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的土地面积

上海市的土地面积上海全市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请采纳,谢谢

上海市的土地面积

2,为什么上海的未利用土地及其他占这么多

上海市用地结构分析目前,上海市共有土地总面积为 6393 平方 公里,按所有制类型划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具体的用地类型有商业、 工业、仓储、2. 上海市土地利用布局 (一)中央商务区 上海的中央商务区是指浦西的外滩与河南路、人民路

为什么上海的未利用土地及其他占这么多

3,一道地理题关于上海的布局

体现了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优点: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分散污染源、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推进郊区城市化、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任选2项)

一道地理题关于上海的布局

4,上海浦东祝桥中德产业园占地总面积

中德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范围东至中央大街,南至浑河,西至规划浑河二十八街,北至沈辽路,建设用地面积 48 平方公里。二、功能定位中德产业园规划定位为东北振兴发展新引擎、中德国际战略合作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国际先进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引领区。三、规划布局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落实各项公共服务、交通、市政配套等设施,强化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功能业态,结合近期项目细化支路系统,均衡社区公共绿地,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备的国际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延续带状走廊城市格局,依托浑河、细河和轨道交通三号线布局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服务功能。四环外以增量用地为主,发展高端装备及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四环内以优化存量用地,加强生活配套为主。(1)空间结构以细河与轨道交通 3 号线为纽带,形成“一中心、一基地、三公园、五个产业组团和多个服务组团”。一中心——中德国际服务中心。围绕细河 U 谷公园及浑河滨水绿色开放空间,打造国际文化交流、运动健身、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一基地——中德国际合作创新基地。充分利用工业大学的核心带动作用,打造中德双元教育试点、高级职业培训、产品研发孵化、工业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研发集聚区域。三公园——浑河沿岸打造三个大型生态公园,分别为现状的西峡谷公园、国际化服务中心南侧体育公园及产业聚集区南端的生态公园。五个产业功能组团——打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及工业服务组团,建构中德园全产业链条体系。多个服务组团——结合中小企业转型工业 2.5 配套总部服务组团,浑河沿线打造国际社区组团,沈辽路沿线配套两个生活居住组团。(2)用地布局工业用地布局:四环以西依托宝马厂区形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战略新兴及工业服务五大产业集聚区;四环以东依托工业大学建立国际合作科创基地,并引导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居住用地布局:主要沿沈辽路、一河两岸区域进行布局,打造产城融合的国际化园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四环西南侧配置国际化公共服务中心,包括文化设施用地、体育用地。结合居住区设置基层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和商业服务设施,形成簇群式的邻里服务中心,打造 15 分钟生活圈。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布局:主要沿沈辽路沿线、各类居住社区中心布置,规划商业设施用地,包括商业、娱乐康体、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等。绿地与广场用地布局:主要分布在细河沿线、公服中心等区域。防护绿地主要为道路防护绿地。公园绿地包括块状公园绿地和街头公园绿地等。四、综合交通规划外部路网构建“两横两纵”快速路网,与全市高快速路系统衔接,实现 10 分钟进入高快速系统的目标。在快速路基础上,打通二十二号路、二十五号路,强化与母城交通联系;打通中央大街、浑河十五街,强化与永安新城、浑河新城交通联系。内部路网形成“四横八纵”道路骨架,满足带型城市出行需求,横向道路强化与主城联系,纵向道路支撑产业空间布局。通过打通断头路,改善微循环,开展精细化道路设计,塑造畅达、安全、绿色、智慧的道路空间。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按照“内供外引、用备结合”的原则,围绕宝马新工厂建设,全面提高园区基础设施供应能力;推广海绵城市、分质供水,推进综合管廊、5G 示范区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安全稳定、智慧生态的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六、五线控制红线控制包括大堤路、沈辽路、开发二十五路、开发二十二路、开发二十一路、中央大街、浑河十五街、四环路、浑河二十一街、浑河二十三街、浑河二十五街、浑河二十六街、浑河二十八街等道路。绿线控制包括公园绿地和防护绿地。黄线控制包括地铁线位、公交场站、充电站、供水、雨污水泵站、电力、电信、燃气、供热、环卫、消防、综合管廊指挥部等设施。蓝线控制主要为细河、浑蒲灌渠等水系廊道和控制地域。七、本公布文件的解释权归属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别留遗憾,趁年轻赶紧用它!膝盖疼拖不得,早用早安心一生二三广告官方刚刚通报!北京动物园派兽医和饲养员下周抵美护送!接“丫丫”回家,最新进展甲流阳性率继续上升,北京、上海多地发布中医药防治方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将于3月10日上午9时举行好借不好还且乱扣费?代表建议加强整改共享充电宝乱扣费是湖人对不起詹皇,勒布朗回骑士占据道义优势,而且还有2个理由莱维聊球0阅读成熟过快!卡纳瓦罗为女儿庆祝20岁生日,高颜值继承爸爸,像兄妹天外居0阅读向佐高调秀恩爱,晒与郭碧婷亲密合影,搭老婆肩膀手牵手超甜蜜我娱有约0阅读试驾东风英菲尼迪QX60 先别急着喊贵!爱卡汽车0阅读房价连跌4年多,有人弃房断供……国民经略0阅读膝关节疼痛肿胀,上下楼疼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试试这个一生二三广告脑机接口不是科幻,中国公司 BrainCo 实现“隔空打字”并发布神经接口平台36氪0阅读懒散、邋遢又埋汰,却吸粉1800万全网夸?网友:我不李姐……

