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南京博物馆和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是同一个地方么

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现外侧与熙南里历史老街组成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老街。

南京博物馆和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是同一个地方么

2,甘熙故居非遗都有哪些

面雕、刺绣、绳结根雕、绒花、剪纸等非遗技艺甘熙宅地又名“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俗称“九十九间半”、“甘家大院”, 是清代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

甘熙故居非遗都有哪些

3,甘熙故居门票多少

很便宜的,20来块钱
230
甘熙故居的门票是20元,瞻园白天30元,导游服务另加10元,晚上70元。

甘熙故居门票多少

4,甘熙故居为什么充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熙宅第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因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甘熙故居充公。

5,甘熙故居怎么样

很传统的民居,位于繁华都市中,并不是很显眼,但是院内景观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展出的民俗文化,值得一看。
你好。可以乘140路(尧化门公交总站→北极阁)到太平门,换40路(月苑小区→洋珠巷)到升州路三山街,步行300米就是甘熙宅第故居。

6,甘家大院后人为什么搬离大院

避难。根据相关数据查询:抗日战争爆发后,甘家人离开了甘家大院,前往重庆避难,只留下甘贡三的三子甘律之看家护院。甘家大院一般指甘熙宅第。甘熙宅第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捕厅,又称甘熙故居、甘家大院,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到1820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大城市中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

7,南京甘熙故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许是的。

8,甘熙故居200字观后感

走进法丈量的高度,落在故居斑驳的门上。 有时候,古要颜色的陪衬。淡黄的阳光,斑驳的门窗,剥落的灰墙,枯老的藤蔓。就这样走进去,“玉堂富贵”、“吉庆有余”“五福捧寿”等为题材,一扇扇内容丰富的雕花门朝我开启。感觉自己正在走进一段历史,走进一些光影交叠的时空罅隙。用一段闲散的旅迹,解读一派古色古香。 甘熙故居在南京升州路与中山南路交界地段,处于闹市之中。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白墙灰瓦,挂着一串串红色灯笼,也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所在地。甘熙宅第又叫甘家大院,俗称九十九间半。甘熙是晚清著名文人、金石家、藏书家。祖上多名人。甘熙宅第由甘熙的父亲甘福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来甘熙又加以续建和扩建。重庭叠院,曲折回廊,宅第既沿袭了秦淮民居“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建筑风格,也突出了内部结构的多重组合与文化装饰的精巧特色。甘熙宅第集中体现了清朝中晚期及民国初年的民居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和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 由于甘熙故居不少房舍遭到损坏,目前整修恢复原貌提供参观的是南捕厅十五、十七、十九号,并以此分为三大成列主题。十五号展示南京传统民居厅堂;厅堂布局精巧周密,主次分明,严谨对称。一进门厅,二进轿厅,三进正厅,四五进为内厅,依次参观主人房、佛堂、洞房、闺房、书斋等。十七号展示南京地区民俗技艺,有皮影戏、泥人、剪纸等。十九号是南京民居图片展,有秦淮河的河房河厅建筑、多进穿堂建筑以及木雕、砖雕、石雕等建筑构件。 小青瓦屋面,白粉墙,棕红色广漆。灰、白、棕红三色为建筑主调,与江南特色的绿色芭蕉、千娇百媚的红花绿草相辉映,构成一种独特的典雅古朴,祥和淡宁。时光流徙,一片瓦,一段墙,一口古井,无一不裎露衰老的痕迹。灰土剥落的古墙如脱釉的版画,从历史的尘烟里飘出沧桑的韵脚。 多进穿堂式民居,人在其中转上几圈,已是东西南北找不到方向。青灰色的瓦,经过无数道风雨的洗礼,愈发谦和拘谨,墨守一隅文史,挨挨挤挤流动成岁月干瘪的河床。那时,金陵甘氏在秦淮河畔泊桨上岸。他悠然踏过古老的秦淮渡口,将别人的风月和笙箫留在桨声灯影映照的烟波深处,从容占据江南望族气势。 我只是在某个流动的时间里,翻阅这段历史。书页抖动,我亦被翻到时间之外。不小心把自己关进了岁月的漕运里,如一粒尘埃,剥离烟水迷蒙,端坐泛黄的纸背,仰视天空的高度和时间的宽度。借一叶隔年的旧舟,向特定时代的缩影回溯而去。 随意地,或坐或走。不踩痛沉默已久的石板,也不惊扰爬满旧墙的古藤。触摸着新鲜的叶子和花朵,辽阔的苍凉在人工的培育下焕发新的色泽。鼎沸的人声与现代的喧嚣隔在墙外。墙外是高耸的楼房和广告牌林立的商业街,墙内是惊不动道不破的庭院深重和一池清水。这个时候,什么也不需要声张,只要你轻轻地走过,留下宁静的思索。 充满神秘的光影倾斜中,动和静默契转化。随处可见的旧时飞檐和飘零垂落的枯藤,抱紧古和今的对白。封火墙和备弄的空隙,是一段未落青釉的留白。丈外的庭院角落,有高贵的牡丹曾经艳压群芳,黄角兰和宫粉梅在高挑瘦削的树冠上,将华贵和名望收藏。寂静里,有根的萌动和灰烬的沉淀。 穿行其中,那些雕梁和隔扇门任你凝视或仰望。南捕厅15号花厅前的院子里,有花开正艳。假山、石块,像沉重的__点,又像不停敲打的铆钉,将废弃的光阴磨出青斑,角落里青苔四起。那些旧时人物纷纷跳出影像,在芭蕉盛开的庭院或备弄里穿越而来。后花园的夜里,铺满虫鸣和幽深细软的洞箫古筝。富饶和寂寞捂着流水渐行渐远的声响,将一些生活细节分解得棱角分明,有着画者无法临摹的神韵。打开阳光,那些闺怨可曾淋湿墙角孤零零的青蕨?他们悉悉索索的绫罗绸缎衣角沾着隔夜的露水,或气宇轩昂、一派春风得意,站成一个望族酣睡的姿势;或娉娉婷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传唱着江南特色的婉约才情。津逮楼的《白下琐言》,《建康实录》等古籍,更累积着一种文者的高度,为故居的传奇添香增墨。 佛堂透着洞悉尘世的寂静;而剪纸厅却是斑斓绚丽,流溢独特的民间魅力。如一种不可或缺的神奇脉络,刻记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 “城市是靠记忆存在的。”掠过城市的楼群与高空,将自己安置在这幽静的尘世一隅,揣度这昔日锦绣宅邸的绮丽与风霜。穿过重重深门,或聆听着门内的寂静,或张望门外的阳光。亮与暗适度交替承转,有懵懂的麻雀,扑棱棱惊飞廊檐灰尘。如风的钟声悬挂在鼓楼的额角,荡过满园孤芳幽静的砖石和植物。笔和文字,被满墙的枯藤收拢,留下眷恋不已的拥动。 风吹来,摇落古朴的斑痕。人已老去,树却照样长,花照样开。嶙峋的老枝抽出嫩条,而又相安无事静立于光阴的锦箧里。而历史,却永远隔绝在枪林弹雨和炮火硝烟深处。冬日的故居,整修后,宁静祥和。阳光照着回想的倒影,如一幅十九世纪干透的水彩画,在当代民俗艺术中,划出幽雅的弧度。优雅从容,气度不凡。 所有的笙歌琴音收束于一个苍凉指势,半壕繁华,亦如空夜里的上弦,以静默清凉姿势与你相对。梦,在影子的废墟中惊醒,史笔已是饱蘸酣墨,成为一段不可变卖的辉煌。 转身离去时,阳光正照着高耸的马头墙。蔓叶的影子投在白墙上,春萌秋萎,钩沉历史。身后是层叠的假山,还有一池波澜不惊的清水。

