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马连良的代表剧目有哪些

《白蟒台》《楚汉争》《串龙珠》《春秋笔》《翠屏山》《打登州》《打严嵩》《大红袍》《定军山》《对金瓶》《法门寺》《范仲禹》《汾河湾》《焚绵山》《广泰庄》《汉阳院》《洪羊洞》《鸿门宴》《黄金台》《火牛阵》《祭泸江》《将相和》《借赵云》《九更天》《哭刘表》《哭周瑜》《连营寨》《龙虎斗》《梅龙镇》《南天门》《南阳关》《磐河战》《秦香莲》《清风亭》《清官册》《取南郡》《三字经》《桑园会》《十道本》《四进士》《讨荆州》《铁莲花》《渭水河》《乌龙院》《武家坡》《武乡侯》《小桃园》《雪杯圆》《阳平关》《一捧雪》《雍凉关》《御碑亭》《斩郑文》《战樊城》《朱砂井》《珠帘寨》《状元媒》《赤壁之战》《打鱼杀家》《打侄上坟》《断臂说书》《二堂舍子》《官渡之战》《海瑞罢官》《火烧藤甲》《击鼓骂曹》《六出祁山》《龙凤呈祥》《马义救主》《年年有余》《三顾茅庐》《三娘教子》《舌战群儒》《舍命全交》《审头刺汤》《十老安刘》《四郎探母》《苏武牧羊》《胭脂宝褶》《辕门斩子》《赵氏孤儿》《要离刺庆忌》《青梅煮酒论英雄》《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群英会·借东风》《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一捧雪·审头刺汤·雪杯圆》

马连良的代表剧目有哪些

2,京剧老生戏焚绵山马鞍山清官册的难度各怎么样

清官册前重唱,后重念;还要说一点,马先生只演寇准而杨宝森先生把《李陵碑》合演才叫《杨家将》,前饰杨继业,后饰寇准;而清官册早已有,并非改编,而是杨先生将其合并为一大戏的 焚绵山据说有吊毛等需要武功底子的动作,应该是重唱做打。马派和余派是不同的2种路子,听听说过,没见过,最近张建峰演过,可以看看。 马鞍山应该是重唱吧,只见过周正荣有这戏录音,除外都是老唱片了。 “演戏演人物”,唱念做打也只是体现人物的方式而已,整体的难度还是把握人物
《焚绵山》一名《烧绵山》又名《介推逃隐》此剧为老生、老旦做工重头戏,其烧山时之跌扑,颇费力量,且最容易做得过火,反而不合适死如归之理。故近年来演员很少有人善演此剧。 《马鞍山》一名《抚琴访友》又名《伯牙摔琴》主要角色,俞伯牙(老生),钟元圃(老生)。以老生的唱工戏为主。 《清官册》又名《审潘洪》一人分饰两个角色,前演杨继业,后演寇准,表演的难度很大。
《焚绵山》的难度应该最大,《清官册》次之,《马鞍山》较易吧。
《焚绵山》《马鞍山》现在很少有人唱,《清官册》是马连良根据全部《杨家将》改编的,他演一个人物。
清官册,一般的演法是要前后去两个人物,难度会大一点。

京剧老生戏焚绵山马鞍山清官册的难度各怎么样

3,黄庭坚写的清明的诗意

黄庭坚的《清明》诗别有一格,   它从清明想到人们的各种活法,   想到了人生的不同价值。   它写的不仅是景,是情,更是理,是人生之理。   全诗是这样的:   清 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   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   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   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   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   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   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   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黄庭坚写的清明的诗意

4,清明是杂来的

节日起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2]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为了思念死去的亲人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清明节气和寒食节的结合
王母诞晨

5,清明节的由来

楼主.你好!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这就形成清明.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咋这么多人问.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图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2]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6,清明古诗的意思

全文意思: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处:唐代杜牧的《清明》。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扩展资料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创作背景: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清明
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由写客观转入状摹主观,着重写诗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 。诗人融景伤怀至极,而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 结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明了上句诗人问路的对象 ,“牧童遥指”把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前面哀愁悲惨迥异的焕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热心甜润的声音,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韵致诗的前两句创造了一幅凄迷感伤的艺术画面,后两句则创造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前抑后扬,对比交错,相映成趣。与诗人的感情脉搏一致。
杜牧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含义: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杜牧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含义: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手法:借清明是的景物抒发自己思乡的内心。 主题: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感情:思乡之情。 感悟:独自在外的人在节日时是倍加想家的。
杜牧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含义: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手法:借清明是的景物抒发自己思乡的内心。 主题: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尖现的雨中问路图。 感情:思乡之情。 感悟:独自在外的人在节日时是倍加想家的。 高翥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注释](1)纷然:众多繁忙的意思。(2)九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人指阴间。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过阴间呢? 高翥(1170~1241) 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高翥是江湖派中较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一些诗具有民歌风味,如《秋日田父辞二首》写农村风俗,语言朴素自然;《春情四首》如民间情歌;《无题》诗也写得与竹枝词相仿佛,如:"风竹萧萧淡月明,孤眠真□可怜生。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是几更?"他擅长以平易自然的诗句写出寻常不经意的景色,如"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晓出黄山寺》),把草色和溪流、菜花和杨柳这些常见的景物写得相映成趣。《多景楼》以深秋晚景衬托故国之思,笔致雅淡。 所著《菊□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信天巢遗稿》,有《四库全书》本。万宽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现代】万宽 满城风絮一层纱,寂寂青山不见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间孤月映梨花。 关于“人间孤月映梨花”的理解,为何是“人间”,因为“斯人已殁”而“月亮尚在照临世间”,为何是“孤月”,因为斯人在时,月亮寄托着素洁的情怀,是斯人最好的知己,当斯人作土,便会痴痴地想“是否月亮也会因为我的离去而觉得孤单呢?”为何是“梨花”,首先清明正是梨花开放的时节,坟前也往往植有梨树,“梨花”的谐音正是“离花”,代表着离别,更重要的是“梨花”和“孤月”一样“清华”,斯人虽去,但斯人的精神却化为梨花长存世间,这样的例子在“青陵台上相思树”的典故中可以应证,化用一“映”字,不仅把月光照映在梨花之上的清冷,高远,沉寂的视觉美感传达出来了,而且让梨花和月亮又照应在无声的对话中了,诗人正是通过梨花在此死而复生了。(寂寥江上客) 3句上承“不见家”,想象自己未来也是一样的归宿,感慨遂生。3句也照应到了题目,清明日,在满城风絮中茫然而望,青山隐隐,家山何在?3、4想象自然,感慨很深,意境极美。孤月与梨花都不是实指,作者只是以这个意象来形容自己的清高与才华。百年之后如何谁也不知道,作者能如此预想,可见自视极高。(承景含光)黄庭坚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王禹偁诗《清明》 【诗歌原文】 清明 【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全诗用十蒸为韵,首句借用八庚韵。故前面将蒸与庚青同列了。现代诗词《清明》 春意注遍山水间,风调日和清明天。 识得古今人生在,烟雨山川泣英贤。——选自《读月楼诗存》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文章TAG:焚绵山  马连良  代表  剧目  焚绵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