5,上海市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

1958年,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崇明10个县划归上海,使上海市的辖区范围扩大到5910平方公里,几乎是解放初期的10倍。2004年末,上海全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 上海简称沪。全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0.06%,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其中区域面积5299.29平方千米,县域面积1041.21平方千米。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面积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人口1674万(2000年)。200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52.39万人。上海散居着39个少数民族及少数未识别的民族,约有5.3万人,占全市人口的0.4%。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满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难族、普米族、京族。 市人民政府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邮政编码:200003。 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2004年,全年平均气温18.1℃,日照1929.6小时,降雨量1158.1毫米。上海位于北纬31°14,东经121°29。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
6340.5平方千米
千米
5800平方
全市面积6340.5平方千米 http://www.xzqh.org/quhua/31sh/index.htm

6,上海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一.上海商业发展趋势 1.上海未来商业整体布局在5-8年内现有的格局不会出现质的变化,仓储式中心和郊区购物中心不会大规模的出现 一个商业中心区的形成,需要市政设施、产业、交通、消费群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协同和配合。而这样一个规划的商业中心区的集聚形成,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才能初具规模。 例如浦东新上海商业城商圈的建设经过了近十年的从无到有、从疏到密的发展历程,直到现在,才初步呈现出有系统的业态业种配置,商业功能基本齐全。 受制于商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2006-2010年间,目前上海规划确定的商业布局和商业中心区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郊区城镇新城开发的逐渐加快,城镇商业的发展变化会较中心城区更为显著。但在5-8年的中短期内,上海整体商业布局仍将保持现有的格局。在业态布局方面,仓储式中心和郊区购物中心不会大规模的出现。 2.中长期上海商业整体布局将面临较大的调整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金融与贸易中心,商业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居民购买力的不断提高,上海商业除了在商业零售总额、商业网点总量等方面将持续增长以外,商业区域的布局也将更加趋于合理。 根据国际大都市商业布局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目前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可以预测,按照目前上海的发展趋势,在2010-2020年间,上海城市人口的30%将留在在市区,40%分布于市区边缘,30%分布在郊区城镇。 这种人口迁移的趋势将对商业布局规划、商业中心区域的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种人口布局的新情势下,结合相应的市政设施、交通系统等方面的协调规划发展,中长期来看(10-15年),上海商业布局将面临较大调整,商业发展的重心存在向郊区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趋势。 3.商业中心区内部积极调整 随着城市总体规划、商业规划的制定实施,经济增长带动居民消费能力提高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未来上海市总体的消费能力、消费人口、商业零售总额等都将有着显著增加。商业需求的增加,使得今后城市商业中心的数量必定会增加,单个商业中心区的消费总额也会上升。 商业中心能量的上升,使得原有的商业区之间的平衡状态将会被打破,在新的平衡实现之前,原有商业中心区内部结构以及其周边的商业区都将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调整。这种调整不仅只是“商业零售总额”、“商业门店数”这一类的数量指标的简单变化,更重要的是,商业区内原有各种业态之间新的组合关系以及新型业态的发展状况及趋势都将出现调整变化。 4.各个重要商业中心在商业功能实现上将有所差异 各个重要商业中心区在商业功能实现上,通常能满足消费者对于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因此,在主要商业功能实现上,各商业中心并无本质区别。 