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李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主要来源1.源于嬴姓和姚姓据北宋中叶的《新唐书·宗室世系》一书记载:李氏源出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皋陶做了尧帝的理官,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其子孙以官为氏,称|理氏。老子李耳是第一个以李称姓的。2、其他来源源于改姓、赐姓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平定哀劳夷后,曾赐当地各少数民族以赵、张、杨、李等姓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全面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在回族姓氏中,有不少姓氏是历代皇帝赐予的姓,如李、达、答、张、白、沐、陕、郑、朱、金等姓。回族李氏是七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3.少数民族李姓 历史名人  李利贞(公元前1069年—公元前992年),原名理利贞,是李姓的得姓始祖,是老子李耳的祖先。 上古帝王颛顼之後皋陶后代理徵,字德灵,封为中吴伯,在殷纣王时任理官。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飞将军李广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东汉一代名儒。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傕(?-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式:东晋书法家。   李颙:东晋文学家。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    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    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齐名儒。   李同轨:东魏赵郡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绪:赵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约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后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质疑五卷,丧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记二十卷,玄子五卷,赵记八卷,赵语十二卷。  李概:赵郡柏人人。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又自简诗赋二十四首,谓之达生丈人集。    李神威:赵郡人。撰乐书近百卷。   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太多了自己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李氏的文学名著名人

1李耳(老子):老子,又称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有着《老子》,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李悝(kui):(生卒年待考),又名李克,有的古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等。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牧:(公元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人(今邢台隆尧),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斯:(公元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与赵高合谋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腰斩于市。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人,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李延年: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东汉一代名儒。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李傕(?-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曹操手下将领,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曹丕继位后追谥号为愍侯。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李式:东晋书法家。李颙:东晋文学家。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 2本传》行于世。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齐名儒。李同轨:东魏赵郡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人。一代名儒。李公绪:赵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约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后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质疑五卷,丧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记二十卷,玄子五卷,赵记八卷,赵语十二卷。李概:赵郡柏人人。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又自简诗赋二十四首,谓之达生丈人集。李神威:赵郡人。撰乐书近百卷。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李谧:赵郡人。少好学,博通诸经,周览百氏。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著有《明堂制度论》。李德林:(530-590),字公辅,博陵安平人。生于魏废帝中兴元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年六十一岁。少有神童之誉。该博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善属文,辞核而理畅。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多亡失,仅存五十卷。北齐时撰《齐史》二十七卷,入隋又奉诏续修《齐史》未成,后其子李百药续成之。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除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现在他的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李延寿:安阳市人。唐代史学家。