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1、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 2、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3、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简述孔子的政治主张

2,孔子的政治主张包括哪些内容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治理国家,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

孔子的政治主张包括哪些内容

3,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和什么在教育方面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和什么在教育方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及积极意义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为政以德”,提出了“仁”的学说,广收门徒,兴办太学,平时注意因材施教。对后世影响极大,后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正名是孔子最重要的政治主张。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故事来彻底了解孔子“正名”的涵义: 当孔子三度至卫时,卫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原来先前卫灵公宠爱夫人南子,想要把公位传给南子的庶子。于是,嫡长子蒯聩便企图暗杀南子以保公位。不幸谋杀计划未成,而卫灵公得知此一消息之后勃然大怒,欲弑子蒯聩。蒯聩逃亡至晋,卫灵公便与晋国宣战。就在卫灵公想要请教孔子有关兵阵之事时,孔子说:“俎豆之事,则尝学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隔天孔子便感慨万千地离开卫国。现在灵公过世,蒯聩又不在国内,蒯聩子辄便继承公位,是为卫出公。但是,就在此时,蒯聩亦在晋军护送下回到卫国,父子便为了争夺公位而反目成仇。孔子看在眼里十分伤心!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便对子路不厌其烦地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由上述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正名的目的在于维系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使人们有一定的规范遵循,而不致生活在一种不可预期的状态之中。很多人认为孔子希望能够恢复西周的礼乐,也有一些人认为他只是以复古的名义鼓吹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立信,对于孔子而言,不仅是个人的美德,而且是一个基本的政治原则。子贡请教为政的要点,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德治,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曾任掌刑罚的大司寇,他怎会不知道严刑峻罚立竿见影的效果呢?但是,孔子深深感受到“民免而无耻”的社会隐忧,所以才提倡用道德伦理来教化人民,彻底洗涤人心,激发人的善性,才是经世济民的正途!
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文章TAG:孔子  政治  政治主张  主张  孔子政治主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