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数学 分数初步认识 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需要教案的话说一声
教参上应该有啊~
设原来的男有x人,则女有120-x人 x*(1-6/1)+(120-x)(1+8/1)=114

三年级数学 分数初步认识 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

2,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如何

首先例出《分数的初步认识》教程大纲,按照教科书把教学内容、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等需要准备的找出来,具体如下: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初步概念,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并能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对“几分之一”意义的认识。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挂图;学生准备:纸片及各种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起冲突1.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2.认识二分之一二、活动——建构操作感情:学生操作、交流、汇报、提问,最后在做总结。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如何写

3,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礼物”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4,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   1. (课件出示6个苹果和3个盘子)从屏幕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难能解答?你是怎样分的?我们把这种称为什么分法?   2. (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盘子)师:4个苹果平均分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用击掌的方法告诉老师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  生:(拍手击掌)   3. (出示1个苹果和2个盘子)   师:把1个苹果平均装在2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   师:预备——开始  (教师应观察学生的表情,灵活处理)   师:怎么不拍了?   生1:半个。   师: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2:不能。   师:那么,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揭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   1.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的?(平均分)。   师: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了——(生:2份)   师:这样的一分也就是——(生:一半),这样的一半怎样表示呢?   师:两个半块苹果,哪一半是 ,是谁的 ?   师: 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可以用 表示?(教师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它的二分之一。)   2. 大家弄清了“ ”的意义,怎样写?怎么读呢?   教师边示范边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3. 动手操作。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 ,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 的?哪部分是这个图形的 ?   (3)汇报成果。   (4)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发现分数   刚才,小精灵悄悄的给我提了一个建议,让我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利用手中的材料,发现一个新的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把发现的分数写下来)   (1)展示作品。   (2)交流成果: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与众不同的折法,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XX折法”。)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任取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三. 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 P93做一做:   (1)填一填。(2)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 P96 2:   (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为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想到了什么?   3. 拓展与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其实,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好吗?   四. 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有关分数知识点推荐:   说分数的历史,得从3000多年前的埃及说起。3000多年前,古埃及为了在不能分得整数的情况下表示数,用特殊符号表示分子为1的分数。2000多年前,中国有了分数,但是,秦汉时期的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   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今天分数的表示法就由此而来。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3/7米.像3/7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名称起源为什么叫它分数呢?分数这个名称直观而生动地表示这种数的特征。   例如,一个西瓜四个人平均分,不把它分成相等的四块行吗?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分数是度量和数学本身的需要--除法运算的需要而产生的。折叠分数使用最早使用分数的国家是中国。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分数的记载。在《左传》一书中记载,春秋时代,诸侯的城池,最大不能超过周国的1/ 3,中等的不得超过1/5 ,小的不得超过1/9。   秦始皇时期,拟定了一年的天数为365又1/4天。《九章算术》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一本数学专著,其中第一章《方田》里就讲了分数四则算法.在古代,中国使用分数比其他国家要早出一千多年.所以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多么灿烂的分数的文化啊!   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非负整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量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候,才可以用一个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例如,用b作标准去量a:一种情况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后的m个等份。   例如,把b分成4等份,用其中的一份去量a,量9次正好量尽.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另一种情景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尽(如用圆的直径去量同一圆的周长)。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在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为了使除法运算总可以施行,也需要引进新的一种数-分数。综上所述,分数是在实际度量和均分中产生的。

