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寻逍遥游语法和句式

1、宾语前置句式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否定句中代词“之”充当动词“夭阏”的宾语而前置。   (2)“之二虫又何知?”   疑问代词“何”充当动词“知”的宾语而前置,“何知”即“知道什么”。   (3)“奚以知其然也?”   疑问代词“奚”充当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4)“彼且奚适也?”   疑问代词“奚”充当动词“适”的宾语而前置。“奚适”即到哪里去。   (5)“彼且恶乎待哉?”   疑问代词“恶”(相当于“何”)充当介词“乎”(相当于“于”)的宾语而前置。这句的意思是,那种人还依靠什么呢? 2、习惯句式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或作“何以……为”,是表反问的习惯句式,意为“哪里用得着……呢?”“为”是句末表疑问语气词。   (2)“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不亦……乎”是表反问的习惯句式,意为“不是很……吗”,“岂不……吗 ”。

寻逍遥游语法和句式

2,与妻书和逍遥游的特殊句式

逍遥游: ①同冥者,天池也。(……者,……也。) 南冥(míng):南海。冥,通“溟”,大海。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这是一个肯定判断句,翻译为“那南海,是天然生成的大海。”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者,……者也。) 《齐谐》:齐国记述恢谐怪异之事的书。 志:记述,记载。 这是一个典型的肯定判断句式,可以翻译为“《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之事的书。” 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 奚以:哪里用得着,为什么。以,凭借。 之:到……去,介词用作动词。 为:名末语气词,相当于“呢”,表反问。 这是一个反问句,可以翻译为“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 ④之二虫又何知! 之:代词,指代蜩与学鸠。 何知:知何,知道什么。 这是一个倒装句,既表示疑问,又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以翻译为“这两只小虫又知道什么呢! ⑤彼且奚适也(……奚……也?) 彼:代词,它,指大鹏。 且:将,将要 奚适;适奚,到哪里,往哪里。 这是一个疑问句中的倒装句,可以解释为“这大鹏将要飞到哪里去呢?” ⑥彼且恶乎待哉?(……恶乎……哉?) 恶:何,什么。 待:凭借。 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这也是一个疑问句中的倒装句,可以翻译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与妻书和逍遥游的特殊句式

3,高二逍遥游中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 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1、至人:庄子认为他们是修养最高的人。他们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即物我不分。2、神人: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他们无功利之心。3、圣人: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他们不追求名誉地位。

高二逍遥游中文言句式

4,逍遥游词类归纳

1.名词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②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上,向上飞。下,落下。 ③一人缓板而歌:击板 ④峦壑竞秀,最可觞客:劝饮 ⑤游人往来,纷错如织:交错 ⑥雷辊电霍,无得而状:描写其状 ⑦壮士听而下泪矣:流下 ⑧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做官 ⑨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挨棍棒 ⑩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下诏 裘马扬扬:裘,穿着皮衣。马,骑着马。 儿涕而去:流泪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旅居他乡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风,风吹。雨,雨打。 (2)名词作状语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每年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③日将暮,取儿稿葬:用草席 ④虫集冠上,力叮不释:用力 ⑤民日贴妇卖儿:一天天 ⑥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一天天地 ⑦东望而泣,若不自胜:向东 2.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郊野 ②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正道 ③成述其异,宰不信:特殊的本领 ④幸为少尽缱绻:缠绵的情意 (2)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靠近 ②迟月生公石上:等候 ③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 ④悲泗淋漓,诚怛人心:使……悲痛 ⑤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以……为急 ⑥遂宽其同气之罪:宽恕 ⑦昂其值,居为奇货:使……高昂 ⑧成然之:认为……对 ⑨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⑩益奇之:认为……奇特 3.动词活用 动词使动用法 辄倾数家之产:使……倾 加分啊!
的沙发上公司股东

5,逍遥游词类活用高一必修二的

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5)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托遗响于悲风(给)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扣舷而歌(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8、之: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陈情表 滕王阁序 归去来兮辞 逍遥游 这四篇古文的被动句

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归去来兮辞:(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逍遥游当中没有被动句,其他句式我也给你列一下吧:1. 判断句(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2. 省略句(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3. 疑问句(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4. 变式句(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陈情表: 而刘夙婴疾病。 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归去来兮辞: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逍遥游当中没有被动句,其他句式我也给你列一下吧: 1. 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 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0.0 逍遥游貌似没有...归去来兮辞遂见用于小邑 既自以心为行役 滕王阁序 怀帝阍而不见 纤歌凝而白云遏 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 则告诉不许 给我分吧 come on~~
爱的感觉
看文后的翻译注释 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

7,逍遥游的文言知识点

[知识要点] 常见文言虚词 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知识点解说]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原因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六种。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于、以、为、与。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连词可按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表并列关系、表层进关系、选择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因果目的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 四、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的副词。 五、助词 :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 于 “着”、“地”等,或不译。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6.通“如”:好像,如同。 7.通“尔”,你,你的。 8.复合结构的用法: (1)“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而后”:才,方才。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二、何 1.什么。 2.怎么样。 3.哪里。 4.多么。 5.为什么。 6.怎么。 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8.何:通“呵”,喝问。(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复合结构的用法: (1)“何如”:怎么样,怎样。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 (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 (5)“何为”: a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 b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c作什么。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6)“何意”: a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b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7)“何由”: a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 b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 c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 (8)“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0)“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12)“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三、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 5.同“于”。 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四、乃 1.于是,就。 2.才,这才。 3.却。 4.是,就是,原来是。 5.竟然。 6.而,又。 7.你,你的。 五、其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2.其中,其中的。 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六、且 1.暂且,姑且。 2.将,将要。 3.而且,并且。 4.况且,再说。 5.尚且,还。 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 7.同“夫”,句首助词。8.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七、若 1.如果,假如。 2.像,好像。 3.你(的),你们(的)。 4.此,如此,这样。 5.至于。 八、所 1.处所,地方。 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 3.复合结构的用法: (1)“所以”: a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b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2)“所谓”:所说的。 (3)“所在”: a到处。 b所在之处,处所。 九、为 1、成为,变成。 2、做。 3、作为,当作。 4、是。 5、以为,认为。 6、被。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8、治理。 9、装作。 10、给,替。 11、对,向。 12.因为。 13则“于”,在,当。 十、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哪里,怎么。 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5、相当于“之”。 6、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十一、也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4、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5、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十二、因 1、于是,就。 2、依照,根据。 3、依靠,凭借。 4、趁着,趁此。 5、通过,经由。 6、因为。 7、缘由,机缘。 8、沿袭。 9、继续。 十三、于 1.对,对于。 2.在。 3.与,跟,同。 4.到。 5.从,自。 6.在......方面。 7.比。 8.被。 9.受。 10.向。 11.给。 十四、与 1、解释为:和、跟、同。 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 3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 十五.则 1.却,可是。 2.那么,就。 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4.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5.就是。 6.原来是。 7.同“辄”,总是,常常。 8、原来已经。 十六.以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 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6、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7、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8、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9、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10、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 11、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十七、者 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2、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往往构成判断句。 3、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往往构成判断句。 4、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5、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6、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7、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8、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9、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 10、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十八、.之 1、他,她,它(们)。 2、的。 3、往,到......去。 4、这,此。 5、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6、我。 7、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8、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章TAG:逍遥游特殊句式逍遥  逍遥游  特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