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安徽籍将领有。集中介绍一下安徽的开国将军和1988年以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他们是,说到国民党出自黄埔军校的著名,将领真的是太多了,其中最被蒋介石倚重的就是胡宗南了,有一批安徽籍的中将、少将,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为他们点赞。
1、安徽有哪些名人?
崇敬军人,宣传将军。集中介绍一下安徽的开国将军和1988年以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他们是:△安徽的开国上将有:李克农(上将),安徽省巢湖市炯汤镇中李村人,曾任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副总参谋长兼中央调查部部长,洪学智(上将),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鹄村人,曾任中国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他是唯一一位两次荣获上将军衔的人,△安徽的开国中将:皮定均,李耀,张贤约,陈先瑞,陈维先,徐立清,曾绍山,腾海清,聂鹤亭,陶勇,杨国夫,梁从学。还有114名开国少将,不一一列写名字了,△1988年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安徽籍将领有:王克,李长才,王教成,刘亚洲,孙大发,丁文昌,温宗仁,方祖岐,刘福连。还有一批安徽籍的中将、少将,欢迎友友们补充介绍,为他们点赞,
2、国民革命军中有多少湖南将领?
国民革命军中的湖南籍将领比重非常之大,除去“无湘不成军”的善战民风之外,有三个历史因素直接造成了这个结果,第一是北伐前夕,湖南大部已经在广州革命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你会发现北伐初期的硬仗其实都是在湖北打的,比如贺胜桥、武昌战役等等;第二是当时的湘军已经占北伐军的半数左右,自然部队中湘籍军官的成才率较高。
(李默庵)在北伐军最初的八个军中,谭延闿的第2军、程潜的第6军和唐生智的第8军都是湘军的部队,谭延闿是蒋介石的重要支持者(陈诚的岳父),而第2军和第6军虽然逐渐被吞并,但是基层军官却大批保留下来,军阀混战的性质决定着只要被收编后归顺,并不影响前程,黄埔嫡系第1军虽然初始兵力不多,大约15000人的样子,但是势力扩张最快,到二次北伐时已经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的番号。
其基层军官的骨干是黄埔前五期的学员,这当中湖南籍也占了相当比例,尤其是晋升最快、影响最大的黄埔一期,更有一个特殊的情况,(程潜)这就是第三个原因,即时任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总长的程潜,曾经在广州开设了一个“湘军讲武堂”。黄埔军校成立后,讲武堂的160多名三湘子弟全部并入了第一期,因此在640多名毕业生当中,湖南籍学员比例最高,
因此,国民革命军中湖南籍将领的数量非常之大,总数应该超过广东和浙江而名列前矛,估计应有千人以上(问题的截止时间无法确定,因为将军是需要时间晋升的)。最后当上兵团司令职务以上的,除去我们比较熟悉的黄埔一期宋希濂、郑洞国、陈明仁之外,还有几个兵团司令也是湖南籍贯,(陈明仁)李默庵,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说的就是他,历任第10师师长、第14军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升任第33军团长、第32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方面军司令官,解放战争期间第一绥靖区司令官,“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绥靖区司令官,陆军中将,1950年在香港起义。
黄杰,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原大战期间在柳河车站救蒋而被重用,历任第2师师长、第8军军长兼税警总团长,第二期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接宋希濂)、第一方面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期间出任重建的第一兵团司令,1953年晋陆军二级上将。(唐生智)廖耀湘,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南京保卫战之后,廖耀湘就开始在第五军系统带兵,历任第200师少将参谋长、新编第22师师长等职务,参加昆仑关战役和首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退至印度后成为“驻印军”骨干部队,1944年所部扩编为新六军任军长,1946年初晋升第九兵团司令官,辽沈战役兵败被俘,陆军中将,李文,湖南邵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历任第78师师长、第90军军长等职务,属于胡宗南军事集团的骨干将领,抗日战争中接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中担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北平警备总司令兼第四兵团司令官,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胡宗南)兼第五兵团司令官等职务,陆军中将,《北平无战事》里中央军第四兵团就是他的部队。
文章TAG:安徽 肥东 名人 将领 国民党 安徽肥东有多少国民党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