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语文课外古诗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语文课外古诗

2,课外古诗词有哪些

课外古诗词有:1、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4、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5、君子虽在他乡,不忘父母之国。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7、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8、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课外古诗词有哪些

3,有关课外的古诗词

课外的古诗词所见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有关课外的古诗词

4,课外积累的古诗词有哪些

课外积累的古诗词有: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翻译: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君不见》翻译:那黄河之水那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再也没有回来。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翻译: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翻译: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5、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翻译:白莲不事铅华,不争奇斗艳,这种无情有恨的神态,何人能够欣赏?只能在晓月清风的陪伴下寂寞地自开自落的时候。

5,急急急急适合初二课外古诗词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

6,初中课外古诗词有哪些

初中课外古诗词如下:1、《龟虽寿》作者:东汉末年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2、《夜雨寄北》作者: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水鸟。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5、《观书有感》作者: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7,关于课外的古诗

1.题画竹 2.北陂杏花 3.海棠  清·郑板桥 宋·王安石 宋·苏轼  四十年来画竹枝, 一陂春水绕花身, 东风袅袅泛崇光,  日间挥写夜间思。 花影妖娆各占春。 香雾空蒙月转廊。  冗繁削尽留清瘦, 纵被春风吹作雪, 只恐夜深花睡去,  画到生时是熟时。 绝胜南陌碾成尘。 故烧高烛照红妆。  4.新晴 5.台城 6.丰乐亭游春  宋·刘攽 唐·韦庄 宋·欧阳修  青苔满地初晴后, 江雨霏霏江草齐, 红树青山日欲斜,  绿树无人昼梦余。 六朝如梦鸟空啼。 长郊草色绿无涯。  惟有南风旧相识, 无情最是台城柳, 游人不管春将老,  偷开门户又翻书。 依旧烟笼十里堤。 来往亭前踏落花。  7.秋浦歌 8.渔翁 9.乌衣巷  唐·李白 唐·柳宗元 唐·刘禹锡  白发三千丈, 渔翁夜傍西岩宿, 朱雀桥边野草花,  缘愁似个长。 晓汲清湘燃楚竹。 乌衣巷口夕阳斜。  不知明镜里, 烟销日出不见人, 旧时王谢堂前燕,  何处得秋霜。 唉乃一声山水绿。 飞入寻常百姓家。  回看天际下中流,  岩上无心云相逐。  10.书愤 11.饮酒  宋·陆游 晋·陶渊明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8,课外古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六代代》 彼一时,此一时也。《孟子》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庄子》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礼记》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警世通言》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晋书》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挂羊头,卖狗肉。《晏子春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容斋续笔》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晋书》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左传》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 祸兮福气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游记》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史记》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卖柑者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别寿》 本是同根生,想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捐躲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死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左思《咏史》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咏史》(世胄:世家子弟)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刘世庆《世说新语》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何逊《赠诸游旧》(迟暮:晚年)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陈子昂《春夜别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念。----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李白《古风》(冠缨:官帽,此指官吏)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9,课外古诗词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描写春天的古诗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 朱 熹《春 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苏 轼《惠崇春江晓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 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 唐 杜甫《春运》 肃肃花絮晚, 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 春远独柴荆 ~~~~~~~~~~~~~~~~ 唐 杜牧《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春事到清明, 十分花柳。 唤得笙歌劝君酒。 酒如春好, 春色年年如旧。 ~~~~~~~~~~~~~~~~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 唐 韩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 刘因《探春》 道边残雪护颓墙, 城外柔丝弄浅黄。 春色虽微已堪惜, 轻寒休近柳梢旁。 ~~~~~~~~~~~~~~~~ 唐代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 唐 王涯《春游曲》 万树江边杏, 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 照在绿波中 ~~~~~~~~~~~~~~~~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唐)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10,求适合中学生课外读的古诗词

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文章TAG:课外古诗词课外  古诗  古诗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