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酱油是由什么做成的啊

是用黄豆来磨制而成的
明显是黄豆
主要原料是黄豆

酱油是由什么做成的啊

2,酱油都是用什么做的

尧记酱油只有有机黄豆,面粉,精盐,山泉水,之前用的酱油有些是有加防腐剂,增鲜剂,甜味剂,酸味剂,增稠剂,着色剂等。虽然也在国家要求的范围类,但个人还是觉得加久了对人没有什么好处的

酱油都是用什么做的

3,酱油是用什么加工做成的

黄豆和草菇
酱油是用黄豆加工做成的。
酱油制作方法 1、 脱脂大豆因原形已破坏,采用洒水方式使其吸水,其洒水量为脱脂大豆重量的120~130%。整粒大豆则用水浸渍。 2、 浸渍后进行蒸煮,69~90兆帕的压力蒸煮0.5~1小时,然后蒸煮锅内立即减压,迅速冷却至40℃左右。 3、 小麦精选之后焙炒并破碎、压碎,其程度以将小麦碎成3~5粒并混有适量的粉末为宜。 4、 将蒸煮的脱脂大豆和破碎的小麦,按大致相同的容量进行混合。接种曲菌进行制曲。 5、 将波美19°(含食盐23%)的食盐水放入罐中,再加入制好的曲菌进行发酵。加入的盐水量为脱脂大豆和小麦容量总和的1.2~1.3倍(称12~13的水发酵)。将曲子放入食盐水中发酵后的物质称为酱醪。发酵后每天应送入压缩空气进行搅拌。最初曲子浮於食盐水面而不溶解,但不久就成为粘稠状态。 6、 一般需1年的成熟期。通过夏季发酵,色泽加深,称为成熟酱醪。成熟中原料的各种成分,因曲子的酶和繁殖起来的 Zygosaccharomyces mayor 和Soyac 等耐盐性酵母、乳酸菌及其它细菌的作用而发生了变化。蛋白质水解成低级的缩氨酸和氨基酸,并还可进一步分解。而淀粉则水解成糖。 7、 再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乳酸、醋酸等有机酸。生成的酒精和有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具有香气的酯类,同时也改进了色泽。 8、 熟成的酱醪放入滤布或袋中压榨出汁,所得的液体就是生酱油。静置数日之后,所含渣滓沉降即可进行加热杀菌。 为防止霉菌繁殖,可添加1%的乙醇。分离出生酱油,除去因加热而产生的凝固物之后,即得到成品酱油。 新制法是以复合酶酿造,除了可以大大减少制程的发酵时间,并优化口感。

酱油是用什么加工做成的

4,酱油是用什么做的呢速回

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据有关专家介绍:所谓酿造酱油、所谓配制酱油,其不同名称有不同的含义。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而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酿造酱油”不存在氯丙醇问题,只有“配制酱油”中才可能含有氯丙醇。当然,配制酱油只是制作工艺上有差别,只要符合国家的标准,产品也是合格安全的。         消费者应如何选购酱油呢?    首先看标签。从酱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可知其原料的高低。看清标签上注明的是酿造还是配制酱油。如果是酿造酱油应看清标签注的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高盐稀态酱油,还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的速酿酱油。酿造酱油通过看其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可区别其等级,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品质越好(氨基酸态氮含量≥0.8g/100ml为特级酱油,≥0.4g/100ml为三级酱油,两者之间为一级或二级)。       其次看清用途。酱油上一般都标注佐餐用或供烹调用,两者的卫生指标是不同的,所含菌落总数也不同。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卫生指标较好,如果是供烹调用的则千万别用于凉拌菜。       然后闻香气。传统酿造工艺生产的酱油有一种独有的酯香气,香气丰富醇正。如果闻到的味道呈臭味、糊味、异味都是不正常的。         最后看颜色。以往人们选购酱油有一个误区,以为颜色越深越好。    其实,正常的酱油色应为红褐色,品质好的颜色会稍深一些,但如果酱油颜色太深了,则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香气、滋味相比会差一些,这类酱油仅仅适合红烧用。
好像是大豆
酱油的由来 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 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文章TAG:酱油  是什么  什么  做的  酱油是什么做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