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同缴费年限是实施统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并不是所有的复退军人都视同缴费年限,来看,国家普遍认可的视同缴费年限有四类,他们的缴费年限就是实际缴费年限,最难计算和处理的就是“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里面的视同缴费年限及缴费指数。
1、如何确认视同缴费年限?
确立视同交费年限,只是看档案而已。这就凸显出我们档案的重要性了,我们国家规定,在建立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之前,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可以视同交费年限。目前来看,国家普遍认可的视同缴费年限有四类,第一类,就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企业固定工人身份的工龄。普遍是1992年之前的工作时间,但是1986年10月之后参加工作的工人,都是签订劳动合同的,叫做劳动合同制工人,他们从那个时代开始就交纳社保,而不属于视同工龄的身份。
他们的缴费年限就是实际缴费年限,第二类,上山下乡知青的上山下乡的时间,这是特定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特殊情况。第三类,复退军人的入伍时间,并不是所有的复退军人都视同缴费年限。一般是复退之后,国家必须安置工作岗位的人,他们的入伍时间才算,主要是指原农村户籍的义务兵复员后,就不能够视同缴费。不过我们国家2012年7月1日,我们国家实施了军人保险法,
从此不论城镇农村都去交纳养老保险的了,也就不会出现视同工龄这一情况了。第四类就是2014年10月1日之前,我们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龄,2014年10月,国家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开始交纳养老保险。从此国家开始努力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的社会化工作,实现企业和事业养老双轨制的并轨,
因此,确立视同交费年限。首先我们的职工档案中,要有相应的身份确认表,证明我们属于固定工、上山下乡知情、军人,或者国家正式招用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然后档案记录中,要有完整的工作考核记录或者工资调级表等档案材料,很多档案材料一旦丢失都无法补办了,所以一定要小心保管自己的档案。最好委托专业的管理机构有他们管理,一旦出现丢失损毁情况,他们也会负责到底,
不过,大家也不要以为视同交费年限,就是没有交费。由于他们都是国家认可的工龄,所以相应的交费责任是由政府进行负担,社会保险法第13条明文规定,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政府负责承担。而且对所有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予以补贴,也就是政府要承担兜底责任,
2、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的缴费指数是如何确定的?要注意什么?
最难计算和处理的就是“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里面的视同缴费年限及缴费指数!很多人不理解怎么回事。2018年退休的教师,我的同学,也是我校的上任校长,她现在的养老金一直都是临时生活费3000多元,而她退休之前的打卡工资是4500多元,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计算清楚呢。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是:指数化月平均工资×R×视同缴费年限其中,R为计发系数,其值在1%~1.4%之间,由各地测算后确定,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某中人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在这个算式中,乘号之前的部分很好理解,之后的又是怎么计算的呢?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员工自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相加÷其缴费年限的月数这个每月缴费指数=员工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时的每月缴费工资÷当年度本地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视同缴费年限是实施统一制度之前的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像我这样的教师,在2014年之前的24年的教龄里是没有缴过费的,也算作已经缴费,就是我的视同缴费年限为24年。但是,账户余额是空的,只记账,没有钱,因为要计算每月缴费指数,要用每月缴费工资除以社平工资,所有非常麻烦,这个计算量是最大的,只要这个数值计算好了,下面的也就好计算了。
文章TAG:视同 缴费 确认 周口 年限 周口视同缴费怎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