但各个重要商业中心由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交通系统、产业布局、作业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周边的居住区域规模的不同,且各个商业中心区所在区域资源条件、历史文化和功能规划的独特性,因此,各个商业中心在功能细节上难免存在着差异。例如,南京东路商圈更多呈现出旅游、观光、文化、购物的功能组合;而徐家汇商圈则更多的呈现出商务、购物、展示、休闲、娱乐的功能组合;五角场商圈更多呈现出购物、休闲娱乐的功能组合。而且这些不同的商圈即使在同一商业功能的实现等级上也会有所差异。这些都是商业功能细节上的差异。 商业中心在功能细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化,这使得在新一轮的上海商业发展中,从商业布局、商业功能和城市形态等各方面能更以细致的方式去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5.商业布局网络扩大至整个大上海地区 根据调研发现,通常消费者所期望的购物区域是在距离工作或居所30分钟的行程内。(行程是步行行程、或自行车行程、或公共交通或自驾汽车的行程。) 目前上海市现有的商业中心区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心城区,这种商业布局状况的形成不仅有其自身的历史原因,而且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对商业设施的需求旺盛,而郊县人口较少,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现象,也使得郊县地区商业设施的投资建设进展缓慢。 随着新一轮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上海市城市规划面积将由现在的600平方公里,扩大至6000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并且,伴随着“一九六六六”规划的逐步实施,城市郊县地区的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将会更为合理,其对商业设施的需求也将逐步扩大。 此外,随着城市经济发展,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铺设,居民汽车普及率的上升,消费者的有效出行半径将会增大。 因此,未来上海市商业中心区的分布将不仅仅集中在中心城区,占全市面积90%以上的郊县地区将是新兴商业中心区的有力发展空间。上海市发达的商业网络将遍布整个上海地区。 二.上海商业布局规划目标 过去的10年间,在上海市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商业率先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上海商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和成就,基本形成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商业的框架以及上海作为亚太地区代表性的贸易中心、展示中心、采购中心的商业雏形,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了领先的地位。然而还是可以从众多数据看出,上海与国际大都市在商业总量、人均商业面积、商业面积的坪效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结合国际大都市商业发展经验和规律,上海商业布局规划目标可以这样确定:促使商业布局更加合理、科学、优化,促进上海商业的繁荣与繁华,使得上海商业高速持续发展,从而加快上海实现国际化“购物天堂”的步伐。 第四章 国外大都市商业布局对上海的启示 一.国外大都市的新城镇发展规律 在新城镇的发展问题上,许多国外大都市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功实施了“大城市、大郊区”的新城镇发展战略。 新城镇的发展,是大城市普遍在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大城市在经历了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之后,中心城区经历了绝对集中状态和相对集中两个阶段之后,离心分散特征开始显现。大城市的发展从以向心集聚为主,转向以离心扩散为主。表现为城市的人口、工业、商业由内向外的离心迁移,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以及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 研究显示,国外大都市在半个世纪的新城镇的发展过程中,遵循了一定的规律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新城镇的发展理论和实践,主要经历四个阶段,详见表1: 表1 国际大都市城市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卧城”阶段 “卫星城”阶段 “新城镇”阶段 “新结构城市”阶段 特征 城镇功能单一,主要在于分散中心城区的居住人口,工作、和文化活动仍在中心城区。 半独立性的郊区城镇,卫星城除居住功能外,还建有一些工业和服务项目,带动部分本地就业。 卫星城基本独立,具有就业、教育等功能,卫星城的中心区现代化,居民能享受到全面完善的功能服务,减少主城与卫星城的交通运输压力。 实现多中心敞开式的新城市结构,通过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与主城联系起来,主要城市功能扩散到卫星城,功能实现多元化。 目前上海正处于“新城镇”阶段向“新结构城市”阶段的转型和发展时期。 