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历史问题指出广州十三行的特殊性十三行制度所反映的统治政策是

在清代前期,广州的行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了广州整个对外贸易,形成了一个“公行”贸易制度。特殊性就是政府垄断,反映的统治政策就是皇权。消极影响就是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历史问题指出广州十三行的特殊性十三行制度所反映的统治政策是

2,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昭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贸易口

垄断、半封闭的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禁海
闭关锁国的?
闭关锁国政策
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昭告天下划定广州十三行为全国唯一对贸易口

3,十三行的历史现象所在地以及历史时期

十三行的位置,最初在靖海门(今靖海路)至鸡翼城西便门(今西濠口北面)一带。后来发展到在今天仁济路至十三行路这一片地区。其中天宝行、广利行、怡和行等著名商行,都在太平南路东侧,今天越秀区的范围之内。 关于广州十三行起始的年代问题,没有详细记载的史料。过去的学者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归纳起来,约有以下三种意见: 第一种亦是最早提出的意见,就是把康熙五十九年(1720)广州洋货商人组织公行的一年,认为是广东十三行起始建立的年代。英国摩斯、美国亨德等西方学者主张这一说。后来梁嘉彬著《广东十三行考》已指出此说的谬误,认为“是年无非为十三行商始有共同组织(公行)之一年而已”。 第二种意见认为广东十三行出现在公行成立之年以后,如日本学者稻叶岩古郎以为在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十三行逐渐变成了公行的代名词。这一说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种意见认为广东洋货行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这是《广东十三行考》的主张:“粤海设关之年(康熙二十四年)可确定已有十三行”。吴晗在介绍《广东十三行考》所写的书评中,基本上同意梁氏的说法。不过,他根据昭涟《啸亭杂录》记吴兴祚的事:“奏通商舶,立十三行”。认为这是吴兴祚始任两广总督到粤海设关之年任内时期的事,因而断定说:“则十三行之立,当为康熙二一至二四年(1682—1685)四年间事。”
所在地是广州,时期是清朝
历史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前 历史现象: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
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十三行在广州建立。协助管理广州海关的对外贸易事务。

十三行的历史现象所在地以及历史时期


文章TAG:广州十三行是清朝什么政策的表现  历史问题指出广州十三行的特殊性十三行制度所反映的统治政策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