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文氏有多少人口

文姓在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中居第一百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7%,约200万人

文氏有多少人口

2,文姓的由来

文姓是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文姓最早出自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周朝建立后,武王追谥父亲西伯为周文王,后人有以此谥号为氏者,尊周文王为得姓始祖。春秋时,文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文姓已经播迁到江准地区。两汉时,文姓西进四川、北上山西、南下跨过长江。唐朝时文姓已经出现在两广地区,尤盛在江西和安徽。其后,文姓在各地都有了分支。宋、元、明600年中,文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文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西部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的文姓聚集区。在600年间,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动的主流。

文姓的由来

3,文姓和什么姓一家

文姓和张姓一家,文张,谐音是【文章】
仁姓出自姬姓,是帝尧农官后稷的后代,周文王之后有虔仁氏,其后代子孙遂有虔仁姓,后省文去虔为仁姓。《姓觹·十一真》:“《世本》:王季第四子处仁之后。”王季即古公亶父之子、周文王姬昌之父,故此仁姓源于姬姓,当然是黄帝后裔。不是一家的

文姓和什么姓一家

4,文姓的来源

最早出自姬姓,以谥号命名的姓氏。周朝建立后,武王追谥西伯为周文王,后人以此谥号为氏者,尊周文王为得姓始祖。春秋时,文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文姓播迁到江准地区。两汉时,文姓西进四川、北上山西、南下跨过长江。唐朝时文姓已出现在两广地区,尤盛在江西和安徽。其后,文姓在各地都有分支。 姓是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文姓最早出自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周朝建立后,武王追谥父亲西伯为周文王,后人有以此谥号为氏者,尊周文王为得姓始祖。 春秋时,文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文姓已经播迁到江准地区。两汉时,文姓西进四川、北上山西、南下跨过长江。唐朝时文姓已经出现在两广地区,尤盛在江西和安徽。其后,文姓在各地都有了分支。 宋、元、明600年中,文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文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西部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的文姓聚集区。在600年间,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些区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动的主流。

5,有姓文的吗

文章 文爱马
有很多啊,文天祥就是其中一个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有很多啊,文天祥就是其中一个
自古以来就有文姓。《三国演义》 里面的文鸳、文虎,宋朝的文天祥,军统少将文强,等等。

6,文姓的来源和历史是怎么样的

一、文姓出自姬姓。有说以谥号命名。周朝建立后,武王追谥父亲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是为陕西文氏。一说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这便是文姓的得姓始祖。二、文姓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处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已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三、文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四、文姓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文学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文学掾,亦称文学史,是汉高祖刘邦设置的一种官位。五、改姓。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

7,百家姓对联文姓来源及文姓对联文姓宗祠联

文氏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 部分文姓就已出现。源流一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源流二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源流三出自姚姓和妫姓。为舜帝后裔妫满之裔孙。潼川世业;潞泽家声:此联为文氏宗祠“三芝堂”堂联。烟楼世泽;正气家风:此联为文氏宗祠“正气堂”堂联。宋廷柱石;文庙馨香:此联为文氏宗祠“正气堂”堂联。词书列四绝;诗画第一名。比文风于邹鲁;标逸致于吴兴。兼八法丹青之胜;擅一时丝竹之奇。

8,文姓起源是什么

1、文姓出自姬姓。有说以谥号命名。周朝建立后,武王追谥父亲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是为陕西文氏。一说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这便是文姓的得姓始祖。2、文姓出自姬姓。有说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他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是为河南文氏。3、文姓出自姬姓。有说出自春秋时期晋国上卿范武子之子范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范燮,又名士燮,字子文,史称其为“范文子”,简称“文子”、“范叔”,是晋国范氏家族首领的继承人。史籍《晋语》中韦昭注:“文子,武子之子燮也。”4、文姓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5、文姓出自妫姓,为妫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文姓名人:1、文嘉(1501-1583),文徵明次子。官和州学政。工诗文书画,继承家学。著有《和州诗》。2、文震孟(1574-1636),明代官员,书法家,文徵明曾孙。年五十始成进士。崇祯初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3、文震亨(1585-1645),文徵明曾孙。天启五年(1625)恩贡,崇祯初为中书舍人,给事武英殿。书画咸有家风,山水韵格兼胜。明亡,绝粒死,年六十一,谥节愍。