大城市发展有着内在的普遍性规律,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发展规律显示出:当人均GDP在4000-6000美元间,城市的离心力将会达到最大,离心分散特征也会在这一时期开始显现,结果可能导致城市的空心化问题。2003年上海人均GDP达到4911美元,应对这个情况特别加以研究和注意。 研究显示,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在进入“新结构城市”时期,其城市总体面积仅为上海总体面积的13%和25%,这也就意味着上海在未来新城镇的开发以及配套工业、商业、服务等的建设难度和力度上将远远大于上述大城市,在这一条件下,上海总体商业布局的规划和落实就显得更为严峻,未来商业布局模式的设想和论证也就更加刻不容缓。 结合国际大都市成功经验,本文认为,上海新城镇发展方向将是“新结构城市”阶段,而目前上海正处于“新城镇”阶段向“新结构城市”阶段的转型和发展时期,在这一特定时期下,原有的“太阳系”商业布局模式将无法满足因城市快速扩张和城市人口、工业、商业由内向外的离心迁移现状,上海的总体商业布局需要一种更为适应现状和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创新模式。 同时,大城市商业发展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城市本身的大小,而更多在于大的形态结构和投资结构。只要综合考评大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的资源和能力优势,结合对大城市人口、经济、工业、商业、购买力、交通等诸多因素的现状分析和未来预测,形成适应城市功能特性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结构,大城市的商业一样能够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益。 二.国际大都市商业中心发展的规律 美国、英国的国际大都市,在商业中心的变迁和发展中,基本遵循和集中体现了“城市-郊区-城市”的发展进程规律,如表2。 表2 国际大都市商业中心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变化趋势 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中心城区。 由于城市公害带来的困扰,很多居民迁移到郊区居住,郊区商业迅速繁荣,商业中心由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商业中心数量增多。 政府有针对性的制定商业规划,促进城市中心商业区复活,商业中心回归中心城区。 相比较国际大都市的商业中心迁移和发展状况,可以发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商业发展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所处的商业发展阶段也有所不同。正如目前仍有许多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还在积极建设城市中心地区的标志性商业中心,并不能仅仅通过照搬国际大都市的一般规律或模式,就盲目来评判这类发展中城市的商业布局模式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应该结合这个城市的实际情况,从长远发展着眼,选择出效益最大、代价最低、真正适合这个城市的最佳商业布局和发展模式。 就上海现状而言,虽然也存在着居民逐渐迁移到郊区居住的发展趋势,但究其成因和经济社会背景,都是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国际大都市具有很大不同的。 近年来,居民逐渐迁移到郊区城镇居住,其中政府的规划导向和市区的房价飞涨是两个主要的成因。在“一九六六”的规划指导思路下,郊区城镇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交通配套以及土地集约等方面均有了强劲的发展支撑和依托。以松江新城、海港新城、嘉定汽车城、青浦新城、机场新城、南桥商业中心等为代表的重点郊区城镇进入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时期,根据自身在产业主导、交通枢纽、旅游主导、现代居住的不同特点和优势,在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结构基础上,更增加了区域集聚和辐射能力。另一方面,市区高居不下的房价水平也使得部分居民更倾向于选择郊区城镇来实现和满足居住和生活的需求。 另外,上海在全国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也使得近年来上海常住人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20 年上海常住人口将达到3000万,这也从另一方面对郊区城镇的发展和升级提出了要求,其中也包括对商业总量、商业布局和业态结构上更高的要求。 近三年的数据同时显示,上海郊区城镇商业已经进入高速的发展期。2004年,郊区城镇商业的发展速度更是远远大于市区商业的发展速度,显著的一个例子就是金山区的增长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50%以上。与此同时,郊区城镇对商业的需求也显示出持续旺盛的态势。 因此,本文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商业发展条件、居民作业方式和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上海在未来的商业中心变迁和发展中,会与国际大都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由于商业总量在未来将会持续不断的高速增长的态势,因此上海商业中心在未来数量的增多在所难免。