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原的葬身之处在哪里

汨罗江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也是因此而来的。
鱼肚子里的

屈原的葬身之处在哪里

2,屈原有几个

屈原墓位于汩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
1
两个吧,一个是他的葬身之地汩罗河;一个是后人建造的位于汨罗市城北笥山东汨罗山顶的屈原墓,有墓冢十二座。

屈原有几个墓

3,关于屈原的陵墓

屈原姓芈屈氏,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是王族,理应葬在皇陵。后面那个问题不知道
屈原贬至现汨罗,死后葬于汨罗山,此前应非楚国之皇陵。屈原投江后,几天后才被渔民捞起,但他的头免不了被鱼吞食了部分。据说他的女婿为了保全他尸体把他打了个金头埋了,因怕被人挖了坟,所以弄了假坟,写了他的名字

关于屈原的陵墓

4,屈原的故居在那里

 屈原墓位于汩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这些土堆前立有“故楚三闾大夫墓”或“楚三闾大夫墓”石碑,是屈原12疑冢。  据传公元前278年的农历5月5日,屈原投江自沉,汩罗江边的百姓纷纷划着各自的船只往屈原投江处,想抢救这位爱国诗人。人们担心江中的鱼虾啃噬屈原,在划船前往营救的同时,纷纷把自己船上的粽子投向江中喂鱼虾,由此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湖南汨罗

5,邮票200728T44屈原墓是否在邮票199418T66屈原祠中

2007-28长江三峡库区古迹(4-4)屈原墓,位于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东1.5公里的向家坪1994-18长江三峡(6-6)屈原祠内。“屈原祠”又称“清烈公祠”,山门为牌楼式,大殿明代木构建筑手法设计,殿后的屈原墓为后世营建的衣冠冢。上述2枚邮票为同一题材,邮票图分别反映外景屈原祠内景屈原墓。
你好!不是,屈原12疑冢在玉笥山东5公里汨罗山上;屈原祠在秭归县东1.5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相传屈原12疑冢是屈原墓?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6,屈原的墓志铭是什么

墓志铭为: 大夫名平,字曰灵均。太岁在寅,诞生乐平。皇考伯庸,帝高阳之苗裔;始祖屈瑕,以封邑而为姓。 大夫一生,忧国忧民。内举贤能,外御强泰。适张仪入楚,郑袖弄权。大夫罹难,披发行吟。山河破碎,汨罗冤沉。 呜呼!大夫一生,正道直行。逸响伟辞,文苑丰碑;高风亮节,焜焜耀炳燐。怀沙赴渊,鬼哭神惊。传神鱼负尸,归瘗故里,实衣冠之冢,乡里父老之情。 而今水回千里,墓室蒙泽。择地迁葬,永慰忠魂。 公元一九八二年夏吉日立。
“贤士无名,馋人高张”,致使你“信而见疑,忠而被謗”。乱世浮沉,报国无门,于是你由信而疏,由疏而黜,由黜而放。在那几十年流放岁月里,你于举世皆浊中独清,你在众人皆醉中独醒。为哀民生之多艰,你长息而掩泪;为上下而求索,你于漫长路上独行。还乡而不能,思君而不得,颓波不能挽,秦兵不能却。为唤楚人抗敌救国,你以血讴歌,投江殉国。汤汤流水,滚滚波涛,你戛然一身,仅怀拥一胸才气,腹含一枚赤胆,投身汨罗江。那一秒,这一缕赤红泣血的艳美灵魂以挣脱了世俗的枷锁,随着江水平平仄仄地流过漫长岁月,滋润着每一个志士的心田。这瞬间的悲壮,便在岁岁年年坚实的粽角中变为深沉的永恒。

