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禁烟大臣林则徐也说过那句名句“苟利国之生死,岂应因祸得福而避之”,表达了天下为公的志向和信念,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就是个人只要做了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或工作,就不会计较富贵得失,春秋时期,郑的财产被人诽谤,他说“苟利社稷,与它同死同活”,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1、‘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嘛意思?!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就是个人只要做了对国家有利的事情或工作,就不会计较富贵得失。数据扩展: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这句话出自《礼记》,儒家。“君有其志,民凭其德,苟利国,不求富贵;儒家有洗澡之德,常洁身自好,以德沐浴。”2、这句话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胸怀和高度的责任感,影响了后世。清末禁烟大臣林则徐也说过那句名句“苟利国之生死,岂应因祸得福而避之”,表达了天下为公的志向和信念。3.《礼记》又称《小戴礼记》,相传由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所撰,西汉礼乐学家戴胜编撰。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规文集,共20卷49篇,主要记录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和儒家思想的汇编。
2、根据《左传》的记载,春秋时期,郑的财产被人诽谤,他说“苟利 社稷,与它同死同活”。纪乔(?——前522),子曰生,子曰美,他是郑国的贵族,郑国(今河南郑州新郑)人,与孔子同时代。他是郑穆公的孙子,又是他儿子的孙子,所以人们也称他为公孙桥和郑子禅,因为以父为姓,所以也叫华侨。他在(公元前554年)时被任命为清,是当时最著名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543年至公元前522年统治着郑国,子产没有传世著述,其言行主要载于《左传》、《史记》等书。
文章TAG:苟利 不求 林则徐 国家 社稷 苟利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