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牙碎琴的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碎琴的原文

2,伯牙绝琴的故事

伯牙绝琴失子期,更绝高山流水;最早记述伯牙钟子期知音佳话的是秦代吕不韦的门客所编成的《吕氏春秋》。其中云:“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其他如《列子·汤问》、《荀子》、《韩诗外传》、《淮南子》、《说苑》、《风俗通义》、《五知斋琴谱》、《大别山志》、《琴台纪略》等都有记载,可谓史不绝书。特别是明代冯梦龙所编小说《警世通言》及后人所编的《今古奇观》,使“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更加大众化、民间化,以致家喻户晓,是流传最广的“武汉故事”。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绝琴的故事

3,伯牙善古琴的翻译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领会。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停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就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我让我的声音隐藏在何处才能逃过你的耳朵呢?”——选自《列子·汤问
高山流水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翻译: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再鼓琴。

伯牙善古琴的翻译

4,伯牙鼓琴文言文全篇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看上面答案即可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原文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5,伯牙破琴文言文急急急急啊

方:正。 复:再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让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 寓意: 知音难求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告诉我们要学会珍惜朋友,以及知音的来之不易。珍惜现有的友谊。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译文   伯牙在弹琴,钟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到巍巍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钟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荡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悲痛万分,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发誓终身再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谁能让自己为他弹琴的人了。   不仅仅是弹琴这样,对人才也同样是这个道理。虽有能人,而不能以礼相待,为什么要求人才对你尽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驾驶车马,好马也不能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 注释  伯牙:俞伯牙,春秋时楚国人,善弹琴。钟子期为其知音   绝:断绝.   鼓:弹。   曰: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   之:他。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志:志向。   少选:不一会儿。   汤汤(shāng):水流的样子。   复:再次。   方: 正

6,什么是伯牙摔琴

春秋时,伯牙擅弹古琴,技艺高超,可谓千古绝响,只是恨无知音。一次,他乘船外出,夜泊汉阳江口。那天恰值中秋,明月当空,皎洁如雪,他兴致骤起,取出古琴弹奏起来。一曲未终,琴弦“叭”地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原来,这琴是古传珍宝,能知人测事。琴弦一断,不是有人在暗地偷听,就是有刺客前来。伯牙命随从上岸搜查。这时,岸上有个樵夫走了出来,说:“我在此避雨,听到琴声悦耳,不觉入神,谁知惊动了大人,多有得罪。”伯牙暗自诧异,心想,一个山野樵夫怎么会通晓音乐呢?便请那人上船相叙。 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家有老父,靠他打柴度日。钟子期虽家境贫寒,但颇有志向,每天晚上都埋头读书。钟子期上船后,与伯牙谈今论古,谈琴道乐,十分投机。伯牙拿过古琴弹起来,每弹一曲,子期都能讲出曲子的内容、风格和伯牙演奏时的感情。两人通过音乐,互诉衷肠,抒发各自志在高山流水的胸怀,并结拜为兄弟。天亮时,伯牙和子期依依惜别,约定一年以后在此重会。 第二年中秋之夜,伯牙如约来到达里,但是岸上却不见钟子期的影子,便取出琴来弹奏,琴声低沉悲凉,如泣如诉。几天后,伯牙登岸寻访子期。他在路上碰到一位拄杖挎篮的白发老人,这人正是子期的父亲。他告诉伯牙:子期和你分别后,每夜读书愈加刻苦,却不想劳累过度,几个月前已经离开了人世。死前,他让家人把他葬在与你相会的崖岸上,好让他的灵魂来赴你之约。伯牙抬头一看,不远处果然有一座新坟。 伯牙来到坟前,取出古琴,边哭边弹。可是,周围有些看热闹的人,却拍手大笑。伯牙问:“我悲痛欲绝,为什么这些人却这样高兴呢?”子期的父亲说:“这些人不懂音律,听到琴声以为是在取乐,所以如此。”伯牙听罢,仰天长叹:“子期不在了,谁是我的知音呀!”他扯断了琴弦,把古琴在石头上摔得粉碎。子期的父亲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琴?”伯牙又叹道: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说罢,伯牙恸哭不已。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知音相求、同心相依的佳话

文章TAG:伯牙  古琴  伯牙碎琴  原文  伯牙古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