同时考虑到郊区城镇产业迁移、商业匮乏以及有效需求巨大的现状和趋势,上海未来的新兴商业中心将会更多的集中在城市离心力较强的区域。 三.国际大都市商业规划的主要模式 比较我国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与商业发展相关的法规政策,可以看出,美国、英国和日本经过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后,与商业发展体系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趋于完善,起到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进行宏观指导和控制的作用,且在实践过程中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业态创新不断的进行修订和调整。详见表3。 表3 国际大都市商业规划模式 国别 美国 英国 日本 商业管理模式 规划为主 规划为主 审批为主 主要特征 商业规划具有很强的法律效率; 商业规划由地方政府负责; 制定规划的目标在于保护产权所有者和确保城市的适度发展; 规划必须具有弹性,合理聪明。 规划政策是议会通过的指导性法令; 鼓励综合性规划,内容应包括商业、零售、住宅、交通等多方面; 规划由地方政府以及地方规划机构制定; 规划方案的制定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操作,周期一般较长。 通过制定法规来严格限制项目的审批; 商业项目审批由地方政府负责,从申请到批准通常历时一年,需经五个环节; 大型商业项目需促进周边区域的协调,同时评估其带来的人流、交通、环保等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以上三个发达国家中,英国和美国采用的规划为主的管理模式应对上海的商业布局规划管理更有借鉴意义,也与上海的规划管理现状比较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在城市和商业规划方面的操作时间很长,实践经验丰富,因此在制定商业规划的时候,往往是与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工业规划、住宅规划、交通规划等多个领域综合起来进行考量,力求各项规划在细节上也能够充分协调、互为补充,从而避免规划失误,最终发挥城市商业规划的最大功效。 四.国际大都市规律研究对上海商业布局的借鉴意义 1.城市商业规划的制定应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通盘考虑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自由竞争和发展后,政府已经基本上不干预,而是更多通过制定商业规划的模式来引导和规范商业的发展。商业布局研究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在新一轮的商业快速发展中,商业布局规划的研究和制定也应该建立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分区规划的基础上,立足于整个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统筹考虑。 2.商业竞争日趋激烈,政府应该有保护中小零售商的规划考虑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商业竞争激烈,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零售商。各国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宏观上对商业布局进行调控,限制大型商业设施的建设,保护中小零售商的利益。法国政府的《罗耶法》,日本政府的《百货店法》、《大店法》、《大店立地法》正是基于这个目的产生。 上海的商业发展目前也进入了商业激烈竞争的阶段,这一点在中心城区商业上尤为突出。调查显示,目前上海市主要的商业中心,其日均租金都在20-40元/平方米,其中南京东路第一百货的日均租金更是达到35-60元/平方米。城市中心商业如此高的投资成本和进入代价对于中小零售商来说显然是难以承受的,同时也制约了上海在未来建设繁荣、多彩的多层面、多支撑的现代化商业格局。 另一方面,市区商业的激烈竞争和高昂的进入代价也使得零售商将目光更多放到了郊区城镇商业,加速了郊区城镇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3.规划基础是从需求出发,任何与现实需求相违背的规划都将是无效的 有消费需求,才会有商品供给。不同的消费者,他们的需求也不都相同。消费者对商品不同需求的分类,是商业总体规划和分级布局的基础。同时不论商业业态如何发展创新,商业网络如何重组,这种从需求出发的商业布局基础依然是有效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商业总体规划中,无不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正是出于消费者对商品不同需求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推动近年来上海商业布局的形成。 4.商业中心区的形成过程,首先是条状商业街区,其次才是块状商业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中心区的形成,一般都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见表4:
有钱靠中,没钱靠边.
石库门吧

文章TAG:上海  上海市  用地  布局  上海市用地布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