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写乡村的古诗

手头有三首,复制给你供参考: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建《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我这里有首一七体古诗,(好像是唐朝李绅所作,记不太清了)《庄》庄。庄,庄。临堤,傍岗。青瓦屋,白泥墙。桑麻映日,榆柳成行。山鸡鸣竹坞,野犬吠村坊。淡荡烟笼草舍,轻盈雾罩田桑。家有余粮鸡犬饱,户无徭役子孙康。 此诗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隐居田园,与世无争的心境。

关于写乡村的古诗

2,古诗村居乡村四月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乡村四月》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州,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古诗村居乡村四月

3,辛弃疾的村居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②,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注释 〔注释〕 ①:媪:音奥上声,老之韵。于老妇之敬称。 ②:无赖:无奈。顽皮。 赏析 赏析 〔赏析〕 这首小词近年来各种选本多已入选,有的选本还有简单说明。如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云:这首词环境和人物的搭配是一幅极匀称自然的画图。老和小写得最生动。“卧剥莲蓬”正是“无赖”的形象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辛弃疾词选》云: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云:本篇客观地写农村景象,老人们有点醉了,大的小孩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笔意清新,似不费力。上引诸家之说有一共同特点,即认为这首词对农村景象是在进行客观描述。我却以为词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基于这个出发点,对词的文句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比如上片第三、四两句,我就认为“醉里”是作者自己带有醉意而不是指农村中的“翁媪”。现将拙作《读词散札》第十二则转引如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上片云:……胡《选》及俞平伯师《唐宋词选释》本皆以“醉”属诸翁媪,疑非是。此“醉里”乃作者自醉,犹之“醉里挑灯看剑”之“醉里”,皆作者自醉也。若谓翁媪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吴音,使不醉,即不作吴音乎?“相媚好”者,谓吴音使作者生媚好之感觉,非翁媪自相媚好也。盖作者醉中闻吴语而悦之,然后细视谛听,始知为农家翁媪对话也。此惟夏承焘先生《唐宋词选》初版本注文得其解。(《学林漫录》初集,页一八七。)我以为,从含醉意的作者眼中来看农村的一个生活侧面,比清醒的旁观者在听醉人说吴语要更富有诗意。退一步说,即使读者不同意夏先生和我的关于“醉里”的讲法,则此词下片“最喜”二字的主语也该指作者,总不会是指白发翁媪。可见这首词中作者的心情是开朗喜悦的。

辛弃疾的村居

4,关于村居的古诗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是这个吗?
村居⑴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后两句叙写了儿童 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文章TAG:村居  古诗  关于  乡村  村居的古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