9,文姓名人有哪些文氏后代主要分布在哪有多少海南有没有

1.文天祥(南宋)2.文徵明(明)3.文种(春秋)4.文同(宋)5.文党(西汉)6.文谷(五代)等海南有文姓的人,海南文姓始祖是文天瑞(文天祥的堂弟)。主要居住在海南省万宁市,海口市羊山地区富道村。富道村世代家传椰雕工艺,以文必奇、文必德、文邦荣等人为椰雕村艺人中的佼佼者.据说祖上是700多年前的南宋爱国名人文天祥,传到现在已是四十几代。
琼海市嘉积镇朝标村四队有许多文姓氏族后人。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10,百家姓有文姓吗

百家姓有“文”姓,《百家姓》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文”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55位。文姓是发源于北方山西的姓氏,后来兴盛于南方。春秋时,文姓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战国时,文姓已经播迁到江准地区。两汉时,文姓西进四川、北上山西、南下跨过长江。唐朝时文姓已经出现在两广地区,尤盛在江西和安徽。其后,文姓在各地都有了分支。宋朝时,文姓大约有18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3%,为宋朝第七十九位姓氏。文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四川、江西,这三省文姓大约占全国文姓总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广西。全国形成了北部晋豫冀、南部江西两块文姓聚集地。今日文氏族人以广东、江西、广西、湖南和四川为多,这五省文氏约占全国文氏人口的75%以上,其中湖南、广东两省就占全国文氏人口的38%左右。扩展资料文姓名人:1、文翁(前156~前101) ,庐江舒人,西汉循吏。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为了纪念文翁,庐江县建乡贤祠(移建后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舒城县将原文冲小学改名为文翁小学,原枫香树中学改名为文翁中学。2、文丑,东汉末年河北名将。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延津。五年,袁绍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与刘备挑战,曹操以辎重就道饵敌,文丑兵乱,遂被操击破而死。3、文徵明(1470-1559),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尤精于画,在画史上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传有“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美名,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4、文根英,即文瑾莹,韩国影视女演员。1999年参演电影《路上面》出道。2000年出演电视剧《蓝色生死恋》被观众熟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姓

11,文姓是什么民族

得姓始祖 文姓来源 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
出自他姓所改和小数民族的文姓  ① 满族喜塔喇氏、文扎氏,蒙古族鄂依罗特氏,锡伯族温都尔氏改姓文。  ② 土家、黎、壮、布依、回等民族均有文姓。其余是汉族的文姓: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①、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 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姬昌八代孙中有名祈者,受封采邑雁门。祈改以祖(姬昌)谥(文)为姓,这便是文姓的得姓始祖。  ②,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又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  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出自姓妫(读音:归)姓,为妫满之裔孙  据《左传》记载,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其后因以为氏姓,姓妫氏。舜崩,传禹天下,舜子均商为封国。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国,以奉帝舜祀。春秋时期,陈国有一公子名妫完,乃妫满第十代孙,因宫廷之变后于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逃到了齐国。公子完感谢齐桓公姜小白赐田地邑城之德,遂指田改姓为田氏。此后公子完第十代孙田和“田代齐姜”于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被周王室册命为齐侯。公子完逝世后,齐王曾赐其谥号为“敬”,史称田敬仲完。《通志?氏族略》:田氏既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田。陈田声近陈故也,又齐襄王之后,本田氏,后改法氏。法,姓也,齐襄王法章之后,本田姓,齐灭于秦,子孙不敢称田姓,故以法为氏。敬,姓也.公子完子孙有姓:陈﹑田﹑法﹑敬等四种。  ①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  ②、出自敬姓避讳改姓。《史宋?文彦博传》指出,“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氏……”.五代后晋时,文彦博的曾祖父敬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 将敬字拆开,一分为二。凡是姓敬的,要么改姓文,要么姓苟.约在公元947年后晋为后汉所灭,敬氏不存在避讳之嫌了,苟氏、文氏的有些后代相继回复为敬氏,有些则没有复回原姓。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赵匡胤成为宋太祖。由于赵匡胤的爷爷名叫“赵敬”,如此一来敬氏又犯了帝讳,文彦博祖父文铳(号挺之)只好再次改为文氏或苟氏。摘自百度百科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2,文这个姓氏

