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密传 陈太秋与友期

这句话的解释是: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原文是这样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如下: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1)刻画了李密孝顺的性格特点,表现在: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2)给人:要懂礼貌、懂诚信

李密传 陈太秋与友期

2,李密传怎么翻译

李密字法主,是真乡公李衍的侄孙。祖父名耀,仕北周封邢国公。父亲李宽,勇猛善战办事的才能和谋略都超过一般人,从北周至隋,屡次担任将领职务,官爵升至柱国、蒲山郡公,号称名将。李密长于谋划,文武双全,志向和气量雄伟而远大,经常以助人为己任。开皇年间,继承父亲的蒲山公爵位,于是分散家产,救济亲戚朋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与杨玄感结为生死之交。后来改变平日志向,强自克制,闭门苦读,专心研习尤其喜好兵书,常在口中诵读。拜国子助教包恺为师,听他讲授《史记》、《汉书》,学习时精神振奋,忘记疲倦,包恺的其他弟子,水平都在李密之下。大业初年,皇帝授予他亲卫大都督的官职,这不是他所喜欢的工作,于是托病辞官归家。待到杨玄感在黎阳时,有背叛隋的打算,暗中派家童到京城约请李密,叫他同弟弟玄挺等一道赴黎阳。杨玄感起兵时,李密来到,玄感十分高兴,把他当作主谋的人。玄感向李密求计,李密说:“我有三条计策,请您 选择。现在天子率军出征,远在辽水之外,那地方距离幽州,远隔千里。那里南面有大海相阻隔,北边有胡戎的祸害,仅中间有一条道路,按理说是极其艰难危险的。如今您拥有重兵,可出其不意,长驱直入蓟州,径直掐住咽喉要道。 前面有敌国高丽,后退又无归路,不出十天一月,他们携带的粮食必定耗尽。那时只要举起战旗一召唤,他的部下会自动前来投降,不用打仗就能擒敌,这是上策。再说关中地区四面险要,是天府之国,尽管有卫文升在那儿,但不必在意。现在应当率领部众,经过城镇切勿攻打,轻装行进,务必早日西入关中。天子即使还都,也已失去了险要屏障,我们占据险阻然后对付他,必能战胜,真可谓万全的态势,这是中策。倘若随近就便,先出兵东都,唐一报告皇帝,他们势必坚守。领兵去进攻作战,必定拖延年月。谁胜谁负,很难预料,这是下策。”玄感听后却说:“不然。您的下策,才是上策呢。如今众官员的家属全在东都,如不攻取它,怎能震动众人?而且经过城镇却不占领,怎能显示我军威风?”李密的计策终于未能实行。

李密传怎么翻译

3,谁能帮忙把隋书李密传翻译一下

《晋书·孝友传·李密传》译文: 西晋的李密,犍为人,父亲早死,母亲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恋母情深,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有时间就当众讲解阐述自己的学术理论而忘了疲倦,拜谯周为老师,周的门人把他和子由、子夏相比。 (李密)年轻时在蜀国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能擅长辩论,吴地的人很称赞他。蜀国被(晋国)平定之后,泰始年间,皇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岁大,无人奉养,就没有听从皇上的诰命。于是向皇上上书说: …… 表文呈给皇帝,皇帝看了说:“李密的孝名,果然不假啊!”就停止下诏。后来刘氏病故,李密服丧完毕,又被封为洗马,到洛阳做官。司空张华问他:“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密回答说:“可以称作第二个齐桓公。”张华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李密说“齐桓公任用管仲而称霸,任用竖刁而身死虫流。安乐公任用诸葛亮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使国家灭亡,所以说他们的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张华又问:“孔明为什么话多?”李密说:“以前舜、禹、皋陶在一起说话,可以简洁雅致;《大诰》是和普通人说的,应该细碎。和孔明辩论的人没有一个是他的对手,所以(和普通人)说教有些细碎。”张华赞许他的说法。 李密被派去做温地的县令,他憎恨厌恶手下做从事的人,曾经在给别人的信上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回到朝廷做事,但朝廷里没有能帮助他的人,于是只能改任为汉中太守,自己常因为失去机遇而心怀不满。等到有一天在东堂设宴,皇帝下诏叫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写道:“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看了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上奏章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在家中去世。
到底是隋书还是新唐书?

谁能帮忙把隋书李密传翻译一下

4,李密传 翻译

原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挛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他们在文学上皆很造诣。 ④虫沙:比喻战死的将士或因战乱而死的人民。此指死亡。 ⑤安公乐:刘备之子刘禅。翻译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死在自己家中。
不会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皇帝看了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死在自己家中。

文章TAG:李密传李密  密传  陈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