于珠江口外端之东岸沙角山,它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在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初为英国侵略者所毁,道光二十三年及光绪年间先后重修、扩建。现存的沙角炮台主要由频海台、临高台、捕鱼台等炮台组成。沙角炮台与虎门海口西岸的大角炮台斜峙相对,相隔约4000米,构成虎门海口的第一道防线。当年,爱国官兵曾在这里英勇抗击过英国侵略者。1841年1月7日,英军进犯沙角,六百余名官兵英勇抗击数倍于己之敌。因弹药耗尽,寡不敌众,守将陈连升父子及大部分官兵为国捐躯。沙角白草山麓的节兵义坟,就是部分阵亡官兵的合葬墓。它也成了人们凭吊英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场所。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南山炮台、蛇头湾炮台与鹅夷炮台分别位于威远岛武山西南至东南的海边、山腰上,都是鸦片战争前后修建、改建的。它跟与之相对的横档、永安、巩固等炮台构成了虎门海口的第二道防线。1841年2月26日,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领官兵在此防线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最后在靖远炮台壮烈牺牲。威远岛上诸炮台虽几经战争的破坏,自然的损坏,但部分仍保存较完整。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所管理的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军事研究价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的良好教材。该馆的主建筑陈列大楼为仿古炮台建筑,在建筑中变体再现了当年使侵略者丧胆的虎门海防炮台工事的建筑符号,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座陈列楼建筑面积为2400平方米。主要为《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陈列》,分八部分:一、鸦片战争前的形势,二、罪恶的鸦片输入,三、林则徐与广东禁烟,四、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五、广东军民的抗英斗争,六、沿海各省军民的抗英斗争,七、鸦片战争的结局,八、扑不灭的反侵略烈火。这个基本陈列主要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文物资料,揭露当年英国侵略者武力侵略中国的罪行,概括反映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肯定林则徐等爱国官兵的历史功勋,歌颂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虎门林则徐纪念馆的简介


文章TAG: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  则徐纪念馆  纪念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