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内部审计制度求围观求详细解答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什么是内部审计制度求围观求详细解答

2,企业内部需要制定哪些审计制度

内审部门制定的内审有关制度、规定,我个人认为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公司内审纲领性制度,名称可以有很多,比如《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章程》……2、分项审计制度、规定或细则,比如《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财务审计制度》3、部门内部管理的制度,比如《审计复核制度》、《工作底稿编制办法》、《外勤工作指引》等等

企业内部需要制定哪些审计制度

3,固定资产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是:对公司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监督和完善的一种制度,加强资产的管理。  (一)确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存在和运行状况是否良好;  (三)审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受留置权等限制;  (四)审查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是否适当;  (五)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并与以前年度保持一致;  (六)审查固定资产交易事项会计处理的适当性,固定资产及折旧在会计报表上披露的恰当性。 从而确保公司固定资产的以下认定:  真实性:审查确认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是否转入固定资产清理予以冲销;查明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是否转入长期投资;查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是否增加企业固定资产帐。  完整性:审查已完工不结转固定资产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不入固定资产帐的情况。  所有权:应区分经营和租赁两种性质的租入固定资产,查明后者是否已纳入固定资产核算;应确定作为债务担保抵押出去的固定资产。  计价:应分别验证购入、自建、投资转入、融资租入、改建扩建、捐赠、盘盈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应确定折旧计算及累计折旧帐户余额的正确性,以便认定固定资产净值的正确性。  分类:除审查按实物形态进行分类明细核算外,还应查明使用、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经营租入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提折旧与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改扩建支出与修理支出的分类正确性。  账务正确性:审查确认固定资产总帐、明细帐以及实物资产的一致性,必要时可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督盘点。  合法性:审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批准手续;查明固定资产入帐价值确定的合规、合法性,查明折旧方法及其运用的合法性。  充分揭示性:审查确认会计报表对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增减变动、资产租赁抵押等情况。
同问。。。

固定资产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什么意思

4,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

1 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发展方向?《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发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所称的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会长郑立在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上讲话明确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形势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内部审计,在审计模式上从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以经营管理、内部控制为主转变;在审计目的上从以资产安全为主向以实现组织目标为主转变;在审计手段上从以手工操作为主向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转变;在审计行为上从不规范的随意性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现在很多医院的审计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财会、基建工程、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新要求无疑是加大了审计面,审计风险无形中也就增加了。?2 内部审计风险?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按其形成的原因不同分为:(一)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报表和各账户余额或某项业务发生重大差错的可能性。即由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不足而形成的审计风险。(二)控制风险——是指由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内部控制行为不力,不能有效地防止、及时地发现和纠正某个账户或某种业务中的重大错弊而形成的审计风险。(三)检查风险——是指由于审计人员审查的范围和程度有限,在对被审单位账户余额和业务细节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仍然没有发现误报和差错而形成的审计风险。从内部审计风险的分类中可见,审计风险并非只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主观判断错误所致,它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之中。?3 影响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3?1 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不少医院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曾是近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比如:创“三”甲医院就必须要设有审计部门),而非出于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因而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尽合理,部分医院将内部审计设在财务部门或将其与经委、监察合并。同时,有些医院领导不明白内部审计的真正意义,将内部审计放在可有可无,没有把它有机地融入到医院的管理体系中,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监控的双重责任,这些都会使内部审计风险加大。?3?2 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强 审计工作的行政性太强,审计人员与被审单位的各个部门各种利益密切相关,使得内审机构及其人员独立性不强,不能自主地开展工作,作出的审计处理决定有时也得不到有效地贯彻执行。而且医院内部审计一方面受国家或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对本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又要受本单位行政领导,工资福利及晋升等都需由本单位解决。久而久之,内审便失去了独立性,有点象左手查右手的感觉了,如果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3?3 内部审计审计面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医院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使得内审对象及内审面逐步扩展,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内部审计的业务也已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工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而是更多地向管理领域渗透,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转变为以监督为基础的经济鉴证和经济评价。内审业务的拓展,使得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更多,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3?4 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本身隐含的审计风险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也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大。所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是否科学、适用,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形成审计风险。一是抽样审计以“个别”推断“整体”,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二是由于现代审计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审计人员可能会选择认为对审计结论影响较大、成本较小的审计程序,而这可能导致一些影响审计意见正确的程序被放弃,使审计结论出错,引起审计风险;三是目前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这种审计方法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本身就蕴藏着较大风险。?3?5 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检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没有关系,只是与审计人员对某项认定执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有关,如果审计人员由于工作失误或工作能力差而采用了不适宜或无效的审计程序,则有可能发现不了差错和非法行为。同时审计人员也可能因为假设、观察、推理等错误思维导致审计报告与审计对象相背离。现代医院的内部审计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活动,不仅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工程、法律、定量分析、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电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求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目前的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与日益发展的医院管理要求极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到医院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内审人员普遍与社会的审计最新知识脱钩,又缺乏必要的培训,缺乏利用信息技术的审计技能,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薄,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3?6 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暂时还不是很健全、完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些法律法规出台相对滞后,致使在内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判断并解决。这一情况导致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然要借助大量的职业判断去认定某一审计事项,而个体主观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 3?7 医院经营风险导致的审计风险 现在很多医院领导还是很致力于追求经营业绩,但往往忽视了在追求经营业绩的同时,对相应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后勤行政部门的监管,造成医疗水平和经营业绩上去了,内勤部分还是很严重的滞后,从而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4 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是无法消除的,我们只能通过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把它降低到可接受水平,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建设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内部审计工作者的头脑,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这是做好内审工作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正处于从行政型向服务型转轨时期,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习惯需要努力克服,尽快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以适应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4?2 与医院领导达成共识,争取院领导重视 作为审计人员,应该定期与院领导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要使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领导重视是前提,健全独立的审计机构是保证。应建立健全专门的内审机构,配备具有各类专业知识的专职审计人员,提供专门的审计经费,使内审部门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之外。内部审计一方面要有所作为,作出成绩,让领导和职工感受到内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多向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做好内审工作打好基础,也为提高内审的权威性创造条件。?4?3 加强宣传教育,创造良好氛围 在审计工作初期,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和和医院职工对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甚了解,有的吧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相提并论。接受审计的部门和个人戒备心理比较严重,不支持、不理解、不配合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此的外部工作氛围,会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挫伤审计人员的积极性,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进而导致审计质量不高,审计风险也就上升了,所以一定要向广大群众宣传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宣传审计工作的工作业绩,并努力消除被审单位的抵触思想,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赢取广大群众的支持。?4?4 建立审计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的机制保障 一是职责分离,任何一项审计业务必须经过两个人或两个部门以上来处理,才能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二是从审计组提交审计报告到作出审计决定阶段应有完善的"把关"程序。如审计项目负责人对审计事项进行严格审核,进行集体讨论,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并作好有关的书面记录,降低审计风险。三是抓好执法检查和廉政回访工作。要检查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证据收集是否齐全,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是否合法,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补救和纠正。?4?5 建立和完善与内部审计相关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 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在相关制度建设上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能够适应现代内部审计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加快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制以及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各医院也应该尽力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实现以制度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只有这样,审计风险才能有效地降低。? 4?6 完善内审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高质量的审计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内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与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防范。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医院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标准作为内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现代审计制度的建立对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内审部门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医院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医院内部审计在高的风险上体现了应该存在也必须存在的价值,这将为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地位的提高,以及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自上而下的重要观念基础。

文章TAG:内部  内部审计  审计  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