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模拟试卷

(拉)-把( 走)一遭(叫 )一声

语文模拟试卷

2,2010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在http://www.5156edu.com/

2010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3,语文中考模拟卷

http://www.zxxk.com/ 这个网站的试题量广,有各地的试题,要就下吧。
你上卓越网买中考考前突破卷吧,我有的很不错

语文中考模拟卷

4,海市杨浦区中考试

1. 上海中考不分区县,是一张卷子,不知你要的是不是模考试卷。 2. 上海中考试卷老师会给你做的,你要想要的话可以到书店买,网上没有免费的,有一本叫《五年中考》有从05年到09年的中考试题,5门各一本,你去书店问 3. 模考试卷以前的市面上没有,网上更没有,老师会给你做,现在10年的一模考卷书店里就有卖了,你可以去买

5,上海中考的语文一般考什么题型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2分。内容包括:字音字形(4分);病句修改(4分);语文专题或综合实践活动(6分);名句默写(8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68分。通常包括:(一)散文阅读两个语段(36分);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16分);。文言文阅读16分左右。第三部分:作文60分。
我去年刚中考完,中考作文一半是材料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至于文体,要看你擅长什么了!我觉得记叙文好写!但如果你的知识面广,写个出彩的议论文也相当霸气的!

6,上海各年语文中考答案卷

2006年上海高考语文卷:http://res.12edu.cn/search.asp?keyword=%C9%CF%BA%A3&gradeid=&courseid=&typeid=18 2005年上海高考语文卷:http://www.lwedu.com/MANAGE/InfomationHtml/20059/image/20059161016536090.rar 2004上海高考语文卷 http://ycdsl0402.yculblog.com/post.108617.html 2003年高考试题上海卷 语文 http://edu.qq.com/a/20050508/000156.htm 2001年高考试题上海卷 http://guanwanglun.cnpkm.com/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208947 2002年高考试题上海卷 http://jlzx.k12.com.cn/derup/page/detail.php/K12CENTER000002-0000000000311612 2000年高考试题上海卷 http://guanwanglun.cnpkm.com/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209915 别忘了,要对我感激不尽哦~
我也不知道啊

7,2009上海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柴门闻犬吠,____。(《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____,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3.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黄鹤楼》)   4.醉里挑灯看剑,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吾视其辙乱,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6.__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答案:1.风雪夜归人 2.山光悦鸟性 3.白云千载空悠悠 4.梦回吹角连营 5.望其旗靡 6.野芳发而幽香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诗中的“王孙”指的是____。(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答案:7.王维/诗人自己 8.B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答案:9.柳宗元 《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查看全文,请点击: http://youth.114study.com/secondary/article434859.html (答案已经加在题目下方了,请关注!!) 这里还有2009年上海中考试题及答案(全部科目): http://youth.114study.com/secondary/article438071.html

文章TAG: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上海  上海市  上海市中考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