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智深的人物形象

鲁智深的出身及绰号:鲁智深,原名鲁达,宋渭州经略使种师中帐下提辖官,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镇关西,为避祸出走,后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因背上刺有花绣,故此江湖上人送绰号“花和尚”。

鲁智深的人物形象

2,水浒中的鲁智深又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1)爱憎分明,刚爽豪迈,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济人济贫、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是个英雄
花和尚鲁智深是一部《水浒》中最具光彩的好汉。 鲁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真正的侠肝义胆。

水浒中的鲁智深又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3,水浒中鲁智深的人物特点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1)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 鲁达这一性格是贯穿始终的。 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就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郑屠则怒不可遏,当即就要去打死他。由于史进、李忠的竭力劝阻才暂时按下心头怒火。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鲁达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 在“拳打”时,对郑屠采取“应口”要打,“讨饶”也要打的不调和态度,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鲁达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2)慷慨大方,重义疏财。 了解了金家父女的不幸遭遇后,虽然自己与他们非亲非故,却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老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李忠不爽利地只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 (3)率直粗矿,勇而有谋,胆大心细。 为了防止店小二去追赶,一向暴躁的鲁达,竟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约摸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 惩治郑屠,也不是一到就动手,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造成口角斗殴的架势,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鲁达本意是痛打惩治郑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他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鲁达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

水浒中鲁智深的人物特点

4,鲁智深的性格和形象

鲁智深,相貌凶恶如莽汉,令人见而生畏,不敢近前,不敢怠慢。但是鲁智深喜爱结交豪侠壮士,为人耿直豪爽,喜爱打抱不平,帮助弱小百姓,身为提辖却不仗势欺人。这是众人认识的鲁智深,我想谈谈我看到的鲁智深,一个不一样的鲁智深。 看起来莽莽撞撞的鲁智深,其实很懂礼数。初见史大郎,经店小二介绍后,赶忙还礼,“你既是史大郎,多闻你的好名字”,并且热情的邀请史进吃酒,礼貌地尽地主之谊。再次遇见金老汉,得到金老汉对待恩人般的待遇,鲁智深虽知自己曾救过他们父女俩应该被感谢,但是并未以此摆谱,而是客气地说“老人家如何恁地下礼,折杀俺也原来如此”。经金老头引荐,认识赵员外,赵员外让鲁智深上首坐地,鲁智深谦虚道:“洒家怎敢!若蒙员外不弃贫贱,结为相识,但有用洒家处,便与你去”。赵员外给他谋得五台山的去处后,鲁智深自然感激不尽,“既蒙员外做主,洒家情愿做了和尚,专靠员外照管,员外错爱,洒家如何报答”。其后两次进寺中,鲁智深对主持均是恭恭敬敬,见真长老主动坐在下首,见清长老先把那炷香插在炉内,拜了三拜,将书呈上。结识林冲,恐自己的粗鲁冲撞了林冲的妻子,解释道“阿嫂休怪,莫要笑话”。 既知礼的鲁智深,自然讲道理,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赵员外款待他在庄上,被别人知晓,为了不给他添麻烦,鲁智深决定“恁地时,洒家自去便了”。到了桃花村,感到太公不甚喜欢,疑是自己搅扰太公,便要“明日洒家算还你房钱便了”。不论是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还是销金帐中戏弄小霸王,都占有礼,都是有原因的。 鲁智深最让我惊奇的是这样一个魁梧彪形大汉的外形之下,藏着一颗孩子般的童真的心灵。 像孩子似的搞恶作剧,打郑屠之前先逗他一番,“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下山酒足饭饱过完隐,怀揣狗腿于怀中,寺中人皆躲避唯恐不及,他便故意招惹他们,把肉往下首的和尚嘴边塞将去,那和尚躲不迭,却待下禅床,智深把他劈耳朵揪住,将肉便塞;赤条条躲在帐中冒充太公的女儿,只等小霸王醉入销金帐中来一通暴打。 像孩子似的耍无赖,明明是打了寺里的众人,犯了错误,却要“恶人先告状”。见众人退散,撇了桌脚,叫道:“长老,与洒家做主”;又一次大醉,打坏了金刚,坍了亭子,卷堂闹了选佛场愿后,见到长老后,理直气壮后道“智深吃了两碗酒,又不曾撩拨他们,他众人又引人来打洒家”。 像孩子似的自豪的炫耀自己的本领,菜园中教训二三十个泼皮,“俺便休说你这三二十个人直甚么,便是千军万马队中,俺敢直杀的入去出来”;兵器也要打制重的,“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向泼皮炫耀,“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 像孩子似的随性喜欢自由。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醉不止,不足不止,“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口滑,只顾要吃,那里肯住”;即使是入了五台山,做了和尚,还是“洒家自睡,干你甚事?”;见李忠、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只要下山,“俺如今既出了家,如何肯落草?”;被赶出五台山后,于路不投寺院去歇,只是客店内打火安身,白日间酒肆里买吃,“不忌荤酒”,“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狗肉,但有便吃”,十分豪爽。 像孩子似的单纯涉世未深,因而在为人处世方面难免表现的有些欠缺人情。见到真长老本以为下首做表示敬意,结果却坐在长老禅椅上;见到清长老不知道需要,解了戒刀,取出那七条坐具信香来礼拜长老才使得;不顾虑到李忠的生意,便焦躁说,“谁耐烦等你?去便同去”。打人的时候不分轻重,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下山路上遇到送酒汉子,只一脚,交裆踢着,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过;醉酒回到寺中,揸开五指,去那门子脸上只一掌,打得踉踉跄跄;三拳打倒镇关西,还在纳闷“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干鸟么”。 鲁智深是个与佛有缘的人,真长老说“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他几次立功皆是无心,皆是僧人告诉等待此处碰巧捉到,万松林里活捉夏侯成,生擒方腊,正是应证了真长老曾嘱咐的四句偈言。“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鲁智深彻底顿悟了在潮信来后圆寂,来从来处来,去去处去,最终修成正果。 重情义的鲁智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离开尘世,但是这样一个不懂事的鲁智深,一个可爱的鲁智深,一个风趣的鲁智却会让我们永远记忆犹新,永远清晰的印在我们脑海中。

文章TAG:鲁智深  人物  形象  鲁智深人物形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