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李峤: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少有才名。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李华: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李翰: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为文精密,为序张巡守城事迹,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李守素:赵州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尤谙氏族学。李端: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今存《李端诗集》三卷。李嗣真:赵州柏人。撰明堂新礼十卷、孝经指要、诗品、书品、画品各一卷。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工画鬼神,举李仲昌同师于尹琳,亦工杂画,有礼图等杂画五十六卷传世。见于《历代名画记》、《新旧唐书本传》、《艺文志》、《榆园画志》。李观:先为陇西人,后家江东。为文时谓与韩愈相上下。韩愈称其“才高于当世,而行出于古人”(《李元宾墓铭》)。大顺中,(公元八九一年)陆希声集其遗文,为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文》录存文四卷,《全唐诗》录存诗一卷。李翱:陇西成纪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李乂:赵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兄弟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李善:所注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主要的注本之一。李邕: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李邕的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大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

李氏的文学名著名人

3,我国第一位女书法家是谁

  我国第一位女书法家是卫夫人,她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  卫铄,别称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卫铄为汝阴(今安徽阜阳)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习书法,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人物简介  卫夫人,东晋著名女书法家(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名铄,字茂漪。族祖卫瓘,官至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俱善草书,人称“一台二妙”。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师承钟繇,尤善楷书。传世楷书八行在《淳化阁帖》,及书论《笔阵图》,大概均为好事者为之。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侄女、卫桓的堂妹),有名当代。从父卫恒,官终黄门郎,亦善书法,著有《四体书势》。《法书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所著《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墬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她曾作诗论及草隶书体,又奉敕为朝廷写《急就章》。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线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宋陈思《书小史》引唐人书评,说她的书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应该不是过誉之词。  相关考证  卫夫人(272-350)姓卫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晋时期的河东卫氏是一个著名的书法世家。  卫夫人的从祖卫觊、从伯卫瓘、从兄卫恒,都是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卫夫人自小受家族影响,成为一个书法高手。后来又成为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没有卫夫人的启蒙教育,也就没有后来的书圣王羲之。关于卫夫人的书法成就、书法特点以及她和王羲之的关系,许多书法史书都有记载。现略举两例: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载:“晋中书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唐张怀瓘《书断》载:“卫夫人名铄,字茂漪。廷尉展之女弟、恒之从女(应为从妹),汝阴(今安徽阜阳。按:原注“应为江州”,误。据李矩本传,李矩年轻时因捍卫家乡有功,被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为汝阴太守。其时世界上还没有江州。江州即今江西九江,当时叫柴桑。李矩最后官至都督河南三郡军事、安西将军、荥阳太守、修武县侯)太守李矩之妻也。隶书尤善,规矩钟公。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穆若清风。右军少常师之。永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子克(应为充)为中书郎,亦工书。” 这些记载,都提到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及卫夫人书法学钟繇。其书法的特点是婉媚清穆。除卫夫人是王羲之的书法启蒙师以外,卫夫人还可能是王羲之的姨母。主要依据是郑杓《衍极》和陶宗仪《书史会要》都说“卫与王世为中表”。王国栋所修《王氏宗谱》更在羲之之父王旷条下注明“配卫氏”。  卫夫人所嫁的江夏李氏,也是一个书法世家。卫夫人之子李充,李充的从兄李式、李廞等都有书名。尤其是李式,其书法成就在东晋初期已可同当时的书法权威王廙(羲之叔父)和庾翼媲美的程度。发展至唐代,江夏李氏竟出现了李邕那样的书法大家。江夏李氏,东晋以前未见有以书法名世者。东晋以后李氏书法的兴旺,当与卫夫人嫁李家有关。卫夫人虽然只比李式大2岁,但如果卫夫人18岁嫁与李家,那时李式只是一个16岁的少年,可以认为,正是由于卫夫人的传授才使李家得以登上书法的高峰。张怀瓘《书断》在介绍李式时说,李式“甚推其叔母(即卫夫人)”就是证明。古代好的书迹不易看到,笔法保密,不轻易传人。一旦得到正确笔法和看到高水平的书作,就具备了成为名家的重要条件。卫夫人的启蒙书教,不仅影响了王羲之(羲之还有一个蒙师,即叔父王廙),也造就了江夏李氏这一书法世家。功莫大焉!  永和二年,卫夫人随儿子李充来剡,永和五年,病故。  卫夫人何时来到剡县?其子李充《本传》记载:“征北将军褚裒又引为参军。充以家贫,苦求外出。裒将许之为县,试问之。充曰:穷猿投林,岂暇择木?乃除剡县令。遭母忧,服阙,为大著作郎。”  《本传》还说李充“少孤”。可见卫夫人是由儿子李充赡养的。李充原在京师为王导椽,后转“记室参军”,记室参军是个低级官吏,属幕僚性质,待遇不高,故自称“家贫”,且已到了无暇择木的程度。故他借转为褚裒参军之机,提出“外出”的要求。那么,褚氏推荐他为剡县令在何时呢?