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分析广州十三行衰落的原因

鸦片战争前后,鸦片走私已经打破了原先中英正常贸易的平衡,英商通过大量走私获取高额利润,已经不需要通过中国的官方进行正常贸易了,十三行渐渐地也失去了它建立的初衷和功用了。

分析广州十三行衰落的原因

2,广州十三行在什么地方

与英国自由商人的贸易摩擦日渐升级,“十三行”逐渐变为19世纪中西关系危机的焦点,鸦片战争一触即发,“十三行”也在战火中走消亡。1856 年,繁盛一时的“十三行”处所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中付之一炬,英国商人也将经营中心转至香港,“十三行”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十三行位于广州荔湾区文化公园北面,东起人民南路,西至杉木栏路。是明清时期广州对外贸易中心,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原为牙行(中介商行)性质,因最初有十三家而得名。但行数并非固定在十三,多时20余家,少时仅几家

广州十三行在什么地方

3,广州十三行 有多长历史 十三行这名字怎么来的

广州十三行,又称广东十三行、十三洋行、是清朝在广州设立的对外贸易特区内的十三家牙行商人: 伍秉鉴的怡和行,商名浩官, 卢继光的广利行,商名茂官, 潘绍光的同孚行,商名正官, 谢有仁的东兴行,商名鳌官, 梁亟禧的天宝行,商名经官, 严启昌的兴泰行,商名孙青, 潘文涛的中和行,商名明官, 马佐良的顺泰行,商名秀官, 潘文海的仁和行,商名海官, 吴天垣的同顺行,商名爽官, 易元昌的学泰行,商名昆官, 罗福泰的东昌行,商名林官, 容有光的安昌行,商名达官。 后来,这地区称为“十三行街”,“洋货行”、“洋行”成为外贸商行的通称。十三行街在今广州市荔湾区沙基(即文化公园)附近?“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的旧称,“万历以后,广东有所谓三十六行者出,代市舶提举盘验纳税,是为十三行之权舆”,当时的商行时有增减,康熙年间只有“行口数家”,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行商发展到十六家,在广东官府支持下,成立了垄断性的“公行”。乾隆十六年(1751年)则有洋行26家,所以广东十三行只是形容最兴盛的十三家。十三行以同文行、广利行、怡和行、义成行最为著名,其贸易对象包括外洋、本港和海南三部分内容,经营出海贸易的称为海南行。乾隆二十五年“广州公行”正式成立,到三十六年即被解散。

广州十三行 有多长历史 十三行这名字怎么来的


文章TAG:广州  鸦片  鸦片战争  战争  广州鸦片战争  分析广州十三行衰落的原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