5,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初步认识95页第怎么做

认识几分之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认识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2)、指导学生读写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 ,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6,分数的初步认识应该怎么进行教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应该怎么进行教学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7,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 、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  教学设想 :  “分数”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概念教学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即在教学领域内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来龙去脉”,学习才会充满兴趣和动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努力作出几点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我设计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如:“分月饼” 的情境,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分数的含义,从而引入新课。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与尝试中体验到时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教师的梳理与指导下初步感知分数的概念。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本课当中我充分的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折一折”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创新练习,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用分数自身魅力可以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因此,我设计了从图形中找分数,折纸比较分数,借助图形比较分数等活动,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1 、 激趣导入  师拿出四块月饼让学生帮老师想一想,如果将这四块月饼分给两名学生应该怎样分才公平?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拿两块来分给两个人,应该怎样分才能公平呢?拿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说师演示分月饼) 引出新课 “分数”。师板书“分数。2 、教学分数的写、读  ( 1 )、写分数  ①、 师演示分月饼的过程。(强调平均分) 一半用分数怎样表示? 把 1 块 月饼 平均分成 2 份,其中 1 份就是这块月饼的 1/2 。 (教学写分数“ 1/2 ”)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分数“ 1/2 ”,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它们自己的名字。以“ 1/2 ” 为例,师总结意义并板书:  师: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 2 ” ,我们叫它“分母”(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 1 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 1 ” 它叫分子。(师板书)  1 ……分子  ─ ……分数线 读作:二分之一  2 ……分母  ②、 生在桌子上书空“二分之一”的写法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③、 师小结我们在写分数的时候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学生齐读。生练说、写同时师说几个分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并指生板演。  ④、 说分数名称和读分数练习:师出示分数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并读出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由“分月饼”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得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一半。借助实物演示把“一半”由一个具体的量抽象成一个数,初步了解了分数概念,建立了新的认知平衡。同时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  1 、 动手 折二分之一  ①、生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 1/2 ,并且涂上颜色。 (生折师巡视)  ②、汇报展示  ③、生解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 1/2 表示呢?”的问题。  汇报展示。  2 、练习:下面图形里的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说明理由。(多媒体出示)生练习  3 、生根据对二分之一的学习联想到一个新的分数四分之一。(师板书四分之一)如果继续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下去,还有可能出现几分之一呢?  生联想并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建立二分之一的概念和表象。引导学生抓住本质,进行适度抽象概括“只要把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 份就是二分之一。”随后又进一步迁移联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 、动手折四分之一  ①、 生再拿了一张正方形纸折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并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折完后小组内交流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折法?(生折师巡视)  ②、 交流汇报  ③、 生解决:“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的问题。(生答)  ④ 、师小结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自主认识更多的分数,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为什么不同的折法都能用四分之一表示“的追问下,引导学生渐渐明晰“折法”不同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而“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 1 份才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才是分数的本质属性。)  5 、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 、生拿出刚才折的正方形,比一比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谁大,谁小。生用手中折好的图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说一说理由。(生汇报)  ② 、师小结:分子是 1 的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数的分子是 1 ,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探究分数作为数的属性,直观比较分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将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学生表示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巧妙利用生成的学习资源,在比较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加深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1 、课件出示五角星、风车,这些事物让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生答  2 、课件出示书中 93 页 1 、 2 题和 96 页第 3 题,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3 、让学生说一说在自己身边哪些事物中发现了分数的影子?(生答)  4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不少。对,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91~ 93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圆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写数学周记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明写的一篇周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有8个月饼我们平均每人分几个月饼呢?(2个)其中有一个水果馅的月饼我和哥哥都想吃,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该怎么写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②交流: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1、认识1/2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 )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平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也可让学生各自拿出圆片演示)。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1/2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全班同学自由读表示1/2意思的这句话,要求重要字词重读。) 2、折1/2 学生用圆形纸片折1/2 3、 判断:下面图形的上色部分,哪些能用1/2表示。 4、认识1/4 回顾周记:小明和哥哥分一个水果馅月饼,分完之后又想到了爸爸妈妈也能吃到这个水果馅的月饼,那应该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几份呢?(4份)那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1/4) 5、想一想:如何折出一个圆形的1/4?并上色。 (1)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小组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或贴在黑板上),说一说各自的折法。 6、学生自由创造更多的几分之一 小结:像1/2、1/4、1/5、1/8这样的数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学生较大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操作整理,涂一涂与折一折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1~ 2题 【这一部分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达到学以致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识了这么多分数你高兴吗?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你都学到了什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分数与我们生活是紧密相连的,体会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和主要内容: 本片提供了一个学生在户外野餐、游戏的情景图,图中的许多素材可用分数表示。本片既可以作为分数的引入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描述图中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事实,引出分数的概念;也可以在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通过让学生用分数描述图意,来巩固分数的认识。 教学建议: 1.出示本片,让学生描述图上的情景。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东西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怎样用一个数来表示,引出分数的概念(如,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等)。 3.等学生了解了分数的意义以后,可再出示本片,让学生用分数对图中的其他素材进行描述,巩固分数的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91~ 93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分数产生的实际意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3.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分数的基本意义 2、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习分数的重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圆形纸片。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始写数学周记了,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明写的一篇周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中秋节 中秋节,我们一家四口人在一起赏月吃月饼,有8个月饼我们平均每人分几个月饼呢?(2个)其中有一个水果馅的月饼我和哥哥都想吃,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该怎么写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同时注意到以情激趣,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数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①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 ②交流:说说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1/2来表示。 1、认识1/2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1/2。(板书:1/2 )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 ?,(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也是 1/2)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刚开始学生说不完整,老师不急于下结论,多让几个学生说。最后概括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平均分。

文章TAG:分数  分数的  初步  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初步认识  教学的重难点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