据《晋书·穆帝纪》记载: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秋七月,以兖州剌史褚裒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兖州剌史没有资格“开府”。开府以后才得招聘幕僚,故李充到剡县的上界在永和二年七月以后。而永和五年七月褚裒北伐失利,退屯广陵。该年十二月褚即病死。故李充始任剡县令的时间是永和二年七月至永和五年七月之间,只有3年时间。看来李充始任剡令的时间在永和三年(347)前后可能性最大。据张怀瓘所说,卫夫人永和五年病故。病故的具体时间没有具体记载。如我推想的《姨母帖》中的姨母是指卫夫人可以成立,那么《姨母帖》写于十一月十三日。当时羲之尚在京城护军将军任上,讣告由剡县传至京师需要几天或十几天,那么卫夫人逝世当在永和五年的十月底或十一月初。  《晋书·王羲之传》说:“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王羲之永和七年才到会稽任内史。李充当时因母丧在剡闲居,用“筑室东土”来形容是可以的,但永和九年兰亭修禊名单中已无李充之名。说明李充永和八年服丧完毕已到京师任大著作郎了。故羲之与李充在会稽“同好”只有永和七至八年2年时间,这时卫夫人已经去世。  人物影响  卫夫人不但在书法艺术实践上有突出成就,不让须眉,而且在书法艺术理论方面也有重大建树和比较全面深入的论述。她撰有《笔阵图》一卷,全面深入地参考了有关的书法理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书中首先提出,书法之妙“莫先乎用笔”。主张学习书法要上溯其源,师法古人,反对谙于道理,学不该赡,以致徒费精神,学无成功。卫夫人又提出,在学习和创作时,要注意选用笔、墨、纸、砚的品种和产地,强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着重指出,执笔要有讲究,不同书体应采用不同的执笔法,并加以具体分析,说:“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乎不齐,意后笔先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超出了单纯论述执笔的范围,而对书法艺术中的笔、意关系和书家修养等作出深刻的论述。  对书写不同字体时的用笔,卫夫人亦有精辟论述,她认为用笔有六种方法,如篆书是“飘扬洒落”,章草为“凶险可畏”,八分书为“窈窕出入”,飞白书为“耿介特立”,倘能“每为一字,各象其形”,则“斯超妙矣,书道毕矣。”应该说,卫夫人关于用笔的论述,在今天也仍然有其可取之处,她实质上是就此提出了书法家把握不同字体书写风格的问题。具体到笔划上,卫夫人针对七种不同笔划的书写,提出七条标准,卫夫人对七种基本笔划的描述,形象生动,恰合关窍,实为初学书法者良好的入门途径。  此外,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还提出初学书法,“先须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等理论原则,也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卫夫人概括她对书法艺术总体的认识,提出了“力筋”之说。她认为:“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这实质上是卫夫人毕生从事书法艺术实践所得,代表了她对书法艺术理论总的认识,为后代书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径,也成为中国书法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和评判标准,对历代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尽管卫夫人的《笔阵图》参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论点,但卫夫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造,功不可没。  民间传说  洗墨池  苏庄村东头有个十来亩大的泊池,叫卫夫人洗墨池。说的是卫夫人小时习字,态度十分认真,有时一写就是几个小时,乏了她就去门前泊池里把笔砚洗一洗。一次,她练字累了,就把笔砚放在桶中,放在了泊池里,泊池里的水从此染成了黑色,后人就把这泊池称为卫夫人洗墨池。  吃墨  有一个关于卫夫人吃墨的故事。是说,卫夫人常常是边吃边看书,一次竟用馍把墨沾吃光了。等到王羲之来看她吃了饭没有,但见菜原封不动还在桌子上,砚中的墨且光了。卫夫人这才知道自己用馍把墨沾吃光了,两人不由的笑了。  给鹅点睛  一次,王羲之画鹅,什么都画好了,就是眼睛左也不成右不成,总感觉画的不好。于是,便请恩师卫夫人给鹅点睛。卫夫人接笔便点,谁知,这一点,鹅扑闪一下竟飞了。  墨汁雨  有年夏天,卫夫人习字,把周围山上的石头、树皮和能写的地方上几乎都写满了字。一日突下大雨,石块、树皮上洗刷一新,而雨水和墨迹又混为一体变为黑水,这样就有了人们传说的“山上下过墨汁雨”的故事。  观音老母烙饼  一天,卫夫人将自己化装成观音老母,到集市去卖饼,她  打饼和别人不一样,她把案板放在脸前,烙鏊放在背后,擀一个饼从头上往身后一扔,并恰恰落在烙鏊中,围观人水泄不通,啧啧称赞。一会儿王羲之也来观看,看到兴奋时,不由脱口而说,这个手艺太妙了。卫夫人听是王羲之的声音,就说,这还没有王羲之的字写得好哩。王羲之认为这是神仙点化他,心里高兴,但又想,这观音老母烙饼的技术确实太高了,自己的字哪能和她相比。于是暗暗下决心,一定要练的像观音老母烙饼一样妙。从此又跟卫夫人苦学了一年,就告别恩师,走向社会,综合名流特长,集精艺于一身,自成一派, 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玉石白菜  话说,卫夫人的“笔阵图”写成后,呈送皇上御阅。皇帝御阅后,连声称好,忙叫来大臣,把自己身边一尊稀世珍宝——玉石白菜赐给她。卫夫人在世时爱不释手,经常摆放案头。她死后,家人为表示纪念,经皇上恩准后,把玉石白菜作为卫夫人的殉葬品,随之入土;这国宝现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馆。  用过的玉砚  解放前初期,在苏庄村学校念过书的学生,没有人不知道老师桌子上放着一方奇特的大玉石砚。那方大玉石砚有半尺厚,一尺多长,椭圆形,四边雕有栩栩如生的飞龙。传说,这玉石砚是大书法家卫夫人用过的,土改时是农会从财主家搜出来后,便送给了学校。从那时起,都把玉石砚当作学校的“传家宝。”当学生给老师研墨的时候,老师都要求学生要爱护玉石砚,并学习卫夫从小苦学毛笔字时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但五十年代初玉石砚不见了,至今给卫姓人家留下深深的遗憾。  教王羲之书法  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的启蒙老师叫卫铄,是很有名气的女书法家,人们称她卫夫人。  王羲之7岁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卫夫人很喜欢他聪明伶俐,不但尽心教王羲之写字,还爱用前人练字的故事开导、鼓励王羲之。有一次,王羲之问卫夫人:“老师,我怎样才能尽快把字练好呢?”  卫夫人看到王羲之着急的样子,既可爱,又可笑,便说:“孩子,不要太急了,我先给你讲个墨池的故事吧!那是在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张芝的人,他为了练好字,天天在自家门前的池塘边,蘸着池水研墨练字,从太阳出来,一直练到太阳落山,字写完后,就在池塘里洗涮笔砚,日长月久,洗出的墨汁把整个池塘都染黑了,后来,他的字越练越好,写的草书笔势活泼流畅,富于变化,大家都敬称他为草圣。”  王羲之一边听着卫夫人讲述张芝的故事,一边心里在想:张芝为了练好字,洗笔砚的水竟把池塘都染黑了,他下的工夫多么大啊!要是自己也像张芝那样刻苦,一定能把字练好。  从此以后,在卫夫人的具体辅导下,王羲之练字更加努力了。他也像张芝一样,每天练完字,就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笔砚。