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古代山水名画有哪些

郑板桥《竹石图》 八大山人《山青水碧鸟语花香》 董源《万壑松风图》、《秋山问道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关仝《关山行旅图》 荆浩《匡庐图》 刘松年《雪山行旅图》 范宽《溪山行旅图》 文征明《兰竹图》 唐寅《看泉听风图》 沈周《烟江叠嶂图》 ... ...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资料可参考百度百科的中国山水画资料。

中国古代山水名画有哪些

2,中国山水画 王维

山水画定义:   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画史: http://www.arts163.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007

中国山水画 王维

3,中国十大名画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唐·韩滉《五牛图》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
徐悲鸿的<<马>> 陆俨少<<花鸟人物>> 齐白石的<<虾>> 童中焘<<山水>> 郑板桥的<<竹>> 傅小石<<国画人体>> 吴昌硕的<<花鸟>> 徐芝麟<<人物>> 程十发的<<人物>> 黄宾虹<<山川>> 黄胄的<<景物,场景>> 宋玉麟<<山水>>

中国十大名画

4,关于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不画是以山水为素材的绘画艺术。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洋画是焦点透视。中国画在于写意,西洋画在于写实。
画死的 心是活的 心有多大 意境就有多深...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  墨是寒色,由五墨构成的画应该有寒感,它的调子应该是灰暗的。但又为何好的“水墨画”会使人有温感而不感觉它的调子灰暗呢?这是因为好画善于利用白地(空白)来与黑的寒色相对比、相调和,因而使人有介于寒热之间的温感。而且,好的烟墨并不是暗墨。  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强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泽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会让人有灰暗感的。董源的山水画技法  (一)皴法。在山水画史上,凡有巨变,多由皴法所致。皴法是一种用笔墨的方法,专用于描绘山、石的脉络和质感,也以此表现近树主干的皮纹和质地。盛唐王维“始用渲淡,一变构斫之法”。唐代山水自此开始,出现皴法。这些山水画家主要集中在关陕一带,他们的山石线条以方硬工稳为主,完全取决于对当地地貌的感受。这在传为唐代的山水卷轴画和墓室壁画中的配景可略见一斑。北方的山水画风一直吹拂到五代南唐,因此,南唐翰林图画院的山水画风与北方没有大大的差异。董源由于掌理皇家林苑,对江南的土质丘陵有着切身的审美感受。他用松散舒展的线条铺展了江南丘陵绵延不断的起伏之态,反映了土质山疏松平缓的地貌特征,意向平和沉静。因这种线条随意性极强,长短参差不齐,轻松自然,犹如披麻(散开的植物麻),故以此名。披麻皴长短参差不齐,长者即长披麻,短者为短披麻。董源在皴法上的创新不知启迪了后世多少江南的山水画家。  (二)造型。董源的山石造型不作峭拔险峰,多作平峦缓坡。坡上高木成林,坡下溪流成河,渔者、渡客等星星点点,饶有生机。远景的山峦顶上聚集着成片的矾头,即垒叠的巨石,形同矾石的结晶体,一簇簇的苦点区分出各个矾头的外形,平列展开于画面上。  (三)构图。以平视为主,略带俯视,景深较大,多取横向的全景式布局。现存与董源画风相关的古画多属长卷。  (四)植被。董源笔下的植被是构成其密体山水的基本要素,得自江南实地实景。北方由于气候干燥和山脉多石,浮土上的林木与裸露的岩石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江南空气湿润、雨量充沛,草木极易覆盖在以土质为主的群山之表。  (五)意境。董源的山水画意境注重乡野间的生活气息,饶有情趣,与李思训讲求展示道家仙境的山水画迥然不同。  董源山水画法有两类,“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可见他既能作水墨意笔,又长于青绿山水。今在传为董源的画迹中可略见他的小青绿手法,如《龙宿郊民图》轴。  董源才艺广博,还兼工人物、龙水、牛虎等画科,当时有不少权贵之家请董源绘龙水屏风,享誉颇久。可惜他在这些画科方面的造诣已无画迹可寻,我们只能把焦点聚集在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上。  今传为董源山水画佳作者近十幅,其鉴定结论多出自明人。对这几件山水画进行综合比较后,可分为三个层次:(1)《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和《夏山图》卷的造型程式、表现手法颇为相近,与画史中记载的董源山水画风完全一致,且流传有绪,代表了董源山水画的艺术特征。(2)《龙宿郊民图》轴、《秋山行旅图》轴、《溪山行旅图》轴及《寒林重汀图》轴是接近董源山水画风的精品,可资探讨董源画法的丰富性。(3)《溪岸图》轴、《洞天山堂图》轴等等,是后世画家仿制品中的精品,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董源的一些艺术手法。这类作品留存最多,有的是出于造假的目的,有的是由于后人误鉴所致,但从侧面反映了董源山水画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水画是以自然形成的山水风景为原型,抒发作者对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追求,除了画面优美吸引人,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内心所要抒发的情感,好的作品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到感觉,让人有美的享受,好像进入了仙境不愿出来了。而西方表达的是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在我看没有中国的山水画的那种柔美与飘逸,还有那种引人遐想的境界是西方山水画所不能表达的。

文章TAG:中国  中国山水  山水  名画  中国山水名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