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武陟(zhì)武陟县的“陟”字,读(zhì)这个音,表示登高或者晋升的意思。河南的小学不开英语课,这真是天大的好事,渑池县历史源远流长,最出名的是1921年在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河南中牟(mù)郑州市东部的中牟,西周时叫圃田,是周天子打猎的场地。

1、为什么河南的小学不学英语?

为什么河南的小学不学英语

河南的小学不开英语课,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原因可能有所不同,这个得问河南省教委。因为使用的是传统英语学习方法,多学六年还是少学六年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学了不如不学、钱花了不如不花、时间浪费了不如不浪费、精力用出来不如不用、美好童年被占用不如留给自己,我支持。本来就是用两年就可以学完的一门功课,我指的是英语只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把小学中学和高中的全部内容学完,并且掌握;现在偏偏要用中学三年、高中三年、再加上小学六年,居然还有家长甚至搞到了学龄前、甚至三岁、甚至刚出生,实在太过分了,

而且延长时间并没有解决英语学习的任何问题,延长时间已经证明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有关的领导同志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不是专家没有关系,应该听听英语教育专家的意见,问题出在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上。对于95%以上的中国学生这个方法是不适用的,这一点,广大的家长和学生包括老师并没有意识到,难怪学校内外学生家长和老师们都怨声载道,对英语学习进行无情的攻击。

实际上,英语没有出任何问题,学生也没有问题,出问题的就是这个方法。邵老师推荐“五步法英语”(听写音标/核对/跟说/坏中文/复述说英语)一种非传统英语学习方法,已有20年历史,非常成熟,五步法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母语学习规律,借助中文帮助英语学习,没有死记硬背,不深究语法,先英语后英文,始于听说,臻于读写;两年完成全部英语/英文学习,达到听说读写使用自如。

2、河南有很多地名一读就错,你能读对几个?

河南有很多地名一读就错,你能读对几个

中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名也不外如此,很多地名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发生了变化,早已不是字面上的读音,作为河南人,以下这些地名,你一定或多或少读错过,或者听到其他人读错过,那么小编来科普一下以下这10个一读就错的河南地名,你错了几个?河南浚(xùn)县浚县隶属河南省鹤壁市,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浚县原来不叫浚县,汉代称“黎阳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将黎阳县改称浚县,县城从浮丘山顶向北迁移至现在的城址,并在明初先后四次从山西洪洞向浚县移民,新建了300多座村落,大量的山西移民进入县境,把浚“jùn”读成了“xùn”。久而久之,“jùn”县就成了“xùn”县,而“黎阳”则成了历史称呼,河南武陟(zhì)武陟县的“陟”字,读(zhì)这个音,表示登高或者晋升的意思。

武陟县属于河南省焦作市,地处豫北怀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早在夏朝时期,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古九州,武陟地区属于冀州,称覃怀。商周时期,根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的记载:“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春秋战国时期,武陟县先后属于郑国和魏国。公元596年,隋朝分修武县南部置武陟县,武陟县名开始于此,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河南荥(xíng)阳荥阳,县级市名,属郑州市。荥阳位于郑州西15公里,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下辖9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风景区管委,人口59万(2013年),面积90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荥阳是象棋的故里、郑氏的祖地、阀门之乡和建筑机械之乡。郑州市西部的荥阳市在远古时代濒临黄河,曾是一片沼泽地,名为荥泽,或称荥波,

古人在荥泽向阳的高岗上群聚为生,建起了荥阳城。河南柘(zhè)城柘城县属于河南省商丘市,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安葬于柘城,夏朝时期,柘城称“株野”,商朝时名“秋地”,周武王建立西周后,柘城县为“三恪”之一的陈国开国之都,晋国被一分为三后,柘城县大部分属楚国。秦始皇建立秦朝,以邑自古盛产柘丝而得名“柘县”,至隋朝时定名为“柘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文章TAG:英语  河南  不学  小学  河南的英语怎么读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