时间一长,原来清澈如镜的池塘,也变成了墨池。  后来,王羲之每搬一处,都要在门前的水池里洗笔砚,据说他留下的墨池比张芝还要多。北宋的文学家曾巩,十分钦佩王羲之的勤奋刻苦精神,特地写了一篇《墨池记》赞颂王羲之。  卫夫人教王羲之书法,还教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可骄傲懒散。因此,王羲之随后又学习了张芝的草书,钟繇的楷书,可他还觉得不够,决心博览群书,向更多的书法家学习,把人家的长处统统学到手。  后来,王羲之长大了,先后到武昌、九江等地做官。王羲之每到一地,总记起卫夫人的教导,看看前人留下的碑文题字,他总要细心地临摹下来,一有空就拿出来看,认真地琢磨体会其中的特点,用心地悟出个中道理。  王羲之看了那些笔迹之后,他练字入了迷,在路上,或者坐下来的时候,也不忘揣摩字的间架结构、气势和运笔的方法。他一边想,一边就用手指在自家身上横一笔竖一道地划,日子久了,连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问他为啥,他对儿子说:“你以后要破体!”  王羲之不断努力地苦练,他的手腕变得很有劲,运起笔来也十分有力。他心里常想:按照卫夫人教的,要揉合百家之长,得千变万化之神,才能有所创新。

我国第一位女书法家是谁

4,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哪些姓李的大人物

李思摩:  李突地,  李国昌:  李勣   李粲:  李子和:   李抱玉:   李忠臣   李国臣   李宝忠:  李光进:  李元谅:   李全略:  李茂勋:   李利贞(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 ,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 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东汉一代名儒。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傕(?-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式:东晋书法家。   李颙:东晋文学家。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   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   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齐名儒。   李同轨:东魏赵郡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绪:赵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约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后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质疑五卷,丧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记二十卷,玄子五卷,赵记八卷,赵语十二卷。   李概:赵郡柏人人。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又自简诗赋二十四首,谓之达生丈人集。   李神威:赵郡人。撰乐书近百卷。   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谧:赵郡人。少好学,博通诸经,周览百氏。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著有《明堂制度论》。   李德林:(530-590),字公辅,博陵安平人。生于魏废帝中兴元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年六十一岁。少有神童之誉。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除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现在他的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   李延寿:安阳市人。唐代史学家。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李峤: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少有才名。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华: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代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李翰: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代文学家,为文精密,为序张巡守城事迹,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李守素:赵州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尤谙氏族学。   李端: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李嗣真:赵州柏人。撰明堂新礼十卷、孝经指要、诗品、书品、画品各一卷。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工画鬼神,举李仲昌同师于尹琳,亦工杂画,有礼图等杂画五十六卷传世。见于《历代名画记》、《新旧唐书本传》、《艺文志》、《榆园画志》。   李观:先为陇西人,后家江东。为文时谓与韩愈相上下。韩愈称其“才高于当世,而行出于古人”(《李元宾墓铭》)。大顺中,(公元八九一年)陆希声集其遗文,为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文》录存文四卷,《全唐诗》录存诗一卷。   李翱:陇西成纪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李乂:赵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兄弟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李善:所注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李邕的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大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   李颀: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李益:陇西人。著名诗人。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又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李公佐:陇西人。唐代小说家。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   李朝威: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著有《柳毅传》,本人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之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   李复言:陇西人,唐代小说家。著有《续玄怪录》。   李思训:著名画家。擅画青绿山水。