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上海有什么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话

上海有什么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文学14种、传统音乐16种、传统舞蹈10种、传统戏曲10种、曲艺6种、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15种、传统美术34种、传统技艺84种、传统医药15种、民俗18种。1、浙派古筝艺术浙派古筝艺术广泛流行于我国的江浙地区,即长江以南的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地区。唐宋年间,筝已由中原传至浙江杭州地区。明清以后,古筝被保留在“杭州滩簧”的伴奏和“杭邦丝竹”的合奏中。近40年的筝乐新作品的技法没离开过浙派筝艺传统与新创的技法,推进了全国古筝融入社会生活的进程,目前已吸引了500余万人学习古筝,以浙派古筝为基础的古筝人才已遍及了全国及世界各地。2、腰鼓亭林腰鼓是亭林地区民间文化活动中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特色活动项目,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其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健身、体操、秧歌和民俗文化。3、宣卷宣卷源于唐代的“信讲”和宋代的“谈经”,至清代出现以唱宣卷为职业的艺人。宣卷艺人以讲故事的形式,为民众说讲民间事物和民间传说,故宣卷艺人又被人们称之为“说讲人”。它由一人主宣,二人帮衬,小乐队伴奏,其形式近似苏州评弹,又不尽相同,更具特色。4、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笔墨庄集湖笔、水笔、书画笔三大制笔技艺之大成,融会我国南方制笔技艺,创制了海派毛笔,使海派毛笔与海派书画相伴而生。制笔的兽毛常用山羊毛、黄鼠狼尾、山兔毛、淮兔毛等。 扩展资料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上海这座海派都市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汪上海城市发展的“活化石”,是上海的城市文脉。自开埠之日起,上海作为“通商码头”就成为了各种文化和文明交汇、交流与交融的天然平台。频繁进出的商船,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资,也带来了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文化,于是“通商码头”衍生为“文化码头”。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环境逐步沉积发展起来的。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形态繁多,几乎涵盖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涉及到的所有门类。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资源,其巾不仪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以口头传承、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形态代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既有乡村特色浓郁的民间歌谣(如网山歌、长山歌、哭嫁歌)、民间故事(如郊县农民故事、市区新故事)、民间传说(如城隍庙传说、七宝传说),也有都市文化鲜明的戏剧曲艺(如沪剧、京剧、独脚戏)、手工技艺(如刺绣、编织、剪纸、木版水印)。既有反映上海商业文化特色的民间商贸(如老字号、民间医药、小热昏),也有展现地方风情风貌的节庆庙会(如龙华庙会、三巡会、豫园灯会、端午赛龙舟)等。参考资料来源:市级名录-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3,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有:白杨村山歌,浦东地区哭嫁哭丧歌,陈行谣谚,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上海花样经,杂技与竞技,舞龙竞技,鸟哨,耍石担石锁,摇快船。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

4,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上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55项。1、江南丝竹中国民间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上海地区得到较大的发展,相继成立了“钧天集”、“清平集”、“雅歌集”、 “国乐研究社”等组织。2006年5月20日,由江苏苏州太仓市和上海市联合申报的江南丝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锣鼓书旧称“太保书”,“太保”是由上海郊县农村中求保佑太平的活动“太卜”衍化而成,是在上海地区流传民间曲艺之一,因演出时由演员自击锣鼓演唱故事,民间亦称之为“堂锣书”、“神鼓书”。新中国成立后,合其名称为“锣鼓书”。锣鼓书有着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堪称曲艺的杰出代表。在当地家喻户晓,影响甚广。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十锦细锣鼓是上海泗泾地区的吹打艺人们吸收了昆腔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不断打磨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音乐,距今已近300年的历史。于2008年6月成为国务院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4、上海道教音乐是一个各乐种成分相互融汇、并具有江南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道教色彩的音乐。它伴随着上海道教浩繁的斋醮科仪的进行,灵活巧妙地在各种场合穿插运用,有时鼓声震天,气势磅礴,以示召神遣将、镇邪驱魔;有时丝竹雅奏,余音绕梁,使人身心清静,如入缥缈之境。5、上海龙华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华东地区历史悠久并沿袭至今的传统庙会之一,它是商品集市、民间信仰和民间娱乐三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庙会,是独特的海派庙会。它不仅对上海地区,而且对长三角地区曾经发生过深远的影响。6、嘉定竹刻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以刀代笔,以书法刻竹,是嘉定竹刻的主要特点和传统技艺。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徐行草编徐行古镇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黄草草编是上海嘉定徐行的传统手工艺品,上海嘉定区劳动人民利用黄草杆茎编织成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精细美观,轻巧方便,成为一方名产,其黄草编织历史悠久,饮誉中外。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棉麻纺织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唐代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明显提高,清代达到繁盛时代。2006年5月20日,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考资料:人民网:上海55项国家级“非遗”全名单公布

5,盘扣是什么意思查字典

盘扣,也称为盘纽,是传统中国服装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是中国人对服装认识演变的缩影。漕河泾的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巧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盘扣是一种用布缝成的扣子旧式衣服上用的,

6,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是

黄杨木雕、桂林皮影戏、土山湾特色彩绘玻璃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有:白杨村山歌,浦东地区哭嫁哭丧歌,陈行谣谚,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上海花样经,杂技与竞技,舞龙竞技,鸟哨,耍石担石锁,摇快船。
剪纸 算一项。
浦东地区哭嫁哭丧歌上海花样经白杨村山歌陈行谣谚沪上闻人名宅掌故与口碑崇明山歌
请及时采纳民间文学部分包括以下:青浦田山歌是上海市唯一一项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江浙沪交界地区劳作时传唱的一种民歌形式。浦东地区哭嫁哭丧歌(市级)王龙仙(王学红)出生年份: 1939性 别: 女民 族: 汉类 别: 民间文学浦东地区哭嫁哭丧歌(市级)张文仙出生年份: 1931性 别: 女民 族: 汉类 别: 民间文学上海花样经(市级)郑树林出生年份: 1960性 别: 男民 族: 汉类 别: 民间文学 上海花样经几十段“花样经”的曲谱和唱词,这些“花样经”共10至12个曲调,以扬州小调、苏北小调、南汇调(上海说唱)为基础,再配上不同的唱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上海花样经”。在此基础上,他又增加表现新生活的内容,使“上海花样经”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和完整。剪纸之类的不属于“民间文学”,属于“手工技艺类”

文章TAG: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有什么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