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德国佬在青岛呆了十七年,没盖大楼,没建灯光广场,却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下水道给修了。但实际上德国人当初只修建了200公里的下水道,也只局限在当初德租界的范围内,现在青岛的很多城区在大概100年前也还是人口不是很密集的农村郊外,德国人是不可能将下水道修到这些地方的。
1、德国占领青岛17年,除了贡献了青岛啤酒和排水系统,还对青岛人干了什么?
德国占领青岛之前,青岛就是一个大号渔村,人烟稀少。其人口主要在当时的即墨等区域,现如今市南区、市北区这些核心城区加一起大概也就几千人的规模。德国人在这里几乎是零起点打造了一座新城,而且全部欧式建筑、欧式街道,至今,红瓦绿树还是德国人留下的整体风格。要说德国占领青岛期间干了什么,其实还真不是网传所说的“青啤”和“排水”,
青岛的排水系统和德国人留下的管网布局有关系,但却更应该说青岛排水系统是学到了德式管网的精髓。青岛现今地下排水系统总长度当中有不到3%是德国人所建,其他都是后来自己建的,而德国占领区也只有老市南以及市北东部临近市南的部分区域。有人喜欢在雨季拿出青岛积水图说青岛排水言过其实,这里我想说明一下,排水系统强弱是指一定水量全部排完所需的时间,而不是瞬间有没有积水。
去年和今年,青岛两度遭遇超强台风,12级以上台风伴随超强降雨,当时的确出现了大面积积水,但能够在强降雨结束后2小时内排空,道路恢复畅通,这等排水能力全国找不出五个,至于青啤,这到也算是一大贡献。毕竟青岛啤酒的影响力也为青岛的城市知名度有着潜移默化的提升,而且喝啤酒也成为了青岛人离不开的生活方式,青岛国际啤酒节更是成为了仅次于慕尼黑啤酒节的世界第二大啤酒节。
同时也为青啤这家500强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体来说影响还是很深远的,我认为德国对青岛影响最大的是城建与工业。青岛在民国时期,基本就是如今深圳的成长雏形,从一个渔村摇身一变成为一线城市。青岛设市之前几乎除了渔业什么都没有,被德国占领之后,城市雏形迅速形成,工业商业同步展开,各种工厂和商号的出现,直接引发大规模移民潮,几千人的海滨大渔村成长为一座繁荣的城市。
清末至民末,青岛一直是特别市、院辖市、直辖市,与上海、天津并列一线,这离不开青岛繁荣的商业与强大的工业。青岛被占后,城建模板是按照德国首都柏林来打造,其建造规格和标准之高尤胜于其国内绝大多数城市,中山路在当时是国内最为繁荣的商街之一,有盛锡福、谦祥益等当时诸多一线品牌商号。劈柴院也成为了最早的“美食城”之一,虽然如今成了外地人忽悠外地人的地方,
德式建筑群如今是青岛的旅游名片之一,圣弥厄尔大教堂、胶奥总督府、公主楼、花石楼、蝴蝶楼、安娜别墅都成为了热门景点。这些经典建筑撑起了老青岛的雏形,同时也撑起了新青岛旅游的半边天,德国是工业强国,当时占领期也在青岛大力发展工业。青岛的轻工业从零起步,几年时间能与当时的老牌强市上海、天津并称“上青天”就足以说明一切,
2、德国人修的青岛下水道,真的是隔一段就有一个邮包,里面是图纸和修复工具吗?
我曾经因为好奇进入过德国人修的下水道内,相比国内的下水道来说,德国人修的下水道非常空旷,即便我张开双手在里面奔跑也不会感觉到丝毫的狭窄,不仅如此,当我打开手中强光电筒的时候,我发现每隔一段路程,下水道的墙壁上都会有一个小空间。当时的我是屏住呼吸的,我伸手探进了空间里,在里面抓出了一包黄油纸包住的包褢,我打开后发现里面密密麻麻放着维修的零件和一张记载着非常清楚维修方法的图纸,正当我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东西时,
我背后有一个声音传来,说的是非常蹩脚的中文,他在跟我问好,听口音应该不是本国人,我转头一看,是一个高大的白人,他头上正戴着一顶不知道什么年代的安全帽。他从我手中拿过图纸,一点点详细地跟我讲解了这张图纸的内容,原来这张图纸是上世纪德国人在修建青岛下水道时留下的图纸,他跟我说完之后觉得有些口渴,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放在了空旷的下水道中,招呼我坐了下来,然后又不知道从哪里拿了两杯满满的德国脾酒,和整整一大盘的羊腰子准备开吃,正当我要吃的时候,我发现我编不下去了。
文章TAG:青岛 人干 下水道 德国人 德国人在青岛修了多少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