明代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李昭道:著名画家。   李阳冰: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李龟年:著名乐曲兼演唱家。后人称为“歌圣”。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唐朝著名将领。    李渊:唐高祖(566~635)。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大唐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李纯:唐宪宗(778年~820年),宪宗在位期间,勤勉政务,着手削藩,开创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史称“元和中兴”,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皇帝。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平朱沘之乱。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吉甫: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宰相,地理学家。   李德裕:(787—850),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李商隐: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频:著名诗人。   李谷:(903—960),《宋史·李谷传》。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穆:善篆、隶,工丹青。   李沆:北宋“圣相”。   李维:博学,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废书。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   李淑:著有文集一百余卷,尝修国朝会要、三朝训鉴图、阁门仪制及康定行军赏罚格,又献击训三篇,均《宋史本传》并行于世。   李虚己:著有《雅正集》十卷。   李成:北宋著名画家。和范宽与另一位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   李常:黄庭坚之舅。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最早的会计学著作《元祐 会计录》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学者。著《洛阳名园记》。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传写人物尤精。李之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苏轼谓入刀笔三昧。   李廌:苏门六君子之一。苏轼谓其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说其是子之才,万人敌也。   李诫: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营造法式》一书的编纂者。   李从周:著有《字通》。   李纲:北宋名相。李唐:南宋著名画家。   李侗: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老师。   李燔:南宋著名学者。   李觏:南宋名儒,著《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礼论》。   李攸:南宋学者、藏书家。撰有《宋朝事实》一书,对考证北宋一代典章制度有帮助。   李冶:宋元四大数学家之一。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李杲: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李俊民:金代文学家。有《庄靖集》十卷。   李孝光:元代词作家。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著作有《五峰集》11卷。   李釜:明代著名围棋棋手。   李梦阳:(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之一。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   李春芳:有“青词宰相”之称。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廷机:著有《四书臆说》《春秋讲章》《通鉴节要》《性理删》《燕居录》《李文节文集》等。   李中孚:明清之际哲学家。在理学上的造诣,被称为“海内大儒”。   李鱓: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李渔:(公元1611 ~1680年),戏曲理论家、作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李氏,女,广东番禺(有史料作广州三元里)人,顺治七年(1650),清军围困广州,被朔骑所掳,为免其辱,赋诗10首自缢而亡。在今人编辑出版的《三编清代稿钞本》中,收入有其诗若干,可管窥其部分诗作精华。   李调元: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   李兆洛:清代学者、文学家。精舆地、考据、训诂之学。为文主张混合骈、散两体之长,与桐城派散文立异,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所选《骈体文钞》为历来最好的骈文选本,标举魏晋、六朝宗旨。书学功底极深,尤善行草。   李审言:江苏兴化人。国学大师。工诗文考证,著作丰富,著有陶斋藏石记释文《枫园艺友录》。   李惺:清代教育家。有《西沤全集》10卷、《西沤外集》8卷刊印行世。   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留存现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镜花缘》。   李伯元:多才多艺,擅长制艺诗赋,绘画篆刻,金石考据。《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李慈铭:(1830~1894)晚清著名文史学家。嗜书成癖,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著有《越缦堂日记》。   李毓秀: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有《弟子规》。

5,历史上姓李的大人物