文姓来源有两支。一支源出于姬姓。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起周朝后。追谥他的父亲姬昌为周文王。周文王有庶子以文王的谥号为姓氏,称为文氏;另外,战国时齐国有个孟尝君,是齐威王的孙子,他门下有食客三千,势力很大。孟尝君名叫田文,他的子孙有以他的名为姓氏的,称为文氏。文天祥,南宋大臣。杭元名将,文学家,吉州庐陵人。元军南下时,他以右丞相的身份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来在镇江脱险。流亡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收复了多处失地,不久被元军所俘,不屈而死。他在被俘后所作的《过零丁洋》诗及《正气歌》.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一直为后世所传诵。文徵明,明朝书 画家“长洲人,擅画山水、花卉、兰竹及人物,多描绘江南湖山庭园和文人悠闲生活,构图平稳,笔墨苍润秀雅。书法上工于草书,精于小楷,也能隶书。当时跟从他学书画的人很多,形成“吴门派”;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他的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都是有名的书画家 是这样的:文--西伯追谥周文王,庶孙以号文氏昌 来源有五: 1、出自于姬姓,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据《风俗通义》等有关资料所载,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渐强盛起来,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胁,就找借口杀了周人(姬姓)的领袖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位后,励精图治,深得国人拥戴,被商纣王封为西伯。因西伯声望太高,纣王又找借口将西伯囚禁,后释放。西伯归周后, 以贤臣姜尚为辅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河南嵩县北)等国,并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以西)作为国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实力超过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继承了他的遗志,完成了灭商大业,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水以东),追谥西伯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孙中有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的,称文氏。是为陕西文氏。 2、出自周代卫国将军文子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西周初年建立的卫国(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初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又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后又迁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前209年,为秦所灭),至春秋时期的卫献公时,有个将军叫孙文子,是个很有声望的人物,孙文子的子孙有以祖字为氏,称文氏,是为河南文氏。 3、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据有关资料所载,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孙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许(在今河南许昌市),建立许国,为姜姓诸侯国。春秋时,许国受郑楚所迫,经四次迁都,前576年迁叶(今河南叶县西南),前553年迁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前529年复迁叶,前524年迁白羽(今河南西峡)前506年迁至容城(今河南鲁山县东南),战国初年为楚所灭(一说灭于魏),子孙四散。除有以原国名“许”为氏外,还有以许国开国君主文叔之字为氏,就是文姓。 4、出自(女为)姓,为(女为)满之裔孙,是以谥号命名的姓氏。战国时,齐国(今属山东)有贵族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号称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后来齐国贵族田甲叛乱,孟尝君逃到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国,死后谥号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为氏的,是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讳改姓。五代后晋时,为避晋高祖石敬塘之名讳,“敬”姓改为“文”姓。如宋代文彦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时)皆为敬姓。
文姓最早形成在西周,周文王的支庶子孙中,用他的谥号为姓氏的,称为文姓。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就有文姓族人播迁到江淮一带。春秋末年,楚国郢(现在的湖北江陵西北)人文种,在越国任大夫, 同范蠡越王勾践,曾献计到吴行贿,得免亡国,后被授以国政,群臣刻苦图强,终于灭亡吴国。唐代 以后,文姓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称盛于山西和江南。文姓最著名人物是文天祥,文天祥号文山。 吉州庐陵(现在的江西吉安)人,南宋大臣、文学家,1275年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保卫南 宋都城临安(现在的浙江杭州),第二年任右丞相。临安失守后,

文章TAG:文姓文姓  文氏  多少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