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书中记录,楚王城的具体位置在汝南和信阳之间,具体位置更近于信阳。信阳有楚王城,也称作楚城,在《资治通鉴》里就有记载,著名的“亡羊补牢”典故,就发生在楚王城,楚王城早先叫做“城阳”,是楚武王打败申国时修建,一座军事重镇,后世尤其是两晋、南北朝几个皇帝对顷襄王很是尊崇,把城阳称之为楚王城。
1、信阳为什么被称为“楚王城”?
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被秦军打败,失去国都郢后,从小别山一路北逃,到了城阳(信阳中心城区北),至少在这里住了半年之久(有说三年),后移往淮阳。因此城阳后世也被称着楚王城,楚国临时国都。当时,七国争霸,楚国吞并周之申国(南阳,史称西申),回师吞并邓国,申国贵族一部分逃往北申,一部分向东逃到信阳北平昌关,筑谢城,楚军很快攻下。
申侯躲进谢城东的太子城(为宜臼避难所建),楚军三年攻下,申灭,申侯软禁于郢,楚设申县于谢城。在谢城、太子城南建军营,初名负函,以作进军中原的战略支点,后楚国为北进中原,调整了策略,放回所有吞并的小国王侯,复国废县。也就是想告诉天下,归顺楚国,待遇不变,以减少阻力,申侯在谢城管理申国日常事务(东申)。楚国加强了负函城建设,改称城阳,有了行政职能,叶公沈诸梁主政,申侯大事要请示叶公的,
城阳城设施较完备,顷襄王来了,有办公条件。但是,当时是有动议给顷襄王盖宫殿的,顷襄王来了个坐薪办公,表示复国决心,不让建。也有这里不是长久住地的想法,楚顷襄王在城阳,罢淫乐,勤理政,据说熊横当时立下楚国不兴不食肉的戒律。在庄辛辅佐下实现楚国中兴,后世尤其是两晋、南北朝几个皇帝对顷襄王很是尊崇,把城阳称之为楚王城。
2、信阳楚王的历史有哪些?
信阳有楚王城,也称作楚城,在《资治通鉴》里就有记载,根据书中记录,楚王城的具体位置在汝南和信阳之间,具体位置更近于信阳。楚王城早先叫做“城阳”,是楚武王打败申国时修建,一座军事重镇,到了魏晋朝,改名为楚王城。著名的“亡羊补牢”典故,就发生在楚王城,关于楚武王,全名王熊通,湖北宜昌,他在位时间很长,具体是从公元前741年―公元前690年,共在位50年,是春秋三小霸之一。
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楚武王治国很有手腕,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办了很多大事,拿下了很多敌国的都城,给楚国留下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和氏璧和楚武王也有关系,卞和曾将和氏璧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认为这是块石头,于是砍掉了卞和的脚。
文章TAG:信阳 楚王 法院 称为 信阳楚王城前进法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