李思摩:  李突地,  李国昌:  李勣   李粲:  李子和:   李抱玉:   李忠臣   李国臣   李宝忠:  李光进:  李元谅:   李全略:  李茂勋:   李利贞(   李耳(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着有《老子》 ,又称《道德经》。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悝: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所著《法经》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牧:(前?~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末年著名军事家。   李斯:(前?~前208年),上蔡人(今河南上蔡)。著名秦国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   李广:西汉名将,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 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李陵:(公元前?~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名将李广之孙。著名西汉将领。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云台二十八将之十五。   李固:(公元94~147年),东汉大臣。字子坚。汉中南郑人(今陕西汉中)。曾在东汉时任三朝(顺帝、冲帝、质帝)太尉,博学多才、能言善变,不畏权贵、敢于抗争,故有“北斗喉舌”之美誉。   李膺:(公元110~168年),字元礼,汉朝颍川襄城人(今河南襄城)。著名东汉政治家。满腹经纶,被誉为“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育:东汉一代名儒。   李尤:东汉文史学家。广汉雒(今四川广汉雒城)人。年少时以能文著称,曾撰《蜀记》。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共撰《东观汉记》。   李傕(?-198)凉州北地郡人,汉末三国时群雄之一。东汉末年的凉州军阀、权臣,曾挟持汉献帝,专政四年。   李典:(公元174~209年),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今山东山阳)。   李登:(生卒年待考),著名三国时期魏国音韵学家。任左校令。著《声类》十卷,以宫、商、角、徵、羽五声区别字音,尚未分立韵部,是最早的一部韵书。   李密:西晋文学家。所著《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李充:东晋著名的文学家、文论家、目录学家、书法家。   李式:东晋书法家。   李颙:东晋文学家。   李暠: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武昭王。政治家,文学家。曾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多篇。   李冲: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北魏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李骞:字希义,赵郡平棘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博涉经史,富文藻。   李孝贞:赵郡柏人。南北朝时文学家,少好学,能属文。孝贞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本传》行于世。   李铉:字宝鼎,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南北朝北齐名儒。   李同轨:东魏赵郡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北)人。一代名儒。   李公绪:赵郡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约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年前后在世。撰有典言十卷,又撰质疑五卷,丧服章句一卷,古今略记二十卷,玄子五卷,赵记八卷,赵语十二卷。   李概:赵郡柏人人。撰战国春秋及音谱,并行于世。又自简诗赋二十四首,谓之达生丈人集。   李神威:赵郡人。撰乐书近百卷。   李安世:赵郡人。北魏政治家,上疏建议实行均田制。   李谧:赵郡人。少好学,博通诸经,周览百氏。初师事小学博士孔璠。数年后,璠还就谧请业。同门生为之语曰:"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著有《明堂制度论》。   李德林:(530-590),字公辅,博陵安平人。生于魏废帝中兴元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年六十一岁。少有神童之誉。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除擅长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现在他的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文章13篇,以及被列入二十四史的《北齐书》。   李延寿:安阳市人。唐代史学家。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力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   李峤: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少有才名。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华: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代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李翰:赵州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代文学家,为文精密,为序张巡守城事迹,文有前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李守素:赵州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尤谙氏族学。   李端: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今存《李端诗集》三卷。   李嗣真:赵州柏人。撰明堂新礼十卷、孝经指要、诗品、书品、画品各一卷。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工画鬼神,举李仲昌同师于尹琳,亦工杂画,有礼图等杂画五十六卷传世。见于《历代名画记》、《新旧唐书本传》、《艺文志》、《榆园画志》。   李观:先为陇西人,后家江东。为文时谓与韩愈相上下。韩愈称其“才高于当世,而行出于古人”(《李元宾墓铭》)。大顺中,(公元八九一年)陆希声集其遗文,为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文》录存文四卷,《全唐诗》录存诗一卷。   李翱:陇西成纪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李乂:赵州房子人。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兄弟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李善:所注萧统(文选》六十卷,至今被视为《文选》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书法家,文学家。李邕的行书对后世行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宋元的几位大书法家如苏轼、黄庭坚、赵孟頫等无不受其影响。   李颀:赵郡(今河北赵县)人。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李益:陇西人。著名诗人。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又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李公佐:陇西人。唐代小说家。撰有传奇:《南柯太守传》。   李朝威: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著有《柳毅传》,本人也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誉之为传奇小说的开山鼻祖。   