9,甘熙故居的介绍

http://forum.xitek.com/showarchives.php?threadid=275057有介绍有图
南京市,在中山南路,坐南京地铁一号线在张府园站下,出站后往南走两三百米就可以见到“甘熙故居”的石碑,右转进入小巷子就到了。里面的小吃很不错,以前是10块钱九样,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涨价。

10,甘熙故居游1

按照预定的计划,今天下午应该去位于朝天宫的南京市博物馆。可是,在马标乘上80路公交车后发现,应该往建邺路方向行驶的线路,改向了中华路方向。80路在升州路站停靠时,我看见了“甘熙故居”的文保碑。但我还是在犹豫,幻想着80路会不会绕到朝天宫。等车到了新桥时,我赶紧下了车。因为我确认80路肯定改道了。 既然博物馆去不了,倒还不如去甘熙故居看看吧。 1988年我在北京时,一位司机大哥把我们拉到了故宫门前。三十多岁的司机大哥操着北京腔告诉我:“长那么大,还没有去过里面呢!”我也有着和他一样的认识。自己城市里面的景物,有不少我都没有去过。理由就是,以后去的机会多着呢,反正它也跑不掉! 甘熙故居——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自1992年11月对外开放至今,已有20年了,我始终没有进去看过。这次,我借着走错路,和许多外地游客一起,迈进了这座似曾相识,却又非常神秘的南京民居群。 城南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的多进穿堂式古民居,是清代著名文人、方志学家甘熙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整个建筑群占地面积逾一万平方米。 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F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 “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三百余间。 从我进去参观的感受看,一是没想到南京的这片民居修复得这样好。二是要告诉几位想去苏州同里、周庄却一时不能成行的朋友,不妨先去甘熙故居看看。 网上有这么一段介绍:“1982年,南京市文物部门在全市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片古建筑群,并定为市级文保单位。”可是,我的一本关于这次文物普查的内部刊物《南京市文物普查资料汇编》中却没有提到这片建筑群,收录其中的南京市文保单位名单中也没有提及。其中一篇署名为古建筑评定小组郭金海的《关于全市历史建筑初步考证评定情况的报告》中说:“市普查办公室组成了古建筑评定小组,从八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开始到八三年元月底止,历时两个多月,对全市十三个区(县)(不包含高淳溧水县)的寻报的绝大部分历史建筑和革命纪念建筑进行了现场察看、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初步的考证工作。现将有关评定情况汇报如下。”然而,下面大段的文字中并没有提及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倒是有江宁的杨柳村九十九间半,殷高巷14号清代钦差刘芝田的九十九间半。我幼年时居住过的糖坊廊61号也有叙述。这说明,网上的这段介绍是有待商榷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甘熙故居如今的名气已经远远超出了1982年文物普查中所提到的那些古建筑。现在,它已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2012-10-02 22:24:35 阅读(720)| 评论(8) 评论:

11,南京甘熙故居有什么景色特点

  甘熙故居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又名南京民俗博物馆,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现在变成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宅院。这里一部分被开发成茶馆和饭店,但是没有变的还是它的幽静。它的四周是高楼林立,唯独这里恍如世外桃源般。   附近可去:瞻园   地址:秦淮区中山南路400 号熙南里街区南捕厅( 升州路口)

12,请问有谁去过甘熙故居吗

我去过,感觉不错的。目前似乎整修的情况已好于以往了。外地游客似乎知道不多。甘熙故居位于南京市白下区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由三组五进穿堂式古建筑组成,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为甘熙之父甘福所造,后经甘熙等续建而成。甘熙故居现占地面积9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6年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内原建有后花园和江南地区最大的藏书楼---津逮楼,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甘熙故居现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文章TAG:甘熙故居  
下一篇