7,屈原墓地在哪

关于屈原自沉地,一般都认为乃长沙汩罗。《水经》云:汨水亦谓之罗水,汨水又西经罗县北,汨水又西经玉笥山。注曰:本罗子国也。故在襄阳宜城县西,楚文王移之于此。秦立长沙郡,因以为县。《湘水注》谓:汨水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沉于此,故渊潭以屈为名。东汉王逸说得更为明白:屈原是效彭咸沉身于渊。彭咸者,乃颛顼的后世子孙,楚人的祖伯,是个胸怀大志、刚正不阿、不从流俗,而遭遇与屈原有所相似的人,这使屈原对他怀有更深一层的感情,并在作品中屡屡提及,如愿依彭咸之遗则、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等。彭咸既投汨罗,屈原必当从之。但有学者指出,王逸之说不可信,自宋代朱熹起就已存疑。说屈原投汨罗而死,本贾谊所云,显系贾生假地同名有感而吊之,故司马迁亦沿其说而后传。今查罗子国,即荆山地区古国的地名,熊姓,楚文王时曾南迁今湖北枝江县,后又南迁至今湖南的汨罗,秦立长沙郡,罗为县。考查罗,发现还有一处古地名。《姓名急就篇》云:罗氏颛顼后,封于罗,子孙国以为氏。春秋时称房渚,一名防渚,后改为房州,即今湖北房县,为楚祖先生息之地。屈原所云终古故居、返故乡、必首丘即此之谓也。人将死仍不忘其宗祖,且必行其祖先之程而逝,这正是屈原临终之前的悲切之言,即他将赴古罗水而死。可见,屈原从汉北放逐到江夏,很可能又从江夏回到了罗的沧浪之渊,湖北房县的江湘之渊,祖先颛顼于罗的故地,故屈原回故地而死与理甚合。 至于屈原真墓何在,有一种传统的说法认为湖南汨罗县玉笥山上屈子祠西侧一华里的乌龟山战国墓乃是屈原真墓。但也有人否认此说,认为屈原墓在汨罗山。在京广铁路汨罗车站以北约五里左右的泪罗江对岸,有一片连绵趄伏的丘陵,名叫汨罗山,山上有屈原墓。明《一统志》载:屈原墓在汨罗山上,汨罗山即今烈女岭,在汨水东北。后人将此山称烈女岭。清《一统志》亦载:屈原墓在汨罗山。联系唐杜佑《通典》中罗江有屈原家的说法与明清《一统志》的记载是一致的。考古发现还证实,汨罗山是楚人与罗子国人共同的墓地,罗子国与楚国同宗,屈原是楚国人。屈原死后,人们将他的遗体埋葬在与其同宗的罗于国故土泪罗山上,是有其必然性的。奇怪的是,当时屈原墓竞没有古墓碑,据析这是因为先秦时代没有树碑以志墓主的习俗。直至东汉,才有此俗。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屈原墓共有12座,大小几乎相等,都是高五六米,底盘约八米,四周环植扁柏、青松。墓前均立一石碑,上面刻着故楚三闾大夫之墓,何家为真,无法辨别,这就是所谓的屈原十二疑冢。 十二疑冢的由来民间有各种传说。其一是说屈原怀沙自沉于汨罗江后不幸被鱼鳖啮食了一边头面,屈原的姐姐便用黄金铸了半个假头镶嵌安葬,为防盗棺,才筑起了12座大小相等的疑冢,以乱人耳目。其二是说屈原怀沙自沉后,在楚国老百姓中引起了巨大震动,人们不仅以划龙舟、吃粽子等方式来悼念屈原,并且狠狠打击侵入楚国的秦军,立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秦军对此十分害怕,认为是屈原的忠魂不散,非要掘墓毁尸不可。人们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于是又筑了11个假坟,用来迷惑秦军。其实,屈原墓的墓碑,树于唐以前很久,后逐渐泯没。加之这一带方圆四华里内,大型封土堆很多,于是便渐渐派生出十二疑冢的传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人们又选了11个高大的封土堆,逐一刊碑立石,文为三闾大夫之墓,凭添混乱。有人以为,墓虽多,屈原的墓必在这12座中是无疑的。事实果真如此吗?看来,要揭开屈原自沉地点和墓地之谜,尚需进一步的考证和查实。
两个吧,一个是他的葬身之地汩罗河;一个是后人建造的位于汨罗市城北笥山东汨罗山顶的屈原墓,有墓冢十二座。]
湖南汨罗

文章TAG:屈原墓屈原  屈原墓  葬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