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在历史上有关于上海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摘要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在上海通车;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1.28事变爆发:1937年日军第二次进攻上海,8.13事变爆发;1937年12月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万县沦陷;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1 在历史上,有关于上海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在上海通车;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1.28事变爆发:1937年日军第二次进攻上海,8.13事变爆发;1937年12月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万县沦陷;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 还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 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 ;1927年北伐军攻下上海等,“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2年初,“一二八”事变,倭贼侵犯上海,十九路军奋起反击;《淞沪协定》签订 ;1937年淞沪战役,上海沦陷 ;国民党上海经济大整顿,蒋经国坐镇 ;1949年、渡江战役,解放军攻克上海、南京等,解放苏浙赣鄂等省。

在历史上有关于上海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2,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都发生过哪些大事件

1、1842年8月29日 《南京条约》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上海、宁波、福州、厦门以及广州这五处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在这五处居住和经商。2、1845年11月29日 第一次土地章程出台 这份土地章程被视为上海租界存在和运作的依据法理,由上海道台和英国驻沪领事共同商定,其要旨在於华洋隔离居住的政策,并定出了英国人居住地的范围。3、淞沪会战(别称:八一三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标志两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该战役是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的全面战争,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而日军久战未胜,日本的民心士气,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占领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依据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的《开罗宣言》,上海被中华民国占领接管。上海自1842年摆脱清朝统治至1945年失去独特地位而成为中华民国的一部分。5、直到1949年5月,上海由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管统治。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军和中共领导的军队爆发大规模内战(参见国共内战)。1949年5月,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击败中华民国政府军占领上海,同时对上海实行军事管制,此间大量人员、财产和机构撤离。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海近代史、百度百科——淞沪会战

在中国近代史上上海都发生过哪些大事件

3,上海历史上有几大事件

1.五卅惨案 :五卅惨案发生于民国14年5月30日,肇因于上海工人反抗日本工厂厂主,学生支持工人,在上海英租界被枪杀,演成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流血斗争史上轰轰烈烈的一页。民国14年2月,日商内外棉纱厂第八厂推纱间发现一名童工尸首,胸部受重伤十余处,系被纱厂日籍管理员用铁棍殴打死亡,工人们目睹惨状,群情大愤,全体罢工。后经上海总商会出面调停,日厂主答允不打骂工人,同时每两周发放工资一次,工人即恢复工作。5月间日本各纱厂以男工屡起风潮,竟将男工尽行开除,换为女工,这一来引起22家工厂的大罢工。由上海各团体调停,以改良工人待遇,发还储金为条件恢复工作,不料内外棉纱厂第八厂又开除工人数十名,工人不服,推举代表顾正红等八人向厂主交涉,在交涉中发生争执,日人突开枪击毙顾正红,其余七人受伤,受伤工人向公共租界工部局请求援助,工部局不仅不予以公平处理,反而控以扰乱治安罪名,这一来群情更为愤慨。5月22日上海各团体开会追悼顾正红,上海各大学学生均往参加,路经公共租界时有四人被捕。于是上海学生会开会,决议组织演讲队,出发租界宣传。5月30日学生联合会分派多队在租界内游行讲演,当天下午,一部分学生在南京路被捕,其余学生及群众共千余人,徒手随至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者,英捕头爱伏生竟下令开枪向群众射击,当场死学生四人,重伤30人,租界当局更调集军队,宣布戒严,任意枪击,上海的大学校竟遭封闭,这就是“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全国震动,北京学生第二天即响应,全国各大都市学生也先后罢课,风起云涌,进行反帝国主义示威运动,民意沸腾。自五卅惨案发生后,举国同愤。但英国仍继续援用武力压迫政策。6月11日有汉口惨案之发生,6月13日有九江之冲突,6月23日有沙基惨案之发生,7月2日有重庆惨案之发生,7月31日有南京惨案之发生。其中最严重之冲突,为广州发生之沙基惨案。五卅运动,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涨的序幕。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一二”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上海历史上有几大事件

4,上海历史上有几大事件

上海地区,吴淞江以南于公元751年(唐天宝十载)析嘉兴东境、海盐北境、昆山南境之地置华亭县。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第二年改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辖有华亭、娄、上海、青浦、金山、奉贤、南汇7县和川沙抚民厅。吴淞江以北于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设嘉定县,后又析出宝山县。长江口的沙洲于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镇,1277年升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为崇明县。上海市区原是吴淞江下游的一个渔村,至唐宋逐渐成为繁荣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建上海镇,镇因黄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经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设上海县,辖华亭县东北、黄浦江东西两岸的高昌、长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乡,为松江府属县。新近发掘的松江广富林将上海历史极大推前。1927年设立上海特别市,1930年5月改称上海市。“申”、“沪”由来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又称申城。建城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近代 16世纪(明代中叶),上海已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19世纪中叶,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辟为“通商”口岸。1949年5月27日,上海获得解放,开始新生。变革 上海的解放,揭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人民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使上海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1978年以来,上海不断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条特大型城市发展新路,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并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和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

