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CharlesFord奉英国政府命令到广西勘察肉桂产地,采集鲜的和腊叶标本,发表了《中国肉桂的描述和杂志》一文,报道当时肉桂在中国广西主要产地、栽培和加工方法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肉桂种植面积6600公顷,桂皮产量3500吨,经过多年的发展,至“八五”期末,肉桂面积为10.6万公顷,桂皮产量1.67万吨;2005年底广西肉桂的规模种植面积13.7万公顷,年产桂皮3万吨。
1、中药肉桂心哪里最地道?
中药肉桂,肉桂心属于“广药“,当然是两广的最地道,特别有“八桂“之称的广西,更地道,而广西中,梧州岑溪,藤县,玉林,贵港,崇左等市产的更好。肉桂,肉桂心入药,更是很好的香料,我老家的山上就种有不少,桂生桂阳,肉桂在秋后剥皮,阴干而得。桂有数种,肉桂多从牡桂剥皮而成,气味甘辛有大热小毒,利肝肺气,解表逐寒,治寒冷之疾。
2、肉桂茶哪里生产的最好?
肉桂茶原产地是武夷山,肉桂是福建省武夷山岩茶中著名花色品种之一。别名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在清朝时期就已享有盛名。肉桂除了具有岩茶的滋味外,其香气的辛锐持久也备受人们的欢迎,网络茶友品论:肉桂的桂皮香比较明显,夹带淡淡的乳香,香气久泡犹存;入口醇厚而鲜爽,汤色澄黄清澈,叶底黄亮,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
3、为什么广西自古盛产肉桂?
根据我掌握的研究资料,关于广西肉桂的栽培历史,简要陈述如下:广西肉桂的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史料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记载了秦汉时期已对肉桂的栽培、认识和利用,并列为记载品种的上品,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宋淳熙年间(1172年),范成大著的《桂海虞衡志》中就有关于广西容县、平南等地肉桂种植的记载。
据《平南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年(1663年),平南县六陈、大坡、大安等地广种肉桂;平(南)、桂(平)、藤(县)、容(县)山地农民多种桂为生,是时桂皮百斤值银七、八两。同治末于大安设局收桂税,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大安税局年收桂税四、五万两。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县产桂皮7478担,值银35619元,桂油386担,值银37936元,
据《岑溪县志通讯》记载:清乾隆四年(1739年)岑溪市各地已“广种桐、茶、胶、桂等经济树种”。据《防城县志》记载,肉桂生长在防城已有600多年历史,原是野生的,后改良为人工种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驻钦州防军分统宋安枢、凌霄,合股于十万大山的马嘟、叫岐、大塘等地,发动地方军民大面积种植茴桂。
现仍有部分桂树生长,据《藤县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藤县的桂皮已畅销港澳地区,转口销往西欧各国。据《桂平县志》记载:“县以桂名,桂,其土产也,县之宣二里有紫荆山,数十年前产桂最良,客游于浔者,争购紫荆桂”。民国24年(1935年),出口桂皮7478担,桂油388担,据嘉庆17年(1812年)所修《永安州志》(永安为广西蒙山县旧称)记载:永安民间广有肉桂栽培,以桂皮作货物交易换取生活必需品。
清道光年开始,广西肉桂产区的容县、藤县、平南、桂平、防城、东兴、那坡等地桂农懂得肉桂的综合加工,利用枝叶蒸桂油,是时每50公斤枝叶得油0.25公斤,鸦片战争后,广西各产区生产的桂皮和加工的桂油经南宁、梧州口岸转运,经香港中转大量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国外称之为“广西桂”、“广西肉桂”。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CharlesFord奉英国政府命令到广西勘察肉桂产地,采集鲜的和腊叶标本,发表了《中国肉桂的描述和杂志》一文,报道当时肉桂在中国广西主要产地、栽培和加工方法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肉桂种植面积6600公顷,桂皮产量3500吨,经过多年的发展,至“八五”期末,肉桂面积为10.6万公顷,桂皮产量1.67万吨;2005年底广西肉桂的规模种植面积13.7万公顷,年产桂皮3万吨。
文章TAG:肉桂 广东省 广东省哪里产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