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庄子》一书所载的徐无鬼,是战国时的一个隐士,曾是魏国缗山人,二、广州市郊琶洲村徐氏先祖元魁原籍河南省,在南宋时,因避战乱而南迁,曾栖居于广东南雄珠玑巷,继又迁至广州市郊之长洲(今属黄埔区)落脚后又分为四路,各迁往琶洲、赤沙、台涌、江贝四处分别定居,而元魁则居琶洲。
1、你的姓氏祖籍是哪里?
我姓陈,在中国算得上大姓,因为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由此可见陈姓人数之多。我们这些陈姓宗亲都有一个统一的,可考证的祖籍,那就是江洲,也就是现在的九江市,现在很多继续传承着陈姓古时家风的陈姓家庭中,都在家中显著位置悬挂着“耕读传家”,“义门世家”之类的字画匾额,在家族中流传着“天下陈姓出义门”的传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北宋时期说起,公元1063年,嘉祐八年,位于江洲的义门陈村迎来了骨肉分离的一天,这个北宋闻名全国的超级大村庄在一片悲痛欲绝的哭喊声中,被迫分离。而在此之前的义门陈村,3900余人聚居一起,已经322年,这个村庄从公元731年开始建立,由陈姓始祖陈旺创建,先后多次受到唐宋两朝帝王的亲笔旌表,“义门”称号由此而来。
(百犬同槽)根据诗人陆游著作记载,唐朝时的义门陈村,每天到开饭时间,近千人坐在一起共同进餐,秩序井然,不仅如此,村中养的100多条狗都在一条废船中进食,称为“百犬同槽”,“一犬不至则群犬不食”。唐僖宗不信有此等奇事,派人送来一百多个肉包子喂狗,看看真实的反应,果然,包子倒到破船里后,一条小狗先叼着一个包子向柴房奔去,原来柴房中有一只年老体衰的狗,这些狗要先喂它吃了后,自己才吃。
(义门陈分庄图)到嘉祐七年,义门陈已经历了322年,全家3900余口,田庄无数,按需供给,还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大学——东佳书院,专门教育陈姓子弟,宋仁宗在包拯、文彦博等人的建议下,为抑制义门陈进一步发展,对朝廷造成威胁。同时,也希望以义门陈事迹为样板,教化全国人民,在同年七月,派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治奉旨对义门陈进行监督分析,并赐予291块金牌,将江洲义门陈分为291庄,依次抓阄分迁至各路、州、镇。
2、广州徐氏由哪里迁徙而来?
徐氏族人迁入广东各地路线分析一、宋仁宗皇祐年间,徐信公(泽江)中进士,历官中书台谏,娶董氏生三子:长宗善,次宗理,三宗远,其携三子从江南来广东南雄珠玑巷。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因天灾人祸,举家南徙立派,长子宗善为南岸房,分布于南海白水塘,顺德伦教、马村、南畔、东莞、新会、德庆,高要、阳江、鹤山、开平、恩平等地。
次子宗理为茅洲房,分布于南海茅洲,清远、石城、灵山、三水等地,三子宗远为三华房,分布于广州泮塘,龙归北村,南海紫洞、谭头、河顺、官窑,顺德容奇、马村,花都市区三华村、五华村,公益、大华、新华,博罗市镇平等地。二、广州市郊琶洲村徐氏先祖元魁原籍河南省,在南宋时,因避战乱而南迁,曾栖居于广东南雄珠玑巷,继又迁至广州市郊之长洲(今属黄埔区)落脚后又分为四路,各迁往琶洲、赤沙、台涌、江贝四处分别定居,而元魁则居琶洲,
3、广州人的祖籍大多来自哪里?
我们白云区,旧称上番禺,各村均以氏族聚居,大的村落可达到万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宋未元初,受兵祸南下的,而当中很多江浙地区的,从江西,湖南进入广东!现在的韶关南雄市,珠玑巷就保存各氏族南下记录,并建有大量宗祠,供后人拜祭先祖!我们谢氏在珠玑巷,除旧祠外,又新建了一座新祠,供各地的謝氏宗亲联络,拜祭!并在2019年未举行了开祠大典,除两广外,各地都有谢氏宗亲到场庆祝!。
4、“徐”姓发源地是哪里?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
文章TAG:祖籍 徐氏 姓氏 广州 广州徐氏祖籍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