李复言:陇西人,唐代小说家。著有《续玄怪录》。   李思训:著名画家。擅画青绿山水。明代莫是龙和董其昌等人提出绘画上的南北宗论,则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李昭道:著名画家。   李阳冰: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   李龟年:著名乐曲兼演唱家。后人称为“歌圣”。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唐朝著名将领。    李渊:唐高祖(566~635)。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   李建成:(公元589~626年),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人(今甘肃秦安)。   李世民:唐太宗(599~649年),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685年~762年),大唐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大唐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李纯:唐宪宗(778年~820年),宪宗在位期间,勤勉政务,着手削藩,开创了唐朝的中兴气象,史称“元和中兴”,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皇帝。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人称“诗仙”。   李晟:(公元727~793年),中唐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勇烈有才,善骑射,平朱沘之乱。   李愬:(公元773~821年)中唐将领,雪夜入蔡州,平吴元济之乱。   李吉甫: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朝宰相,地理学家。   李德裕:(787—850),赵郡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李吉甫之子,中唐宰相。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   李贺:(公元790~816年),中国唐代诗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李商隐: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频:著名诗人。   李谷:(903—960),《宋史·李谷传》。   李煜:(公元937~978年),南唐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穆:善篆、隶,工丹青。   李沆:北宋“圣相”。   李维:博学,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废书。尝预定《七经正义》,修《续通典》、《册府元龟》。   李淑:著有文集一百余卷,尝修国朝会要、三朝训鉴图、阁门仪制及康定行军赏罚格,又献击训三篇,均《宋史本传》并行于世。   李虚己:著有《雅正集》十卷。   李成:北宋著名画家。和范宽与另一位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   李常:黄庭坚之舅。有文集、奏议六十卷,《诗传》十卷,最早的会计学著作《元祐 会计录》三十卷。   李格非:北宋学者。著《洛阳名园记》。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传写人物尤精。李之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苏轼谓入刀笔三昧。   李廌:苏门六君子之一。苏轼谓其文章笔墨澜翻,有飞沙走石之势,说其是子之才,万人敌也。   李诫: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营造法式》一书的编纂者。   李从周:著有《字通》。   李纲:北宋名相。李唐:南宋著名画家。   李侗: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老师。   李燔:南宋著名学者。   李觏:南宋名儒,著《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礼论》。   李攸:南宋学者、藏书家。撰有《宋朝事实》一书,对考证北宋一代典章制度有帮助。   李冶:宋元四大数学家之一。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李杲: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活法机要》、《医学发明》、《东垣试效方》等。   李俊民:金代文学家。有《庄靖集》十卷。   李孝光:元代词作家。少年时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著作有《五峰集》11卷。   李釜:明代著名围棋棋手。   李梦阳:(公元1473~1530年),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之一。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攀龙: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   李春芳:有“青词宰相”之称。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廷机:著有《四书臆说》《春秋讲章》《通鉴节要》《性理删》《燕居录》《李文节文集》等。   李中孚:明清之际哲学家。在理学上的造诣,被称为“海内大儒”。   李鱓: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李渔:(公元1611 ~1680年),戏曲理论家、作家。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李氏,女,广东番禺(有史料作广州三元里)人,顺治七年(1650),清军围困广州,被朔骑所掳,为免其辱,赋诗10首自缢而亡。在今人编辑出版的《三编清代稿钞本》中,收入有其诗若干,可管窥其部分诗作精华。   李调元: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其诗作《万善堂诗》清婉雍容,名震一时。   李兆洛:清代学者、文学家。精舆地、考据、训诂之学。为文主张混合骈、散两体之长,与桐城派散文立异,是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所选《骈体文钞》为历来最好的骈文选本,标举魏晋、六朝宗旨。书学功底极深,尤善行草。   李审言:江苏兴化人。国学大师。工诗文考证,著作丰富,著有陶斋藏石记释文《枫园艺友录》。   李惺:清代教育家。有《西沤全集》10卷、《西沤外集》8卷刊印行世。   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留存现世最出名的作品就是《镜花缘》。   李伯元:多才多艺,擅长制艺诗赋,绘画篆刻,金石考据。《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李慈铭:(1830~1894)晚清著名文史学家。嗜书成癖,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著有《越缦堂日记》。   李毓秀: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有《弟子规》。

文章TAG:李式李式  李姓  来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