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

瓮城,为古代城池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封建时代,为加强城池的防守能力,古人会在城门外(少数在城门内侧)修建一座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这就是“瓮城”。古人修建的瓮城,其两侧与城墙相连,在瓮城上会置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以此来有效地的阻止来攻城的敌人。与此同时,瓮城作为保护城池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城门是不会与所保护的城池的城门在一条直线上的,这般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延缓敌人进攻城池的时间,让守城将士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排兵布阵,同时不放在一条直线上,还有阻止攻城槌等武器的再次进攻。如果放在一条直线上,攻城槌就可长驱直入,直攻瓮城所保护的城池的城门外,而不放在一条直线上,以攻城槌这样巨大的攻城武器,它的移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如果要再次进攻城池,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这将极大方便守城将士的布防。总得说,瓮城的功能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强城池的防守和攻击能力,以此来阻挡敌人的攻城行动。那这瓮城是怎么来的呢?“瓮城”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的史学界并无定论,但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瓮城雏形是匈奴人所修建的统万城。而在当时,至五代前,中原地区都没有修建瓮城的习惯,当时的大都市长安、洛阳等都没有修建瓮城。至于当时中原地区为何不置瓮城,大概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中原统治者热衷于修建那些壮丽的城池,而对于瓮城这种破坏城池美感的建筑,他们自然是不会修建的。“瓮城”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是在北宋曾公亮所著的《武经总要》一书中,其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也就是在五代至北宋时期,瓮城开始流行于中原地区,此时中原地区的州县城池多会修建这些或圆或方的瓮城,如北宋时期的苏州、襄阳。当然,若说“瓮城”最普遍,最完备的时期,那无疑是明朝。明朝时期,明廷十分重视对城市的防御,此时在南京应天府、中都凤阳府、北京顺天府、西安、归德、平遥等府州县,及山海关、嘉峪关等关隘,都设置了瓮城。现如今被誉为“天下第一瓮城”的聚宝门(今中华门)就是由明廷在洪武八年(1375年)修建而成的。聚宝门是现存的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瓮城。“聚宝门”城门置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呈“目”字形结构,每道瓮城均有一门一闸,各城门都有铁片包裹而成,并由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拉动。同时,“聚宝门”共有27个藏兵洞,共可藏兵三千余人。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它有什么功能

2,瓮城在古代城池中是如何出现的有何功能

瓮城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城门关起来很费劲——所以进出城门的时候,如果敌人突然冲过来,我方还来不及把城门关上,那就完蛋了。现在很多人用惯了自动门,对于特别大特别重的门都没印象了。小学的时候,校门就是很大的铁门,虽然门下面有轮子,但是很多生了锈,推起来特别费力。那个时候班级执勤就要关校门,一个小朋友根本推不动,要四个男生一起推。当然小朋友人小力气也小,但这个场景还是说明一些事情:以前的门,关起来是个体力活。而且也是个技术活。以前的城门,为了防止被撞车,不光很厚重,背后还有横木,有些还有铁锁。横木要完整得插上去,可能也需要两个人抬。现在有时候去参观古城,如果赶得早,正好遇上开门,整个门要开起来,也可以好一会儿。如果打仗的时候,关门要这么许多道手续,那就可能有危险。为什么呢?敌人的先锋可以强行冲过来,赶在城门合上之前,拼死挡住不让你关上。然后铁骑大军再冲一冲,整座城就完蛋了。也许有人要讲,以前守城门的士兵,都受过训练,关城门应该很熟练吧。即使关门的人很熟练,战时,人员物资进出城门,往往速度会很慢。举个例子,南朝侯景之乱的时候守台城,梁军被堵在城里。这样下去早晚粮草都要吃完。怎么办呢?有人就想组织一次主动出击。想法是好的,但是没打赢,没打赢以后,大家就拼命要往回逃。逃一逃,自相踩踏不说,到了城门口乱作一团,后面的急着要回城,守城的人害怕敌人跟上来,想早一点关城门。这样一来,无端增加了许多损失。怎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瓮城啦。瓮城可以有两道甚至多道门,这样大家进出城的速度就快了。进了城以后,也不能进入主城,因为还有一道门!只能先在瓮城里等一等。等瓮城的门关上,主城门再开,这样就没问题了。敌人跟进瓮城了怎么办呢?不要紧,瓮城周围都是城墙,安排好弓箭手,来一个射一个。所以说,有了瓮城,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城门进出的问题啦。提到“问”这个字,很多朋友都会想到“瓮中捉鳖”这个成语。“汶“是一种比罐子大,比缸更小的容器,而“瓮城”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外形类似于“瓮”的小城。“瓮城”主要建在城门的外面,起到保护城门的作用。在古代的要塞争夺战中,要塞四周都是高墙,古人缺乏必要的爆破工具,很难能够推倒高墙。因此古代攻城的一方往往会集中兵力冲击城门,将大门撞开后杀入要塞。在这种情况下,要塞的防守一方不断地加固城门的防御力量,护城河和瓮城也就被发明出来了。我国最早的“瓮城”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陕西神木,在神木地区出土的石峁遗址中,考古人员就发现了“瓮城”的踪迹。石峁遗址中的“瓮城”并非是半圆形的,而是长方形的。石峁遗址“瓮城”的右侧有一个偏门,这个偏门同城门的入口呈九十度角,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敌人长驱直入,给防御人员关闭城门赢得时间。我国后来出土的“瓮城”中,大多采取了这类设计,“瓮城”的城门和主城的城门都留有一定的角度差。由于修建“瓮城”的前提是整个城市四周都建满城墙,所以“瓮城”在被发明后,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使用。一直到了唐朝末年的时候,随着城墙基础建设的逐渐完备,“瓮城”才开始大量的使用。唐朝末年的“瓮城”不仅担当防御的任务,还能够起到诱敌深入围歼敌人的效果。当时的“瓮城”除了城门之外,还会有一个闸门,假如敌人涌入“瓮城”之后,瓮城城墙上的士兵可以放下闸门,将冲进去的士兵关在“瓮城”之中。因为瓮城是一个半圆形的防御工事,被围困的人会四面受敌,要么选择投降,要么就被城墙上的人乱箭射死。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发生过一次“瓮中捉鳖”的战争,后梁朱温手下的将领朱珍带领军队进攻郓州,中了敌人诈降的计谋,军队被困在了郓州的“瓮城”中,郓州人用石头和弓箭攻击被困的军队,最终朱珍全军覆没,独自逃回了后梁。在央视版的《水浒传》中,也有关于瓮城的描述,梁山的军队在进攻南京的时候,几员大将为了强功冲进了“瓮城”里面,被方腊放下闸门关住,最终全部被射杀。“瓮城”在防范骑兵的时候效果最为明显,假如没有“瓮城”的情况下,城门一旦被打开,骑兵就能够长驱直入。而在有“瓮城”的情况下,骑兵能够发挥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了。在蒙古灭南宋的战争中,没有“瓮城”的临安城被蒙古骑兵轻而易举的就攻占了。而有“瓮城”的钓鱼城,竟然独立支撑了整整36年,最后在得到忽必烈饶恕全城人性命的承诺后,钓鱼城才主动地投降。到了明清时期,“瓮城”的规模越来越大,起到的防御作用也越来越强。不过随着热兵器时代的来临,城墙的防御作用逐渐的丧失,“瓮城”也就失去了以往的防御性作用。因此在近代以来,国内大部分“瓮城”都被拆除,现存的都是一些较大的旅游景点“闻城”。

瓮城在古代城池中是如何出现的有何功能


文章TAG:瓮城瓮城  古代  城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