5,上海历史故事

  上海,在这所高楼耸立的城市,光鲜的背后 历史 故事 ,你是否曾会想到是那么苍白?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上海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上海历史故事篇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高涨,日本方面声称将采取自卫手段保护日侨利益。1932年1月18日,在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玉山路三友实业社门外,发生了日本僧人被工厂纠察队殴打致死的事件,日本侨民大肆报复,焚毁三友实业社,砍死租界华人巡捕,袭击华人商店。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海军陆战队从北四川路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在天通庵车站遇到国军十九路军的猛烈抵抗。   1月29日凌晨,日机轰炸闸北华界,宝山路584号商务印书馆及东方图书馆(中国最大的私人图书馆,藏书超过三十万册)均被炸毁。中日两国在上海闸北区激烈的军事冲突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日方投入总兵力达三个师团七万人,中国方面,张治中指挥的第五军也加入上海作战,甚至南京国民政府也暂时迁移到洛阳,以示决不屈服(年底才迁回南京)。直到3月2日,由于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中国军队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于是开始撤军,次日宣布停战。   5月5日,中日签署《淞沪停战协定》。日军返回战前防区(上海公共租界北区、东区及其越界筑路地带),国军暂留现驻地(沪宁铁路上的安亭镇至长江边的浒浦一线),交战区划为非武装地区。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    上海历史故事篇二   1927年初,中国国民党右派对左派控制的武汉政府的容共政策和鼓励工农群众运动的做法日益不满。3月24日,北伐军攻入南京时,发生杀害外侨和英美军舰炮击南京的南京事件。4月2日,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等国民党元老在上海召集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会议,要求阻止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部势力膨胀,进行“清党”。而上海青帮头目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组织右派工会“中华共进会”和“上海工界联合会”,与中共领导的上海总工会对抗。   上海两租界也深恐1月份收回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的事件和3月24日南京事件在上海重演,在蒋保证不以武力改变租界现状后答应提供援助。4月11日夜,杜月笙诱捕并杀害上海总工会负责人汪寿华。4月12日凌晨,“中华共进会”和“上海工界联合会”成员从上海租界冲出,攻击华界的上海总工会纠察队。白崇禧的国民革命军第26军对工人纠察队强行缴械,杀伤300多人。   4月13日,上海总工会召开工人大会,声讨蒋介石。会后,10万多工人、学生到宝山路国民革命军第26军第二师周风歧司令部请愿。士兵向人群扫射,当场打死1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接着,蒋介石下令解散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上海总工会和一切共产党组织,搜捕共产党员及支持者,逮捕千余人,并将首要份子枪决。至15日,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    上海历史故事篇三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签订,内容参照了中英《南京条约》。此后,美国的传教士和商人也开始前来上海。与英国侨民以商人为主不同,美国侨民中传教士的比重较高,包括1845年来到上海的美国圣公会、1847年来到上海的美南浸信会、1848年来沪的美南监理会、1850年来沪的美北长老会等。   由于传教士的目的是向中国居民传教,所以他们并不聚居在租界,而是分散居住在县城内外的各个角落,如美南浸信会的晏马太立足于老北门外护城河边,美南监理会立足于不远处的郑家木桥,美北长老会立足于大南门外。美国圣公会在城内立足后,1848年,主教文惠廉又请求上海地方官府允许美国侨民在虹口开辟租界,但并未正式划定界限。上海开埠初期,虹口美国租界由于有苏州河的阻隔,甚为荒凉,只在江边建成少数的船坞、码头,和为水手们服务的娱乐场所。   1846年,第一名美国商人吴利国(Ltentry G.Wolcott)进入上海,被委任为代理领事,在英租界九江路自己的洋行升起美国国旗,这是租界内第一面升起的外国国旗(当时英国领事馆还设在上海县城内),此事引发了英国领事的干涉。此后,绝大多数美国洋行都设在苏州河以南的英租界内。19世纪美国在上海最著名的商业机构是旗昌洋行。

文章TAG:上海的事  
下一篇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